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

2021-09-10 09:29   河北新闻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9月9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北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河北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郑晓铭向大家介绍《河北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整体情况。

微信图片_20210910091529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何珊摄

9月9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北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河北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郑晓铭向大家介绍《河北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整体情况。并与河北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李松、河北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闫恒方、河北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处长王国亮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四级调研员孙永杰主持。

微信图片_20210910091846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四级调研员孙永杰。记者何珊摄

微信图片_20210910091850

河北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郑晓铭。记者何珊摄

河北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郑晓铭:

近日《河北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印发,《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河北民政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发展远景和重大举措,对民政部门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服务等职责作出部署。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十三五”时期我省民政事业发展成就以及“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主要任务。

一、“十三五”时期河北民政事业发展情况及“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

“十三五”时期,全省民政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和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社会兜底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十三五” 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十三五” 期间,城市低保平均标准年均增长10.9%,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年均增长15.3%。农村低保标准达到了5452元/人/年,始终高于扶贫标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民政兜底保障人员占到3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连续三年推进社区和居家养老 “民心工程”,城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覆盖70%以上村居,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超过40张,90%以上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城市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楼门长、综合服务站 “六位一体” 的城市基层组织体系和农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综合服务站、经济合作社 “五位一体” 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初步形成。成立省社会组织党委,省属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实现100%全覆盖。2018至2020年,京津冀社会组织参与我省脱贫攻坚的项目资金、物资折价超 过21亿元。制定、修订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5部,发布地方标准15项,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服务大局更主动,指导社区居委会严格落实“十个常态化”30项重点措施,慎终如始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全力构筑群防群治的第一道防线。

《河北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共分九章,设置1个发展指标专栏和5个重大工程专栏,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河北民政事业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主要目标明确、重点任务具体、推进保障措施有力,回应了群众对解决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重点、难点问题的热切期盼,对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新时代河北民政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十四五”时期河北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民政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民政领域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基层社会治理更加健全,基本社会服务更加有效,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明显缩小,民政事业现代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完善。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社会福利适度普惠迈出新步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联动机制和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进一步畅通和规范。慈善事业的第三次分配作用更加凸显。行政区划设置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进程相适应。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全面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更加系统完备,地名、婚姻、殡葬等服务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普惠均等和智能精准程度同步提高。“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主要涉及六方面重要任务和重大工程安排:

一是健全和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兜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 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的救助制度体系。实现由单一救助向综合救助的转型,做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提升社会力量参与的广泛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提升农村地区民政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是健全和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全方位关爱保护特殊群体。老年人福利方面,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鼓励各地结合财力状况,适度提高补贴标准、扩大对象范围。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完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福利制度,加快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养育、医疗、教育、康复和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制度。强化未成年人监护能力建设,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站)。残疾人福利方面,科学合理调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逐步推进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至低保边缘家庭和其他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至三、四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

三是健全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 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基本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 养老服务网络,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强化养 老服务综合监管,积极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 老产业协同发展,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四是健全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强化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五是健全和完善基本社会服务体系,增强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优化婚姻登记管理服务,加强婚姻登记机关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建立整治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良婚俗的长效机制。助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格局,增强康复辅助器具助残助老服务能力。提升殡葬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深入推进丧葬习俗改革,弘扬优秀殡葬文化, 引导树立与保护耕地、文明节俭、绿色生态、防范火灾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殡葬新风。

六是健全和完善民政治理能力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围绕推进民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推进民政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和加强人才、文化、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升民政治理效能。

另外,为强化《规划》落地落实,提出了坚持党对民政事业的全面领导、健全实施组织领导体系、优化民政资金配置、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执行情况监测评估五方面实施保障措施。

回答记者提问:

一、河北广播电视台:请问“十四五”时期,民政部门在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兜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方面有哪些举措?

微信图片_20210910091856

河北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闫恒方。记者何珊摄

河北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闫恒方:

“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时期,下一步,围绕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兜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社会救助制度统筹,推进救助事项协同办理、资源统筹聚合,形成制度合力,实现由单一救助向综合救助的转型,做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实施类别化、差异化救助,打造低保、特困供养、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突发性和急难性救助统筹联动、协同高效的多层次救助体系。在加强物质帮扶的同时,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社会救助家庭成员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为困难群众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救助服务。

二是夯实基本生活救助。完善低保对象审核确认办法和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对符合低保、特困供养条件的困难群众给予基本生活救助,根据实际需要给予相应的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社会救助。进一步完善救助保障标准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及其中的食品价格指数的联动机制,明确价格临时补贴与提高低保标准之间的关系,使各项补助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完善社会救助家庭收入财产核定办法,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家庭财产限定标准或条件。强化收入核对信息技术支撑,健全社会救助对象定期核查机制。

三是完善急难社会救助。打通急难型临时救助地域身份限制,“ 十四五”期间,推行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用足用好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全面落实“先行救助”“分级审批” 政策规定,采取“跟进救助”“一次审批、分阶段救助”等方式,增强救助时效性。加强和改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推进源头治理,到2025年,县(市、区)民政部门实现利用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和流浪返乡人员数据库动态管理。

