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英(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理事、前香港医院管理局社会工作主任)
事由:参加“推进成都医疗救助与医务社工引领义工(志愿者)服务主题沙龙”
“老伯,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在TVB的电视剧里,医院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群身份的角色,他们的名字叫“医务社工”。昨日,有着20多年社工经验的陈志英特别来到成都,与本地医院、医疗机构、公益组织等方面的负责人一起讨论,希望借此把医务社工经验带到成都。
“医患矛盾不是个别现象,香港的医院同样面临这类问题。”一登场,陈志英就与大家分享了一个真实事例——一名男子车祸骨折入院,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从入院就有医务社工介入帮助。病人在等待出院当天突然死亡,家属异常愤怒。她称,因为初期该社工已经和患者、家属建立感情及信任,最终化解双方看似已不能调和的矛盾。“香港的医院、诊所等都派驻有医务社工,来自于第三方,处于中立位置。”陈志英称,目前香港的注册医务社工有630多人,除了本身是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外,还必须进行不同时长的实习、强化培训,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福利救济与专业辅导。“所有容易导致医患矛盾的问题基本都涉及到了,医务社工就像是双方的‘润滑剂’。这个机构90%的开支都来自政府财政资助,社工的薪酬甚至可能比一些医护人员还高。”
“发展医务社工,成都很占优势。”陈志英称,自“5·12”地震后,志愿服务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认可,成都更是陆续出现了很多专业NGO组织,“当医疗机构真正了解这个群体的作用时,将很欢迎他们的入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