罗观翠:2020年,仍为社工行业“留不住人才”担忧

2020-06-28 09:42   善城广州 投搞 打印 收藏

0

41年前,她也见证了香港社工从无到有的过程,一步步走到今天;不同的是,内地社会工作仍有很远的路要走。她说,“如今政府大力发展社工服务,但高校社工本科专业教育正在收缩,社工行业依旧没有给到足够的稳定感,怎么留住人并与机构以及项目一同成长,是如今社工行业必须面临的问题。”

罗观翠被誉为“华南地区社会工作专业先导者”,多年来不仅培养了众多社工人才,还创办了广州首家社工机构。如今,从中山大学退休的她依旧没有闲下来,仍在从事社工实务并为社工行业“留不住人才”感到担忧......

罗观翠

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监

2019年度中国十大社工人物

日前,第十届(2020)社工年会评选出2019年度中国十大社工人物。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监罗观翠名列其中,成为获此殊荣的又一广州社工人物。

在中国十大社工人物的介绍中,她被誉为“华南地区社会工作专业先导者”。2002年,罗观翠从香港来到广州,开始在中山大学担任社会工作系主任等职,2008年创办广州首家专业社工机构。

此后十年间,广州社会工作行业发展迅猛。罗观翠觉得既熟悉,又不太相同。

41年前,她也见证了香港社工从无到有的过程,一步步走到今天;不同的是,内地社会工作仍有很远的路要走。

她说,“如今政府大力发展社工服务,但高校社工本科专业教育正在收缩,社工行业依旧没有给到足够的稳定感,怎么留住人并与机构以及项目一同成长,是如今社工行业必须面临的问题。”

“从头开始,来广州当志愿者”

1971年,罗观翠刚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就在贫困社区开始了自己的社会工作实践。多年后,罗观翠时不时跟自己的学生聊起当年趣事——穿超短裙,拉上音箱,她直接去到木屋区给女性做性教育科普。

“那时候的香港,社会工作同样是刚刚起步。”罗观翠还记得,有的社会边缘青年见她就喊“罗姑娘”,而她总有办法把这些人培养成社区志愿者。也是那些年,香港社会工作得到大力支持和发展。

后来,罗观翠在香港城市大学任教,拥有不错的薪资和稳定的未来。1988年,北京大学举办了第一次国际社会工作研讨会,香港和内地之间的社工专业交流逐渐增加。但在与内地的一次次教学交流后,她做了个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的决定——辞去香港的一切工作,在广州“从头来过”。

彼时,广州社会工作教育刚起步,中山大学社会工作系仅有一名专业教师,而实务发展更是从零开始。辞去香港全职受薪工作的罗观翠,在中大租了一间房子,开始“每周三天香港,四天广州”的双城生活。

工资降了不少,未来无法预测,只为了助推广州社会工作的事业?别人对此不太理解,罗观翠却很放松,“我就是来当志愿者的。”她说,既然想在这里撒播社会工作的种子,就得埋头苦干寻找本土化的可能性,想要一心二意或者照搬其它地方的经验,绝对不可能成事。

中大社工专业初创期,她投入大量精力摸索课程设置,初期无论做课程设计,还是采用教学方法都是小心翼翼。

黎玉婷是中山大学首届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她还记得,大学本科学习的后半段时间有大量的专业课,但中大社工专业只有罗观翠和贺立平两位老师,专业资源不够,“当时罗老师从香港邀请了很多社工领域的资深人士来广州访学交流和上课,有的后来还成为中大社工系的主力老师。”

此外,罗观翠在邀请社工或相关专家给学生分享社会工作经历外,还鼓励大家多实习,要求学生要实习满800小时。在她看来,社会工作注重研究解决个人、家庭、社区问题的方法,必须要少空谈,多实干。

“大家觉得效果很好,于是传开去了”

可问题来了:社会上还不了解社会工作,当时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实习机会。

没有机会,那就创造机会。2004年,罗观翠在中大成立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聘请本校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生做全职工作人员,并争取到香港林护纪念基金会的支持,由该基金会提供学生实习补贴等费用,学生自行设计项目,进入社区和校园探索社会工作。

“当时大家对社会工作持有一份警戒心理,我们就用结果来‘话事’。”罗观翠回忆道,她和学生们争取了一些学校接受他们的社会工作服务,黎玉婷等学生为有需要的学生安排辅导小组、亲子活动等,以提升孩子的抗逆力,此外还去戒毒所、福利院等单位实习,由香港的社工担任督导指导支持。也正是社工进入学校后,老师们明显感觉到一些孩子状态更好了,“于是项目也传开去了”。

