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温江区自2009年9月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区”以来,深入探索,大胆实践,以“三社互动”为抓手,以机制保障体系化、队伍建设专业化、社会服务多元化、社区参与全民化的“四化机制”为载体,创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011年12月,温江区荣获“中国十大社会管理创新奖”;2012年11月,成都市温江区开展“三社互动”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一等奖,同月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志愿者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区”;2013年4月,温江区“公益银行”志愿服务积分制度被民政部评为“全国优秀志愿服务工作案例一等奖”。
坚持政府主导 机制保障体系化
温江区坚持构建组织网络架构,推进社会工作发展。行政机构方面,成立以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区社会工作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同时设立民政局社工科和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同时,成立温江区社会工作协会,把社会工作人才管理、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和社会工作建设有机结合,为社会工作者和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服务。依托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开展社会工作知识普及、职业资格考前培训和注册社工的继续教育等工作。引进四川光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5家省市专业领域或综合性的社工服务组织,并依托区社工协会孵化了和馨社会工作服务社、鸿杰社会工作服务社两家本土专业社工机构,培育出各镇(街)社会工作站、永宁社工之家等一批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社工服务室(站),成为吸纳社工人才的重要载体。
与此同时,确立财政资金对社会工作发展的主渠道作用,将社会工作经费纳入区、镇(街)财政预算范围,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增加财政资金对社会工作的投入。建立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主要形式的财政支持机制。
深化校地合作 队伍建设专业化
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与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师范大学等驻温高校开展校地合作,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定期培训制度,举办系列社会工作人才培训班,讲授业务技能,提高理论素养,植入社会工作理念。
在深化社会工作实践基地建设合作方面,温江区和西南财经大学在涌泉街道办事处瑞泉馨城社区、永宁镇城武社区、区第一社会福利院等社区和福利机构建立了8个社会工作实践基地,从2012年起,分批次接收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260余人次到基地实践。通过基地带动、培训拉动、激励鼓动,与本地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结对”开展社会工作。一方面使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检验,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大学生的实践为温江区社会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扩大了社工的宣传和影响,为实践基地提供了新的工作方法,带动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
打造社工品牌 社区参与全民化
实施“三社互动”,创新社会管理。根据“量力而行、分步推进、重点突破、积极稳妥”的原则,2011年12月,温江区通过向区社会工作协会购买专业社工服务,以社区建设为平台、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为载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互动。选择了具有典型特点的涌泉瑞泉馨城社区、永宁城武社区、和盛友庆社区,分别开展了“同心家园”社区居民参与与自治项目、“花开芙蓉”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项目、“多彩兰亭”志愿服务提升与创新项目。由区社工协会在这3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建立了社会工作站,每个社工站派驻3名专业社工,同时聘请了10名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的专业督导老师,指导专业社工运用专业化方法开展社区社会服务,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2013年,温江区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三社互动”。在全省率先举办“三社互动”工作对接会,引进省、市优秀的专业社工机构与各镇(街)共同策划社工服务项目,并通过政府购买专业社工服务,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实施“三社互动”项目。专业社工和社工督导进驻社区,运用专业化、大众化的方法开展社区活动和社会服务,培育和发展政府有需要、群众有需求的社会组织,建立社区居民公益积分、志愿服务等社区居民参与机制,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和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