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社区可以这样美好

2019-11-22 09:14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近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示范培训班在举办地成都选取一些社区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原来社区可以这么美好”成为学员们共同发出的感慨。这些让学员赞叹的成果是在怎样的创新理念和实践下取得的?获得了哪些共性成果?对于整体推进全国社区治理工作有何价值?请跟随记者的采访步步深入。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启动于2011年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和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目标开展创新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示范培训班相关人士,培训班透出的信息让我们看到了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美好前景。

近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示范培训班在举办地成都选取一些社区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原来社区可以这么美好”成为学员们共同发出的感慨。这些让学员赞叹的成果是在怎样的创新理念和实践下取得的?获得了哪些共性成果?对于整体推进全国社区治理工作有何价值?请跟随记者的采访步步深入。

镜头——有能力的社区,不一样的治理

“圆桌竹椅,茶韵飘香”,这不是商业茶馆,而是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苏坡街道清波社区一隅。就在三年前,这里还是脏乱差的拆迁安置社区,而今已完全转身。从露天茶馆转弯再走几步,可以看到数垄菜地,就地搬迁居民在这里留住乡愁,而产出的蔬菜可供社区志愿者兑换积分,则体现出探索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长效机制的心思。在宽敞明亮的社区公共空间里,文娱、亲子、养老等各类社会组织以“公益+低偿”的模式为居民提供多元服务。“委托服务调动了辖区资源,加上有社工机构全程提供专业支撑,社区‘两委’得以专注于社区发展的规划、监督、评估。” 清波社区党委书记雷霜霜告诉记者,“清波社区目前是个归属感很强的社区,而且很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上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社区。”

正在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吉福社区播放的一则视频吸引了记者:一位中年男子放下手中的菜篮子,向冉冉升起的国旗庄严敬礼。吉福社区党委书记李含荣介绍说,这是吉福社区每周链接辖区资源举办的升旗仪式中的一幕,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把家国情怀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举止。吉福社区有2300多个居民来自少数民族,很多社区服务因应这一特征展开,比如少数民族调解、非遗文化传承、精准就业帮扶等。“114项社区公共服务全部外包,社区‘两委’成为社区治理的组织者、管理者,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也完全调动了起来。”李含荣自豪地说,“比如,现在社区在用的智能停车系统就是完全由居民自主研发运行的。”

走进成都市金牛区社区发展治理创享中心,高端时尚的“国际范儿”扑面而来。剧场盒子、食光盒子、共享盒子、创意盒子、家庭盒子5栋现代建筑构成了集装箱式社区主题活动场地。近40个工位的服务超市为社区党委、社区居委、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社会创业者、社区公益领袖提供业务代办、导师辅导、影响力投资、纵深孵化、财务人事托管、能力建设、路演发布、资源对接等全面支持。包括党建促进中心、图书馆、沙龙等在内的50余个闪座工位构成社区治理联创基地,呈现了集办公、社交、活动等为一体的新型共享办公空间。这一糅合领先理念、别致设计格调的区级社区治理实践-研究平台,为社区治理创新源源不断地输出智慧和灵感。

全景——求解“共建共治共享”的实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指出,要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目标。这些顶层设计为社区治理的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基层实践中,如何更好地问需于民,如何建立基层政府面向社区的治理资源统筹机制,如何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如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等,成为社区治理升级必须破解的问题。实验区通过多元探索回应了这些问题。

上海市静安区引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展社区调研、实现社区全要素分析和全程服务的社区分析工具,不但动态、精准地把握住了社区需求,还把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状态从“被动接受”带入到“主动关注”。

北京市海淀区统筹辖区资源,建成116个“社区之家”,社会单位食堂、停车场、文化健身等内部服务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一举打破社区建设的“内部循环”,为共驻共建共治共享注入了新能量。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制定和细化社区协商政策文件,指导社区协商规范运行,为社区自治寻找最大公约数建立了上下联动的制度机制。成都市通过设立专项引导资金,支持社会力量组建社区基金会、社区基金,支持社区发展社会企业等,延伸了多元化社会服务臂力,为增强社区社会服务能力建造起“蓄水池” 。

每一个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中呈现的亮点都不是独立运行的,其背后是一套科学体系的支撑,推广复制确实需要充分结合落地区域的实际。但是,梳理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探索经验可以发现,其中的共性成果可为社区治理整体推进贡献智慧。

价值——为社区治理现代化探索路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无疑也为基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日益凸显的服务提供不足、居民参与不够、社区认同不强等社区治理发展瓶颈,《决定》提出的“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了前行指引。

伴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建设美好家园的重心从“造房子”转至“造社区”,这需要打造治理建构师的理念。记者发现,已经持续八年多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中,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亮点并不都产生在经济发达地区,而是与一个地区的治理理念更新与勇于付诸实践正相关。一些实验区以“明责、赋权、扩能”为措施,努力把街道打造成基层社区治理的枢纽;一些实验区通过加大社区投入,强化社区人才建设,为资源、服务下沉打通道路;还有一些实验区改变了社区治理的行政思维,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多方参与、协商共治”长效机制,发现“有缘千里来相会,无奈对门不相识”的社区冷漠顽疾消失了,社区工作者需要靠“刷脸”链接资源的尴尬也避免了。相关实验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探索背后均以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核心,有做强街道、做好社区、做活治理、做实系统等理念作为支撑。这些实验区的实践成为与“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方向相吻合的先行探索。未来,运用系统思维,统筹用力,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有机衔接、功能优化、开放融合等更多关键词,还将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打上越来越清晰、生动的注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国家政策文件构建的现代社会治理框架指引下,更多社区治理的创新探索将成为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强劲推力。创新的脚步不停,“社区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愈近,联结千家万户的家园梦愈美愈甜。(记者 李 芳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