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从“心”出发促平安 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张瑞勇 林敏 2020-03-15 11:11   福建志愿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近年来,云霄县坚持大众化服务、群体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相结合,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纳入到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化解、重点人员管理、特定利益群体维稳等工作中去,全力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新路子。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碎片化”走向“协同化”,已经成为云霄广大群众情绪的“理疗师”、生活的“减压阀”、矛盾的“稳压器”和群众工作的“加油站”,实现由“心安”到“平安”的顺利过渡。

近年来,云霄县坚持大众化服务、群体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相结合,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纳入到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化解、重点人员管理、特定利益群体维稳等工作中去,全力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新路子。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碎片化”走向“协同化”,已经成为云霄广大群众情绪的“理疗师”、生活的“减压阀”、矛盾的“稳压器”和群众工作的“加油站”,实现由“心安”到“平安”的顺利过渡。

加强顶层设计,高起点谋划建设

云霄县明确“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牵头、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的“平台”作用、网格化管理的“底座”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人才队伍的“主力”作用和工作载体的“依托”作用,高起点设计蓝图,大宣传提高认识,强基础夯实根基,抓重点解决难题,建立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队伍建设、完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机制、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从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维度着手,逐步构建起以心理知识宣传普及为前端、心理问题调解监测为中端、心理危机干预援助为末端的“心理健康全程服务链”,形成具有云霄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力求实现心理健康服务“全覆盖、无死角、零距离”,从源头上预防以报复社会、制造影响等为目的的重、特大案、事件发生。

支持县教育局、彩虹公益、七彩虹志愿总队整合云霄县教育、医疗、社会组织等不同领域的心理专业力量,成立全市教育系统首支心理应急救援志愿队。改变“不求不助”的心理咨询传统工作方式,“主动亮剑”,针对特殊人群、孤儿、单亲儿童、留守儿童、残障儿童等特殊儿童、精神康复者等,开展身心状况评估、个体咨询,积极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4年来共开展青春健康、应急救护、心理辅导、危机干预等培训和讲座112场次,受益师生群众1.2万人次。县信访部门积极探索“信访+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模式,有效规范了信访秩序,破解了信访难题,维护了社会稳定。

创新工作机制,细化责任分工

云霄县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抓实抓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机制体制建设是前提、心理科学传播是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本、心理健康服务是重点、专业人员培养是关键、社会组织培育是重要环节、心理影响评估是关口前移。

建立“县、乡镇、村居”三级平台

创新“33456”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即建立三级平台、抓好三级防护、建好四支队伍、健全五项机制、把握六个环节。规定县级平台主要承担制定管理制度、组织专业培训、与镇村两级平台对接、开展心理干预等责任;乡镇(街道)平台着重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咨询、干预和社区心理康复,以及对特殊人群进行“三色预警”分级管理评估;村(社区)一级则定位为宣传、转介和排查。

将社会心理服务对象分为一般对象、关注对象和重点关注对象,建立三级管理、防护制度。

对特殊人群按“红色”表示严重心理问题、“黄色”表示较重心理问题、“绿色”表示一般心理问题的类别。

建好领导队伍、管理队伍、专业队伍、志愿者队伍四支队伍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作战。依托精神心理治疗方面的专家资源和社会力量,成立跨部门、跨行业的专家委员会,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和指导;鼓励开发心理健康服务相关的社会工作岗位,发挥社工扎根村(社区)的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关系调适等服务;引导和支持心理咨询人员主动为社会公众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等服务;广泛招募医务人员、学校心理教师、社工等加入心理服务志愿队伍,开展心理支持、科普宣传等志愿服务。

健全五项机制、把握六个环节

强化广泛宣传普及、全面收集信息、心理排查筛查、强化疏导服务、突出危机干预、强化救治救助等环节。健全日常排查评估机制,将社会心理服务纳入网格工作范畴,发挥基层网格力量,充分发挥综治信息系统平台优势,对辖区内居民尤其是特殊人群的社会情绪、社会心态等情况进行排查分析和风险评估;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在全面收集和筛查信息的基础上,依托特殊人群心理问题红黄绿“三色等级预警”机制,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情况分级管理干预;健全心理疏导机制,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时给予救助救治,对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等重点关注对象,因人施策、辨证施治,加强关怀疏导,及时消除负面心理问题;健全危机干预机制,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及时应对突发性、群体性重大事件,确保重点人员不失控、不漏管,有效预防和减少极端案(事)件发生;健全“3+1”服务延伸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矛盾化解、法律援助、帮扶救助和心理疏导干预有机结合的“3+1”服务机制。

典型引路跨界整合,促进心理建设提质增效

云霄县将“社会心理健康建设”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建立起县、乡镇(开发区)、村(居)三级“树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形成了集政府力量、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于一体的工作合力。卫健、政法、公安、教育、民政、信访、总工会等各部门单位均在系统内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持久开展。

建立健全以社区、医院和家庭为基础的病人的社区关怀、管理、治疗和护理体系,营造有利于精神类疾病患者康复的宽松环境。通过“六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将社会心理服务的阳光送到社会各个层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拓展工作的“覆盖面”;各中小学实现“心理辅导室”基本全覆盖。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现有专职心理教师23人,兼职心理教师128人。云霄县教育局、民政局、彩虹公益、七彩虹志愿总队成立社工中心和心理应急救援队,共有社工师、助理社工师、心理咨询师、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0人,志愿者1000多人。开发制作心理健康、应急救护等课件150套,收集整理精神卫生科普视频65个,图文影音资料总容量约100G。2019年,云霄县启动“青春灯塔·助力成长”驻校社工项目、教职工援助计划(EAP)项目,在云霄四中、五中、职校、实小、和平中学等试点学校开展心理疏导、情绪管理、法律维权、成长指导、困难帮扶、自护教育、家庭亲子、危机干预、资源链接等公益活动。同时建立协同转介对接机制,从预防、预警到干预,将社会心理服务贯穿全程。几年来,云霄县共开展心理健康、危机干预等个案服务600多人次,团体辅导30000多人次。云霄关爱孤儿守护成长(童心彩虹桥)项目获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彩虹公益联合会获得全国首届“品质公益奖”。

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向过程中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一些人焦虑感增加,不良情绪潜滋暗长,社会心理更加复杂敏感,失衡心理在特殊群体中积累蔓延,极易引发个人极端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突发事件或事故导致一些群众生活陷入困境,乃至面临生存或心理危机,容易引起人们心理波动和精神障碍,近年来因此而引发的自杀、自残、甚至报复社会、报复他人的极端事件,对社会公共安全带来严重挑战,疏导不及时、服务不到位极易引发社会问题。及时救助帮扶,缓解心理压力,疏导不良情绪,让当事者看到希望,对防止极端事件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正心为治国之道,积极乃发展之源”。唯有心安,才有民安,才有国安。只有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和改善个人、群体和社会的情感和行为,才能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共建共治共享,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社会也才能够长治久安。

中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公益讲座 (5)

中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公益讲座

彩虹志愿者热心回答群众提问宣传健康知识_副本

彩虹志愿者热心回答群众提问宣传健康知识

IMG_7888

活动现场

IMG_7605

活动现场

彩虹志愿者陪伴留守儿童

彩虹志愿者陪伴留守儿童

彩虹志愿者为特殊儿童过集体生日

彩虹志愿者为特殊儿童过集体生日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