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五社联动”,释放基层治理动能

2021-10-22 10:22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为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重庆市将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建立财政性资金长效投入机制,加快构建以区(县)社会工作指导中心、街道(乡镇)社会工作站、社区(村)社会工作室为平台的三级服务体系,渝中区、巴南区、南岸区的社区(村)社会工作室已实现全覆盖,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矫治帮教等18个领域努力满足居民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原标题:以“分”明责 以“合”聚能 ——重庆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

本报记者 柳 旭 通讯员 徐剑清 高薇薇

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广大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基层治理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推进三事分流、三治结合、五社联动的工作机制,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三事分流,厘清基层治理边界

楼下餐馆违规排放油烟,楼上居民不能晾衣服、不敢开窗户;社区周边道路维修噪音太大,影响居民休息……

“这些事虽然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但社区往往并没有权限直接管理。”重庆市渝中区石油路街道河运路社区党委书记熊忠靖说,对于这类需要转交政府职能部门处理的事,我们都归为“公家事”,标为“红色”,采取挂单销号方式,积极协调相关责任部门妥善处理。此外,还有“大家事”和“自家事”,标为“橙色”和“黄色”,分别通过共商共议、互帮互助的方式解决。

“通过‘三事三色’工作法,社区里的大事小情都厘清了事项权属、落实了责任主体、顺畅了解决渠道。”熊忠靖说。

河运路社区“三事三色”工作法是重庆市在推广“三事分流”工作机制中的一个具体实践。记者了解到,所谓“三事分流”,就是将居民诉求按照“大事”“小事”“私事”进行分类分责办理。“大事”是公共领域的重大事宜,即政府管理事项和基本公共服务,由政府部门负责办理;“小事”是社区公共事项及公益服务,以村(居)委会为主导,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辖区单位等协商办理;“私事”即居民个人事务,政府引导居民群众自行解决、互助解决或通过市场服务办理。

“‘三事分流’科学界定了政府部门、社区组织和居民个人的职责边界和互补共生关系,建立起‘广泛参与、责任共担、协同共治’的多方权责格局,促进了政府治理和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重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为落实“三事分流”工作机制,重庆全市各区县均出台了实施方案,并持续探索创新社区治理工作方法。比如,万州区的“双治双亮”社区治理模式、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的“特岗能人坊”品牌、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的“四微+四维”治理方式等,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

三治结合,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枝叶太茂盛会招蚊虫,影响生活。”

“树枝被剪得光秃秃的,就没地方乘凉了。”

2020年春末夏初,在重庆市江北区铁山坪街道唐桂社区胜利花苑小区,居民们因为小区内大树修枝问题争得不可开交。

“这件事涉及居民的切身利益,社区决定通过议事会进行协商解决,有序推进这项工作。”唐桂社区党委书记张月艳告诉记者,按照“唐桂议事厅”的“六步七规”议事法,经过充分协商,大家达成一致,既要按时完成小区修枝作业,又要结合树木的种类、生长速度等情况适当修枝,不能简单粗暴地“一砍了之”。

“通过引导居民参与议事,不仅许多棘手的社区难事得以顺利解决,还激发了居民的自治意识,提升了基层民主协商水平。”张月艳说。

近年来,重庆市在基层治理中持续推进“三治结合”,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

——自治方面,不断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出台村(居)民委员会选举规程,细化候选人资格条件,规范民主选举程序,保障了城乡居民的民主选举权利;着力推进城乡社区协商,探索出大渡口区“一委三会”制度、开州区“五事工作法”、江北区“百姓管家”等工作经验;推进“一约三会”建设,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全面开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工作,并完成备案审查。

——法治方面,推动1万余个社区阅览室和农家书屋设立法治图书角;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全市村(社区)“法律明白人”普遍达到3名以上;推广“老马工作法”“莎姐工作室”“巴渝和事佬”,打造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大平台,推动“无讼社区”建设。

——德治方面,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强化农村道德、法治、文明、感恩、励志教育,引导村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培育乡贤文化,深化开展“我们的乡贤我们评、评出的乡贤我们学”活动3200余场,依托农家书屋、文化大院、乡贤家庭广泛建立“乡贤明理堂”。

五社联动,释放基层治理动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结合个人爱好,整理出1000多张藏品,给居民们讲了一次‘邮票上的党史’。”重庆市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方寸俱乐部的夏虎说,“过去社区里的社会组织都是各玩各的,如今有了‘微益坊’,大家开展活动有场地了,活动主题与社区公共事务联系更紧密了,居民的参与热情也更高了。”

“‘微益坊’是我们的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南湖社区党委书记余建告诉记者,“我们这里是老旧小区,没有物业,尽管社区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对于群众多元化的需求依然力不从心,亟须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记者了解到,除了向社区社会组织无偿提供活动场地、办公设备、业务培训等,“微益坊”还通过引入公益基金和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入驻的社会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通过“微益坊”这个平台,社区党委进一步规范了社会组织的活动方式,并引导社会组织发挥所长,参与文化教育、救助帮扶、法律援助等社区公共事务,让社会组织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重庆市以融合发展、资源共享为核心,着力打造“三社联动”升级版,联需求、联资源、联服务,实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为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重庆市出台《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79个,培育社区社会组织8.2万个。

——为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重庆市将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建立财政性资金长效投入机制,加快构建以区(县)社会工作指导中心、街道(乡镇)社会工作站、社区(村)社会工作室为平台的三级服务体系,渝中区、巴南区、南岸区的社区(村)社会工作室已实现全覆盖,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矫治帮教等18个领域努力满足居民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为推进志愿服务,重庆市着力培育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全市超过4万个志愿服务组织吸纳660多万名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

——为调动社会慈善资源,重庆市在市、区(县)成立基层治理基金会,在街道(乡镇)设立公益慈善基金,在社区设立阳光基金,有效破解基层治理中的资金和人员难题。

“在推进基层治理过程中,重庆市还把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作为重要工作举措,建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工作事项‘四项清单’,为社区减轻负担。同时,加强社区服务设施规划,建成了全市智慧社区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重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立足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重庆市民政系统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举措,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谱写新时代基层治理新华章贡献民政力量。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