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一年后,广州市海珠区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试点,海珠区政府委托团海珠区委开展“青年地带”社工站的建设。

“当政府要购买社工服务的时候,第一个就想到来中大找我们。”罗观翠说,借此机会,她推动学生们成立“广州市海珠区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而启创最初之所以称之为协会,“是因为社会并不理解社工机构的概念,但大家都知道协会是做什么的。”

彼时,启创是广州第一家正式成立的社工机构,办公地点还是由之前服务的一所小学——前进路小学免费提供。学校希望支持社工们开展的相关社会工作服务。

有了机构,才可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当时,海珠区团委以招投标的形式引入启创协会,开始试点开展“青年地带”,主要为海珠区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无偿社工服务。启创开始运用个案辅导、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手法,以“社工 志愿者”的模式为青少年提供生涯规划、社会参与、青春期教育等支持。

如今,启创的资料库记下了早期社工们介入的许多个案。有初一男生被老师和同学称为“混世小魔王”,而社工与同学建立了专业关系,针对他的情况进行班级和家庭访视,学会管理情绪以及培养自信,摆脱了“混世小魔王”的称号;有时常被人排斥的轻度智力障碍初中生在社工的介入帮助下,学会通过游戏与同龄人交朋友,参与社工机构志愿服务小组,成为服务者,成长为阳光青年,后来还被一家四星级酒店录用。

在社工支持下,有着明显变化的青少年并不在少数。中山大学对“青年地带”的一项调查问卷显示,青少年的平均满意度得分为85分。据悉,“青年地带”青少年服务项目,率先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模式,即由政府资助、团海珠区委进行统筹和监督、启创作为服务承接方,这在全国都是首创,为以后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奠定了基础。

也是从2009年开始,社会工作经费纳入广州公共财政预算范围,头一年,广州统筹投入2344万元开展社会工作试点项目33个,涉及养老、青少年、社会救助、残障康复等领域,开启项目化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序幕。

“在这背后,其实是社工行业留不住人”

在社会工作的高速发展中,“青年地带”项目不仅存活了下来,而且得以在海珠全区全面推广,启创在2012年更是以3年1650万元继续中标,成为当时全国范围内最大的青少年单项社工购买服务项目。但对罗观翠来说,推动启创成立的最大动机,其实还是提供广阔的平台,让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得以实践和展现他们的专长。

黎玉婷在毕业后,也成为了启创的一员。她回忆,“当时罗老师觉得我们学了4年,如果没有社会工作的对应岗位,在社会工作领域有所展现,会浪费4年的培养,所以一直希望创立一个机构。”

此前所学,都是为了发光发热。她还记得,从实习开始,“我们的重点都不是标榜自己是社工,而是向大家介绍我们能做什么。”后来在启创,包括罗观翠在内的每一个人都是从基层服务开始,从零起步,大家一同制定服务水平标准,建立相关制度,“我们有时通过培训、研讨会进行员工培育,希望大家有更高的专业追求目标。”

而在中大退休后,罗观翠依旧没闲下来,反倒将社会工作实务视作自己的主要工作,常常与社工站的社工一同走访、评估、反思,寻找更适合的社工手法。

黎玉婷说,“罗老师一方面是启创的总监和督导,另一方面,也是很多社工的人生导师,一起面对遇到的困惑,寻找未来的方向。”此后,启创不断发展,在广州市、佛山市、中山市、汶川县及绵阳市等地开展青少年服务、长者社区关怀、医务与康复服务、社区戒毒康复服务、社区治理等社会工作服务。

“我们一直是希望放慢脚步发展,但现在启创的团队已经有三百多人,其实也反映了社会工作在内地的飞速发展。”但在罗观翠看来,其实社会工作还有许多挑战需要面对。她说,社工起码需要3~5年经验才能积累一定的问题处理能力。在香港的社工机构,一个社工需要十几二十年时间成长才能晋升至高级职位,但内地往往没有这样的时间准备。

“在这背后,其实是社工行业留不住人。”罗观翠说,“在香港,一个社工机构成熟的项目能获得政府较为稳定的支持。而在内地则不太一样。”她遇到过很多社工,一开始对投身社会工作领域很热情,但一旦成家立业,或时间久了后,就会觉得这个行业不稳定,“这导致了不少人才流失,整个行业军心不稳。

社工机构如何获取更稳定的社会支持,是行业进一步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此外,罗观翠表示,社工行业还需要社工本科教育的大力支持。她说,“如今全国大力发展社工与社工相关服务,但高校人才输出却越来越弱,不被重视,这个也是亟需改变的。”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