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民需项目服务法 构建服务型社区

2020-06-01 09:31   中国社区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自2019年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来,紧紧围绕“推行民需项目服务法,构建服务型社区”的实验主题,推进各项实验任务落地、落实,构建群众满意的服务型社区,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自2019年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来,紧紧围绕“推行民需项目服务法,构建服务型社区”的实验主题,推进各项实验任务落地、落实,构建群众满意的服务型社区,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建立“三线一站”体系

延伸党组织线。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院党员”党组织服务体系,把芝罘区116个社区党委、358个片区党支部、1756个网格党小组、3万余名党员串联成线,有效摸清居民需求。

拓宽群众自治组织线。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实行“阳光17议”民情议事机制,社区每月17日组织社区党员、居民代表、楼院门栋长、驻区单位和社会组织代表,围绕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进行研究讨论,共商共议共解难题。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以住宅小区、楼栋为基本单元,划分为1756个服务管理责任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管理员2162名,全方位深层次发现居民需求。

聚力社会组织线。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特别是社工服务机构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的作用,实施点亮“红色光源”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十百千”工程,实现“社区发现培育—街道扶持指导—推荐区级孵化—出壳反哺社区”的良性循环。2019年,投入1200余万元打造“芝罘区社会组织创益园”,搭建起“社区、街道、区级”三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

建立民需管家服务站。在社区建立民需管家服务站,专门负责居民需求的搜集、汇总、分流、督办和反馈,形成一个窗口接待群众,一个平台汇总需求、一个流程服务到底、一个机制考核监督的“一条龙”工作流程。

完善“四社联动”机制

推动社区服务资源认领项目。芝罘区出台《关于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双报到”工作提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质量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行“双报到双服务”工作,组织298家市级单位、170家区级单位,2万余名党员下沉到社区,按照“群众点单—社区下单—单位接单”问题解决模式,推行为民服务项目化运作。

支持社会组织承接项目。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资金保障,鼓励社区面向辖区社会组织发布所需购买的服务内容,通过公益服务项目路演答辩等形式发包项目。搭建资金募集平台,拓宽服务项目经费来源,探索设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捐赠为主的社区基金。举办“党建引领、红帆起航”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和芝罘区民需服务项目大赛,拓宽为民服务渠道。

引导专业社工团队参与项目。在社区成立社会工作站,先后成立“红色先锋”“家缘婚姻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爱未来”等社会组织,并与省内外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院系建立合作关系,在13个社区建立了社工专业大学生实践基地。通过“筑巢引凤”,有效吸引专业社工团队进驻社区,帮助社区社会组织提高服务能力,带动社区社会组织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发动社区志愿者辅助项目。推行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和服务效益评估制度,将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时间以积分形式进行累计存储,服务积分可兑换物品或社区公益服务,形成循环服务模式,激发社区志愿者参与项目服务热情,并先后成立了道德先锋、文明先锋、微公益行动等12支特色志愿者服务队。

实施双向评估制度

区级层面开展“评社区”活动。活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芝罘区116个社区的6240名群众进行电话访问,对社区为民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和群众满意度进行测评,并由芝罘区委区政府对综合排名前10名社区予以表彰奖励,全面建立起以群众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指标的考评机制,推动民需服务项目可持续发展。

社区层面组织项目评议活动。社区组织召开项目评议大会,对每个民需项目实施成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为民服务项目完成先进单位和先进组织。自我评价,由项目认领单位或组织对认领项目的实施内容、完成程度等方面进行介绍,并进行自我评分。社区评价,由社区工作者尤其是参与项目的社区工作者集中对所有完成的项目进行评审打分。群众评价,由党员、居民代表、楼栋长或受益群体组成评价小组进行评议打分。按照三方评议各占20%、30%、50%的比例来确定最终排名,对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芝罘区通过推行民需项目服务法,不断满足群众需求,为构建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鲜活的“芝罘样板”。(作者:黄 峰 单位为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民政局)

  • 关键字
  • 社区
  • 责编:段冬蕾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