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安 娜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把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标尺,把“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落实到建设“最有温度、最接地气、响应群众诉求最快”部门的实践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注重以上率下 学思践悟锤炼党性
针对社会建设和民政系统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先后召开7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及时传达中央、市委有关要求,结合系统实际研究部署。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集中学习研讨,讲专题党课。同时,成立4个党史学习教育指导组,通过现场督导、随机抽查等方式,先后对各二级单位党委、机关各党总支(支部)进行了4轮指导,确保上下联动、衔接贯通,形成合力。
为讲好党史故事,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充分发挥系统内红色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今年以来,李大钊烈士陵园共接待6万余人次参观。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特色品牌——“政德课堂”,用视频形式讲述八宝山革命公墓40余位英雄模范人物的生平事迹,并纳入各级党组织学习清单。截至目前,在学习强国平台播出12集,播放量超过48万余次。同时,还结合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组织红色祭扫活动和烈士公祭仪式。公墓内的政德教育基地先后接待224批次9392人次参观见学。
此外,积极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精心组织党史宣讲。挑选系统内基层榜样人物,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以身边的榜样激发全系统守初心共奋进的力量。举办5场“永远跟党走 建功新时代”巡回主题宣讲,近7万人次在线观看。依托北京市民政局党校教学资源,持续开展“讲党史进社区”活动,为70个社区进行党史宣讲。广泛开展市行业协会商会综合党委“百行百篇颂党恩演讲会”活动,在全市社会组织巡回宣讲,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感党恩、跟党走。
注重惠民利民 学史力行办好实事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一把手”工程,今年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办实事工作。市级层面研究制定31项办实事重点任务清单,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列入办实事项目;各二级单位党委、基层党组织均制定了办实事清单,梳理形成570余项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重点任务29项,11月底前将全部完成。
在养老服务方面,北京市今年加快建设养老助餐服务体系试点,为老年人办“食”事,提前完成1000个养老助餐点发展任务。在中心城区建成养老家庭照护床位2000张,建成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200个,实现失能老人有人管、留守老人有人帮。
在困难群众救助方面,开通全市统一的12345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实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加大对困难群众救助力度,提高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惠及城乡低保对象11万余人。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帮助非京籍残疾人就近就便申请补贴。大力开展救助寻亲,累计帮助1000余名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返乡团圆。
此外,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建立诉求推进机制,积极发挥好12345热线民政分中心和“接诉即办”调度指挥中心作用,以“每月一题”集中攻坚,收集、分析群众诉求,推动群众关注的高频问题的解决。今年,12345热线民政分中心总接单量达到3255件,完成回访12000余件,响应率100%,解决率、满意率均在94%以上。建立基层联系点机制,机关及二级单位党委建立了89个基层联系点,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到基层听意见,带头出实招办实事,通过机关为基层办实事,推动基层为群众办实事,不断提高办实事的质量。建立公开承诺机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等方式就办实事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参加“北京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之社会民生建设专场,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专题新闻发布会,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注重攻坚克难 凝心聚力开拓新局
为了推进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聚焦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精治共治、首善标准,注重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开拓新局。
聚焦老有所养,深入推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把养老服务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推进,聚焦全市30.5万名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完善多层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打造街道(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联合体,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着力解决好老年人最关心的吃饭和吃药“两件大事”,让更多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聚焦弱有所扶,深入推进全面小康背景下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建设。聚焦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和流浪乞讨人员,加强儿童关爱服务,持续提高社会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把基本民生保障网底兜紧兜牢。
聚焦精治共治,深入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着眼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向基层放权赋能,有序推动社区减负、社区服务站改革、社区实有人口管理等工作。完善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改革向社区治理深化的制度机制,推动治理单元从社区向小区、院落、楼门、胡同等延伸,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聚焦首善标准,深入推进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慈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慈善组织网络,培育发展各类慈善组织,大力发展互联网慈善,倡导全民慈善,引导慈善资源向困难群体汇聚。建设一批标杆性慈善联合基金、特色化重大慈善项目、有影响力的公益慈善活动,打造首都慈善品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