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救助中的社工服务渴望得到理解与支持

2018-09-03 09:45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于低保家庭来说,导致其陷入生活困境的原因不尽相同。如何才能抓住关键点、精准施策?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又面临哪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基层民政干部和社会工作从业者。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于低保家庭来说,导致其陷入生活困境的原因不尽相同。如何才能抓住关键点、精准施策?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又面临哪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基层民政干部和社会工作从业者。

区分致困原因,找准症结所在

“精准救助的前提就是精准识别,不仅要识别是否符合救助标准,还要进一步识别救助对象的困难类型和具体需求。”北京市东城区民政局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指导中心主任陈翔渝说。

“同为低保家庭,困难程度和致困原因也不同。”在湖南省邵阳县民政局负责农村低保的易志云告诉记者,低保家庭大致分为四类:一是生产机能完全丧失,由于生活来源主要依靠某一家庭成员,当该成员病故或因其他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时,家庭就会完全丧失生活来源;二是生产机能基本丧失,创造价值的能力微弱,且往往伴随家庭成员的重病或重残,必须依靠救助才能维持基本生活;三是生产机能部分丧失,在享受低保救助后,家庭生活渐趋稳定,但面对新机遇要打破原有生产生活模式时,往往力不从心;四是基本具有生产机能,但因懒惰、自暴自弃、丧失生活信心等原因,导致家庭实际生活非常困难。

“区分低保家庭的困难程度和致困原因,对于分类施保和精准救助非常重要。”易志云表示,对不同类型的低保家庭采取有针对性的救助方式,更有利于恢复其缺失的社会功能,由“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转变。

“不同低保家庭的需求也不同,除了经济上的帮扶,还有积极的心态、谋生的技能等。”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办事处民政科副科长韩振缨表示,经济拮据加上社会支持网络差,让低保家庭难以形成生理、心理和社会交互的良性循环,导致对待日子得过且过,“等靠要”思想严重,有些甚至长期自闭在家,丧失基本社交能力。

“思想和心理问题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加重群众生活困境的重要原因。”韩振缨告诉记者,还有贫困代际传递、家庭关系紧张、照料困难等,这些都是影响低保家庭生活进一步改善的实际问题。

引入专业社工,分类精准施策

“对低保家庭科学分类、按需施策,离不开先进的理念与专业的方法。”易志云认为,引入社工机构参与社会救助,可以更深入地研究贫困家庭致贫原因,采取更精准的救助方式,其专业知识还可以有效解决服务对象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为进一步帮扶提供有力支撑。

在韩振缨看来,党中央对于扶贫“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的要求同样适用于精准救助。她告诉记者,政策上的救助是宏观的、普遍的,目的是“保基本,兜底线”,但缺乏针对性,要想取得更好的救助效果,就要逐个分析、按需施策。但这项工作仅仅依靠街道办事处的力量肯定不行,2017年6月,交道口街道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了专业社工机构,解决了人力和专业性不足等问题,对于困难群众的需求也从被动回应向主动发现转变。

“如果说政府的救助是刚性的,那社工机构的服务就是柔性的。”北京市东城区助人社会工作事务所项目负责人彭佑军告诉记者,承接交道口街道的精准服务项目后,他们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进行需求评估,并确定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帮扶原则,设计个性化的帮扶方案,核心就是要激发家庭成员的内生动力,进而改变生活现状。

据彭佑军介绍,项目启动至今已经1年,第一批帮扶的25个家庭中,有几个家庭已经到了转变的“临界点”,也就是说,其内生动力已经被激发出来,下一步需要在专业社工的支持下,重新发现自我社会价值。

“低保家庭所面对的生活难题,不仅是其本身的问题,还应把他们放到其所处环境中,帮助他们链接资源、激发潜能、重拾信心,进而积极寻找改善生活的途径,早日摆脱困境。”易志云说。

机构人才不足,亟待培养扶持

“人的工作是最难做的,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彭佑军坦言,他们机构有十几名全职社工,目前全员参与交道口街道精准救助,投入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但要维持机构正常运转还要承接其他项目,压力非常大,对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也是一种挑战。

“服务购买方与提供方对目标的期待也存在偏差。”彭佑军告诉记者,从政府角度看,希望短期内能有明显效果,但从社会工作角度看,更关注长期效果,很多时候能呈现的只是阶段性进展,因为人的改变是一个长期过程。政府购买服务都是每年申报一次,机构还要花大量精力在招投标和项目评审上,有时会与日常服务产生冲突。

“专业社工机构和人才匮乏不容忽视。”陈翔渝告诉记者,东城区有17个街道,目前购买服务的两个社工机构服务了3个试点街道的精准救助,工作压力已经很大了,其余14个街道一旦要开展工作,很可能面临没有专业机构承接服务的问题,亟待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机构扶持力度。

“农村地区缺少专业社工人才的问题更突出。”易志云告诉记者,目前邵阳县的社会救助工作尚没有专业社工参与,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人才和机构,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的机制也不完善,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张燕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