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 志愿者”联动机制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周 京 2018-05-24 09:15   中国社会工作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最初进入社会工作者行业的时候并不是为了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而是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在30岁的某一天内心有一个声音强烈地要求我去做这件事情,然后我便遵从了自己的内心。

原标题:“社工+ 志愿者”联动机制建设的思考与对策——基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视角

最初进入社会工作者行业的时候并不是为了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而是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在30岁的某一天内心有一个声音强烈地要求我去做这件事情,然后我便遵从了自己的内心。

我所生活的这座城市经济发展非常不错,但是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一致,实际上,当我决定走上心理学这条道路的时候,我并没有在现实的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职业发展路径。

正好当地政府推动“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项目”的实施,试点社区需要社会工作者入驻到社区开展相关工作,借此契机我便进入了社会工作者的行业。选择这个行业的理由很简单,就当前而言,这是我能找到的并且可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的一条途径,因为社会工作者与心理咨询师的在工作中有很多共性,尤其是个案和小组方面使用的技术有一部分是重叠的,因此我可以通过社会工作的开展不断去提升心理学相关方面的专业技术与能力,这样我能够感受到自己向着目标走近了一点。

我相信有很多人会跟我有同样的感觉,自己的内心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梦想,可是又感觉它距离现在的自己好远,就像两个点之间找不到一条可以连接的线一样,实际上,达到梦想的路一直都在,而且还不止一条,可能你还没有找到它,也有可能你还没有创造它。

发现与创造,这是每一个人内心都潜藏着的力量,需要每一个人用心去寻找。

带着那份对心理学的憧憬,扎进社工行业,扎进社区里,本以为可以集中精力通过个案和小组不断提升自己能力,但是发现并不是如此的。

工作开展初期时,拿到了一份都是工作要点的年度工作内容,包括社区治理、个案、小组、社区活动等多个方面内容,同时涉及到社区中多个人群。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社区环境中,去开展以系列工作,其实是很难的,因为所有的工作都离不开人。经过最初的无从下手、到不知如何好,终于找到了切入点,用“吃”打破人际沟通交往的僵局,最后与社区达成合作关系,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找到“破冰点”之后,我更多的时间是花在社区活动开展上。社区活动的开展让我有一种“百变大咖秀”的感觉。 “家政公司”、“策划公司”、“婚庆礼仪公司”、“媒体”都体验了一遍,从活动资金筹集、活动策划、活动开展实施、新媒体宣传、文档管理这样一条“流水线上”狠狠地感受到 “这就是人生”,最后偶尔还要兼职文员、招聘等工作,而这些只是工作中的一部分。

2017-2018年服务周期回顾,大大小小的活动开展80多次,入户走访调研300户左右,推送微信公众号文章110篇左右,文字材料约50万字。在一年无间歇的工作中,自己原计划的重点工作并没有很好的实施,而自己期待的想做的那些事情最终也只能拿出少之又少的精力去做,这似乎与我最初的想法离的更远了。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还在做?

我想说:在这一条路上,或是并没有按照自己期盼的速度在发展,但是我知道我在不断地前行,此时此刻,我需要做的是坚持与等待。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