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教育优化策略:予取先与,馈以真心

2017-05-08 14:42   中美社工合作社 投搞 打印 收藏

0

近日惊闻在业界久负盛名的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本科专业被校方宣旨“停招”。事件个中因由,外人不得而知。但无可否认,当消息以“社友”与“社工传媒”公众号文章,“知乎”网问答对话篇,及个人微信朋友圈切图形式,在社工界各类微信群传开时无疑是一颗震颤到所有社工人的“重磅炸弹”!

微信图片_20170508144012

近日惊闻在业界久负盛名的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本科专业被校方宣旨“停招”。事件个中因由,外人不得而知。但无可否认,当消息以“社友”与“社工传媒”公众号文章,“知乎”网问答对话篇,及个人微信朋友圈切图形式,在社工界各类微信群传开时无疑是一颗震颤到所有社工人的“重磅炸弹”!

大伙心里都清楚,此事件并非为社会工作教育阵地丢失“一城一池”那么简单,亦非中大社工人一家之小事而已,而是折射出令人堪忧的社工人尤其是社工教育的生存危机与发展困境!

此刻,作为80后,由社工学生成长为社工教师,由实务线转战教育线的代表,回望漫漫来路,十几年探寻与坚守,虽倍感艰辛不易,但有怨无悔。而如今立足时下,眺望未来,深觉任重道远,但仍充满信心与希望!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与老龄化、少子化趋严情境下,要应对井喷式的社会问题与风险,必然需要数量庞大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来肩负社会服务、社会福利与社会治理的时代使命。

社会工作不仅能面向个体、家庭、群体与社区提供个体化微观层面服务,也能面向制度、文化与秩序提供社会改革取向宏观层面服务。也即是说只要拥有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素养与情怀,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何岗,社工都可以提供专业服务,其实质与过程在于以专业价值、理念与方法影响与促进周围的人、组织与制度更为完善与和谐。

依此而论,世人应明白,专业社工并非只能在专业岗位和专业机构才是“专业社工”,才是“从事专业”,而是任何精神、文化、制度与服务层面都可以发挥专业社会工作作用。

另外,应该认识到,社工是人,活生生地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社工人不仅自身应保有情怀致力于人类福祉提升,政府与社会也应保有其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基于此,在时处高等教育全面深化与“双一流”创建关键期,作为青年社工人,真心期待政府和高校改革者与决策者们,面向社会工作及其学科动手时,要警惕经济理性牵连的新管理主义与实用主义对这种充满社会关怀与回应社会需要的人文学科的可能伤害,并真心期待他们能抱持“予取先与馈以真心”的理念与策略,以“百年树人”之包容精神与长远眼光对待这个襁褓之中的婴儿专业。

社会工作就学科与职业发展历程而言,它仍旧是一个不足月的婴儿,天然地需要来自政府、社会与高校的呵护与滋养。至于其就业率低、从业率低与薪酬低等现实困境,是非常值得各方反思和破解的。单就政府与高校而言:

其一,应基于学科特点优化专业招生与培养机制,可以尝试建立减免学费与设立高额奖学金机制,以提高学生“第一志愿”报考率,强化学生的专业学习动机与认同度,以营造学生学习阶段的“优越度”与“认同度”,来激活社工从业阶段的“忠诚度”与“投入度”。强化实务导向的教学改革和学生创新创业机制建设。

其二,应优化学科建设机制,时下各地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普设与扩招的形势喜人,但要把握学科承载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协调均衡,避免“无米下炊”、“误人子弟”等困局。

其三,应优化教师成长机制,社工教师要同时“懂实务、懂教学、懂研究”并非易事,也难平衡。放眼望去,各地高校社工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生存更为艰难,竞争多处劣势,地位多在边缘,因而有必要优化社工教师的友善成长环境,以增进其“自尊感”与“投入度”。比如,当前社会工作学科无一本专属的中文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的现况就有必要尽早打破,以削减社工教师普遍遭遇的科研论文发表竞争压力与劣势。

无论如何,社工人尤其青年社工人,只要保有坚持、团结、共享、发展、开创之精神,春天指日可待,当下和未来都大有作为!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