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坚守,坚信明天的朝阳——北京市朝阳区社区抗疫掠影

2022-05-13 09:34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在社区防控第一线,社区工作者、在职报到党员、居民志愿者、辖区单位等闻令而动,他们用行动、坚守和汗水,筑起社区的抗疫屏障。大规模核酸检测、管控区生活保障、紧急外出就医……每一幕都充满着温暖和力量。

涓涓细流汇成海,点点微光凝成炬。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市朝阳区的防控形势较为严峻。在社区防控第一线,社区工作者、在职报到党员、居民志愿者、辖区单位等闻令而动,他们用行动、坚守和汗水,筑起社区的抗疫屏障。大规模核酸检测、管控区生活保障、紧急外出就医……每一幕都充满着温暖和力量。

核酸检测现场的温度和速度

“定期进行核酸检测”是近期朝阳区居民生活的常态。在核酸检测现场,“1米线”不仅是距离线、秩序线和安全线,更是健康线、文明线和责任线。

“谢谢大白”“转角遇到你”“听我说谢谢你” “保住绿码,加油”“别急,和我待会儿”……在朝阳区劲松街道劲松西社区核酸检测点,一条条用彩色粉笔绘制的“1米线”格外抢眼,稚嫩的粉笔字和可爱的粉笔画,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守护好居民的“1米线”,大家可想了不少办法,广播喇叭提醒、现场耐心引导……用粉笔画“1米线”的创意来自几个小朋友。“排队太枯燥了,刚好院里几个孩子在玩粉笔,索性就画吧。”工作人员说,小朋友们愉快协作,没一会儿就画出了很多样式的“1米线”,还写下“加油”“胜利”等话语。 “1米线”引起了大家关注,排队时低头看看,就自觉遵守起来。

在朝阳区十八里店地区弘善家园,志愿者们也在通过自己的方式为核酸采样工作助力。

“24层,请拿好身份证做核酸检测。25层,请做好准备!”志愿者刘晓燕在群组里发出消息后,几名志愿者即刻逐层逐户通知居民有序下楼。排队、登记、采样、返回,整个过程只用了10分钟。“多亏了志愿者的统筹协调,他们让核酸检测跑出了‘加速度’,现在整个过程越来越有秩序了。”居民田女士说。

据了解,弘善家园H区共有居民1800余名。在最近的几次核酸检测中,平均仅用5个小时就完成了全员采样,这样的速度离不开居民自发组建的“采样保障队”。刘晓燕是佑安医院感染科医护人员,曾驰援过小汤山,对防疫有一定经验。社区实施管控后,刘晓燕主动报名当志愿者,和另外33位居民志愿者共同组成了“采样保障队”,主要任务就是协助社区维持采样秩序。为保障核酸检测工作顺利进行,“采样保障队”一般会提前开一个短暂的碰头会,明确各自分工。刘晓燕还根据实际情况写了一份《H区核酸检测保障支援安排》,提醒队员们提前15分钟到场,穿隔离衣,规范佩戴N95口罩、面屏、手套。“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好大家。”刘晓燕说。

封(管)控区的餐包和热线

4月以来,朝阳区陆续有社区成为封(管)控区域。居家隔离的社区居民生活如何保障,诉求如何解决?

地处CBD商圈的光辉里小区,有11栋楼、居民约3000户。4月26日实行封控管理以后,建外街道将“统筹配备封(管)控区的生活物资”作为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时间成立“物资保障组”,对接京客隆等大型商超、企业,做好物资储备,保障居民线上购物不受影响、生活必需品配送及时。

“在隔离的第一天,很多居民家里的储备还不是那么充足,社区专门给大家发放了餐包,里面有牛奶、鸡蛋、蔬菜以及水果等。我们社区年轻人比较多,社区还给搭配了烘焙蛋糕、午餐肉以及可乐等,太贴心了。”居民小李说。

