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民政局立足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积极构建以“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促服务”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探索“物质+服务”的救助模式,优化社会救助流程,推行社会救助“指尖办”,有效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和水平。
健全保障体系 “放权”再深化
立制。青山区修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办法》等5项配套制度,建立综合认定体系。出台《建立救助主动发现机制》等3项制度,实施精准施救。编制《社会救助汇编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范手册》,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杜绝“人情保”“关系保”,推进社会救助标准化认定、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服务。
衔接。建立低保对象综合认定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的劳动力系数,量化劳动能力,明确子女赡养义务,划清政府托底不越位的保障界线,全面提升低保家庭认定的科学性、精准性。
转职能。青山区作为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将低保、临时救助审批权下放到社区,最大限度简化所需材料,压缩审批层级,规范流程,由原来的22天审批周期压缩为13天社区办结,真正实现“群众少跑路、最多跑一次”。投入69万元购买社会救助审批无纸化办公系统,并为基层配备相关设备,满足困难群众足不出社区就可办结救助审批事项,同时也为基层减负,实现“审核信息多跑路,审批精准减周期、多元服务暖人心”。
提升保障水平 “力度”再提高
提标。青山区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逐年提标,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50元,同时对低保对象中的老年人、残疾人、18岁以下在校生和重病患者,按照不超过低保标准30%的比例提高补助水平;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600元,全护理、半护理特困供养人员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144元、440元。截至2020年底,共发放低保、特困供养及其他专项补贴金791.9万元。
扩面。积极应对疫情,及时出台方案,密切跟踪受疫情影响的困难人员情况,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措施,降低因疫情造成低收入家庭中主要劳动力连续3个月以上无法正常工作的人员劳动力系数,实行保障对象在疫情期间不复核、不停保的稳健保障政策,开通新冠肺炎患者困难家庭临时救助绿色通道。为全区45名困难学生购买移动流量包8100元,保障疫情期间困难学生的网络学习。为全区困难群众购买医用口罩2000只。联合社会组织为无人照料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开展每周两次送菜服务,保障他们的基本需求。对低收入家庭、重度残疾人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截至目前,已为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发放救助金37.9万元。
兜住底。青山区充分发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强化多部门联动,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结合54个社区网格化管理,主动发现急难救助家庭。推行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每个街镇年初预留1万元,对于急难事件,先行救助,后补手续。2020年全年救助低保、特困供养人员、低收入等困难群体900人,发放临时救助金103.29万元,形成了规范有序、便民高效的社会救助运作机制,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加强党建引领 “服务”再升级
众人帮。依托“党建·爱心公益汇”APP,形成线上互动、线下帮扶、线上线下优质配比的点单式救助,实现党组织、困难群体、爱心企业、爱心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公益资源和需求的最大化对接整合。累计救助困难群众2万余人。
防漏。探索“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模式。打造青山区党建·志愿爱里基地,搭建“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培育区、社区、社区网格三级志愿服务网络。对接、孵化、输送扶困救助、扶助弱势群体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3459个楼栋长、志愿者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及时发现社区内突发困难的居民以及潜在的困难群体,为社会救助兜底性服务发挥作用。
优服务。投入34.17万元购买社会救助多元化服务满足困难群众个性化点单需求。其中“雏鹰行动”为30名低保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417人次学业辅导及心理疏导等服务;“为老服务”项目为163名重病、重残等卧床不起的失智失能人员、孤寡空巢和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费服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