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社会工作者协会 唐天正
社工中国网消息:吉林省长春市作为社会工作的后发城市,5年前全市持证社工数量很少,民办社工机构凤毛麟角,社工实务几乎是一张白纸。2010年以来,特别是近3年来,长春市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驻地优势,着力加强社区社会工作,初步走出了一条本土化社会工作发展之路。
一、着力培育社区社工人才。在长春社协的倡导下,长春市制定并实施了名为“百站千才”的社会工作三年计划(从2012年到2014年,全市培养出1500名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建立300个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实现城区每社区原则上拥有一个民办社工服务机构)。截止2015年8月,长春市持证社工总数达1812名,且大多数为一线社工。可喜的是,长春市城区已有约15%的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取得了社工师资格,62%的社区居委会成员中拥有持证社工。更为可喜的是,由中社联组织评选的年度“中国十大社工人物”和“中国最美社工”长春市分别获评3人和 7人。
二、着力建立社区社工机构。长春市在本市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朝阳区先行试水,取得了“社区建服务站、街道建服务社、区建指导中心”的经验,而后迅速在全市城区推开。从发展状况来看,全市社区民办社工机构已发展到312家(其中正式注册112家)。长春市主要采取的做法是:社工机构的建立和管理在社区党组织、居委会领导下进行,提倡由取得社工师资格的社区领导担任机构法人;社区拥有两个以上持证社工即可建站,机构条件成熟即可申报注册登记;政府为社区工作人员中的持证社工发专业津贴;通过换届选举要求居委会班子成员中至少有一名有社工师职称者,该人成为居委班子成员即享受相应工资待遇和职称津贴。长春市依托社区发展社工机构的好处是,符合《居委会组织法》的精神,防止了社工独立建立机构、自行开展工作、游离于体制之外、易与社区组织发生“冲突”的问题,有利于防止社工专业服务与居委会传统服务相互制约和掣肘。
三、着力引高校资源进社区。与充分利用体制优势、推进迅速、且短时间内效果明显等好处相对,上述做法也有其弱点,主要是社工机构在社区体制内、社会工作与社区工作一道开展,社工的专业化容易被淹没,这种行政色彩较浓、管理痕迹较重的服务难免影响到社会工作本质属性的体现,专业性会打折扣。为防止出现此类问题,长春市把目光投向了学科林立、人才济济的驻长高校。截止2013年,长春市开设社会工作专业课的高校已有12所,其中5所还开设了社工硕士(MSW)班,全市每个毕业季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在580至620人之间。长春市把推进社区社会工作的倚重点放到了驻长各高校,并倾力在高校与社会间架起桥梁。2012年3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与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一道,向全市所有社区和开设社社工专业的高校发出倡议,扬起了“校区社工携手,服务幸福长春”的旗帜。此后,各高校社工专业院系纷纷走进社区“结对”,许多社区周边区域内没有高校的社区也主动登门与高校“联合”。吉林大学社工系主任张仕平带领的社工硕士团队,指导长春市首个社区民办机构完成了标准化建设,成为全市可借鉴的样板,该机构获评全国首批先进民办社工服务机构;吉林大学田毅鹏教授带领的社会学博士生团队与汽车产业开发区锦程社区结对,帮助红旗锦程社工站创造了“阳光系列社工服务”品牌;长春工业大学社工硕士教育中心主任张朝林教授率领的师生团队,派遣社工硕士到社区挂职委主任助理,在长春市城区28个社区指导开展专业服务,为15个社区的社工机构及项目提供专业服务并担任督导,培养了一大批会做实务、能做项目的“社工之星”;由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大一院社会工作部牵头的医务社工已经创造了包括宁养、白血病患儿家庭支持等项目的专业服务;长春理工大学青年教师于潇带领的社会工作专业团队,与社区社工服务机构一道开展的《自闭症患儿家庭支持系统》项目获评民政部二等奖。长春市社会工作校区合作机制的建立,使高校接上了地气,使社区结交了高人;高校开阔了教学和实习通道,解决了社区亟需;社区社会工作有人点化,专业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如今,长春的校区合作已发展到高端“联姻”,如:长春市朝阳区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宽城区与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二道区与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净月开发区与吉林建筑大学、农安县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等,都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通过举办论坛、研讨会、社工人才培训、制定发展规划等形式加速了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进程。
四、着力建立社区突发事件社工介入机制。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的社区是矛盾突发、问题凸显的前沿地带,社区中突遇重大灾害、事故及特殊困难等事件的概率很高,非常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为此,长春社协与2012年开始与驻长各高校会员单位协商建立长春市“社区突发事件介入专家协调组”,成员有协会专业人员与各高校理事单位社工教研室主任,协会各城区、开发区团体会员中分管社会工作的领导。介入对象主要是特殊困境中需要提供帮助的个体或群体受害当事人。这期间,由协会和高校专家带队介入影响较大的特殊困境案例3宗,取得阶段性效果2宗,跟踪服务1宗。去年,一个由协会和驻长高校参与、以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为内容命名的“晨光呵护”社区介入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该行动干预的对象为监护失当、两刑人员子女、教育失当、失学辍学、流浪乞讨、留守流动、家庭暴力、病残、受社会不良影响的社区未成年人,一年时间内服务受益对象已逾1000人次。民政部去年9月在长春召开现场会,对长春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