物资到位了,如何安全配送到居民家中?建外街道工委召集机关、社区和辖区企业的青年志愿者,按“社区内”和“社区外”两个环节,保证物资配送“完全闭环”。

在社区外,快递小哥将居民的快递送至小区门前货架后,立即离开该区域。经外包装消毒后,小区内的物流人员将快递分拣,并在外包装上用显眼的大字标注单元、楼层、接收人、送货人等信息,随即装上板车,拉到居民楼单元门口。各居民楼的“管家”队伍再进行各楼层住户分发,把快递放到居民家门口。“大闭环”套“小闭环”,整个流程环环相扣、缜密有序。

除了保障物资,居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诉求。在朝阳区潘家园街道,10条特殊的专线电话24小时倾听居民诉求。

“我的健康宝出现弹窗了,应该去哪里检测核酸?”“我刚刚被猫咬伤,需要紧急治疗。”“网购的生活物资,多久能够送到家?”4月28日一大早,工作人员将《致潘家园街道居民的一封信》张贴在各个社区,上面公布了疫情专线电话,并在公众号和居民微信群里也发送了信件。专线电话开通当天,就接到296个居民电话,涉及政策咨询、生活服务、购药就医、健康宝弹窗等多个方面。

专线小组组长卢长海,是潘家园旧货市场的总经理。据他介绍,专线小组与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各社区工作人员、医护人员等建立了沟通联系机制。10条专线分为东、西两个片区,不仅为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每日还会对接线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分析。街道指挥部根据专线诉求分析研判,动态调整政策,集中解决问题。

“专线小组成员共有10人,平均每人每天要接打三四十个电话,常常是一个电话未停又有新的电话打入。夜里电话虽然不多,但每一个都是紧急情况。”卢长海说,十几天来,2000余个求助电话的背后,是街道、社区、居民、志愿者、医护人员等齐心协力、共同抗疫的真实写照。

紧急求医路上的时速和援助

部分社区被划分为封(管)控区域后,居民的就医、购药等需求也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记者了解到,朝阳区各街乡持续完善就医购药流程,打通线上线下双渠道,为不同人群精准实施医疗保障。

5月8日,朝阳区王四营乡燕保百湾家园小区内初筛发现阳性病例,小区随即封控管理了。当晚9时许,社区居民王大妈突发心脏病,昏迷不醒,急需外出就医。经多方协调,由王四营派出所民警运送老人去医院。一路上,亮着警灯、开启警笛的警车呼啸而过,仅用7分钟就将东四环外的病人送到了东三环旁的专科医院,为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像王大妈这样的紧急情况,在朝阳区其他街乡也发生过多次。

——家住劲松街道的李大爷,摔倒磕破了头。街道就医保障组工作人员一边了解现场情况,指导正确处理方法;一边拨打120,并安排社工陪同就医,很快就将老人送到了附近的医院。

——家住十八里店地区的张阿姨,罹患肿瘤,呕吐后一直昏迷。经工作人员多方协调,20分钟后,救护车将她妥善送到肿瘤医院。

——家住建外街道的一名孕妇,突感不适,需要去医院产检。朝阳区疾控相关部门经过研判,决定协助其外出就医。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帮助填写信息、协调车辆,一直陪伴在身边。

…………

近日,在双井街道垂东社区,82岁的阮大爷蹒跚着拿着一封信走进了居委会。信上写着:“老伴患癌症,在北京肿瘤医院放疗。现小区正处于临时管控阶段,感谢社区居委会给我老伴办了出入证,尤其感谢社区居委会的崔同志,给我们带来了很大便利,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

老人信中的“崔同志”,是垂东社区工作人员崔庆华。社区封闭管控后,崔庆华接到了两位老人的求助电话。按照相关防疫政策,社区出入证必须当日归还。为此,崔庆华每天下午两点前把出入证送到老人家里,等下午五六点再去把出入证收回,管控期间每日如此。一张出入证、一封感谢信,它的背后藏着社区工作者日以继夜的辛苦付出。

人间最美四月天,万物繁茂迎夏来。面对此轮疫情,朝阳区党群同心、奋力拼搏、积极作为,动员各方力量汇入社区抗疫。这是朝阳速度,更是朝阳温度。守候在深夜,出发在黎明,满是“逆行者”奋斗的身影。他们坚持着、坚守着,因为他们坚信明天的朝阳更美。(记者 安 娜)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