四是提升社会救助经办能力。积极培育发展社会救助类社会组织,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规范完善“一门受理、综合评估、协同办理”机制,“十四五”末90%以上乡镇(街道)建立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受理、转办(介)社会救助申请事项。简化优化审核确认程序,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程序将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研究制定持有居住证的申请人在居住地申办低保等社会救助的经办服务流程,建立户籍地、居住地协作核查机制。鼓励慈善组织和个人面向困难群众开展帮扶,充分发挥各级社会救助基金作用,加快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点)建设,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和志愿者参与社会救助体制机制。构建全省统一的社会救助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健全“互联网+社会救助”服务模式,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

五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保持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调整优化最低生活保障“单人户”政策,继续落实“刚性支出扣除”“就业成本扣除”“渐退期”等政策,织密兜牢脱贫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持续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防贫对象纳入兜底保障范围。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农村社会救助投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社会救助服务均等化。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健全农村地区困境儿童和留守老年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民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补齐农村养老、殡葬和村级综合服务设施短板,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推动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鼓励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向乡村提供民政公共服务,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二、河北日报:请问,“十四五”期间,我省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具体举措有哪些?

微信图片_20210910091900

河北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李松。记者何珊摄

河北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李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一是提升养老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基本养老服务,研究出台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政策,明确基本养老服务标准,丰富发展为老服务项目。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推动综合评估机构和评估队伍建设。完善兜底性养老服务,持续推进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提高失能照护能力,到2025年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60%。优先保障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服务需求,确保有入住意愿的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发展长期照护服务,配合有关部门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保障老年人照护服务需求。

二是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网络。完善居家养老支持措施,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推进经济困难高龄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支持具备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探索“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模式,引导低龄、健康老年人主动参与为老志愿服务,推动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相结合,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老年供餐、定期巡访等服务。优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大力推进新建居住(小)区按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设施达标率达到100%;既有居住(小)区按标准配齐补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构建城市地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途管理,支持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低偿或无偿用于普惠型养老服务。构建“三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县(市、区)建成1个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街道)发展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能,鼓励有条件的公办养老服务设施引入企业或社会服务机构参与运营管理。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照护型养老机构,到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推进医养康养服务,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开办医疗服务机构或设置医务室、护理站,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医疗设施、农村互助幸福院与村卫生室毗邻设置。提高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搭建养老服务平台。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为中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提供价格适中、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养老服务。

三是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加强养老服务法治建设,构建养老服务法律政策体系,加强养老服务法律法规普法宣传教育。创新养老服务监管方式,健全“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建立养老服务行业信用管理体系,推动养老服务领域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共享对接。发挥标准规范引领作用,建立完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支持养老服务行业组织和机构实施标准化管理。加强风险监测预警防控,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规范,落实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处置工作行业部门责任。

四是强化养老服务人才支撑。健全人才教育培训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学校设置养老服务类专业或相关课程,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健全省、市、县、机构“四级”培训机制。到2022年,培养培训1500名养老院长、12万名养老护理员。配合推进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制定入职补贴、工龄补贴等政策,提高养老护理员地位待遇。

五是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促进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餐饮、体育、家政、教育、养生、健康等行业融合发展,完善老年用品标准,支持新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集成应用和推广,鼓励企业研发智能养老设备以及适合老年人的产品用品。健全养老服务市场规范和行业规范,推动老年用品进家庭、社区、机构和园区。

三、长城新媒体集团:刚才提到“十四五”期间,民政部门要健全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请介绍下,这项工作如何落实,有什么具体规划?

微信图片_20210910091905

河北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处长王国亮。记者何珊摄

河北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处长王国亮:

“十四五”时期,民政部门将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强化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推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依法开展全省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工作,严把选人关,选优配强村(居)委会队伍,积极依法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和村(社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进一步健全城市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楼门长、综合服务站“六位一体”和农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综合服务站、经济合作社“五位一体”统筹协调机制。推动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逐步提高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例。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城乡基层群众自治领域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加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建设,推进村(居)务公开。推动基层民主协商。健全城乡社区协商制度,探索建立乡镇(街道)协商与城乡社区协商的联动机制。推动城乡社区全部制定居民自治章程、村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村规民约。深化社区减负。推动各地制定社区印章使用范围清单,全面清理基层政府职能部门要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的各类证明,依据社区服务事项清单建立社区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建立社区考核评比指标体系,实行基层政府统一对社区服务进行综合考核评比,取消对社区工作的“一票否决”事项。

二是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科学构建城乡社区服务格局。加快建设现代社区,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社区下沉。促进乡村治理与公共服务联动,构建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村民群众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高质量建设城乡社区服务设施。推进城市社区生活性服务综合体建设,加快补齐村级综合服务设施短板。创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运行机制,提高社区服务设施利用率,深化社区便民惠民服务,促进社区服务重心向生活性服务转变。推动社区服务智能化,完善社区自助服务设施布局。扩大城乡社区服务有效供给。创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全面推进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机制建设,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较强专业性和信誉度的社区服务机构。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市社区服务资源向农村,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空心村”治理集中安置社区及生态移民安置社区等辐射延伸,推进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体系,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序列,建立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和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健全完善参加社会保险和缴存住房公积金制度,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对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给予职业津贴。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