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提供专业服务 调整社会关系 促进社会稳定——社会工作成为构建和谐贵州重要力量
社工工作10年综述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十年来,贵州省社会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组织部门的指导下,由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立足贵州民族、山区、贫困的基本省情,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顺应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起步,在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中探索,在回应人民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中推进,形成了政策逐步健全、队伍稳步增长、领域有序拓宽、服务日渐深入的具有贵州特色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
10年社工 政策创制是保障
2010年,《贵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社会工作人才的发展进行了部署;2012年,省民政厅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2013年,省委组织部等19部门联合出台《贵州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3—2020年)》;2014年,省文明委出台《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团省委等6部门出台《贵州省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各市(州)也积极推进本地社会工作有关政策出台。贵阳、六盘水、毕节、铜仁等地出台本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的贯彻实施意见,贵阳市出台《关于规范贵阳市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的指导意见》和《加强居委会自治能力建设的十条措施》等激励政策,铜仁市民政局印发《关于鼓励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通知》,毕节市民政局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和志愿者服务的意见》。全省初步形成了综合政策引领、专业领域政策支撑的社会工作政策体系。
10年社工 队伍建设有基础
积极组织专业考试。2008年以来,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积极组织全省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加强与高校合作,开展考前辅导,强化专业理论及实际操作能力。目前,全省报名人数累计达1万余人,社会工作持证人数1145人;有12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有3730人;民政、司法、卫生、妇联等领域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达28000余人。
搭建人才发展平台。2015年以来,省民政厅开展了贵州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重点实训基地的遴选工作,确定了6所高校、3家社工服务机构为贵州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实训基地。贵阳、黔东南、黔南等地充分利用高校专业优势,建立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和实习实训基地。
加大社工培训力度。省民政厅多次举办各种全省性社会工作人才培训项目,培训各类社会工作人才1万余人。省文明办、省民政厅、团省委等部门共同合作,举办了多期志愿服务培训班,培训2000余人。我省开展的志愿服务业务培训,在《全国民政工作白皮书》中特别提及,得到了民政部的充分肯定。
10年社工 专业服务成重心
实施社会工作重点项目,带动全省社会工作发展。2015年至2016年,省民政厅组织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简称“三区”计划),从省内外社工机构、高校选派共计210名社工专业人才到威宁、盘县等15个贫困县,深入农村社区、福利院、敬老院、学校等领域,开展为期一年的老年人、儿童青少年、社区等专业社工服务,发挥了社会工作的积极作用,同时为当地培养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动当地社会工作发展。在威宁自治县项目点,社工号召村民设立乡村教育自治会,推广助人自助的理念,让在村的成年人与留守儿童结对互助,使留守儿童在成年人的帮助下解决生活上和心理上的问题,取得较好的效果。2014年,贵州省暖春社会工作服务社获得民政部“大爱之行”项目支持,实施“情暖夕阳”项目开展为期18个月的社区空巢老人专业社工服务,受益人数500人。重点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加快社会工作进程起到了示范作用。
积极培育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各具特色的社会工作服务。近年来,全省先后成立了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50余家,他们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主体,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资源链接等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发展。贵阳市乌当区创新蔚蓝社会工作服务社是“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该服务社依托所在社区,探索建立了“三社联动”的服务模式;贵阳市七色花社会工作服务社是贵州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重点实训基地之一,以医院为依托,开展了医务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
探索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助推志愿服务工作专业化发展。省文明办、省民政厅、团省委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暖冬行动、国际志愿者日活动、“雨露工程”关爱服刑人员子女等活动,有效整合了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资源,在创新社会治理、开展社会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社会组织帮百村”活动中,社工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专业优势,积极投身扶贫活动,特别是在边远贫困山区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等专业服务,帮助他们早日脱贫。
回顾十年,这是社会工作政策不断发展的十年,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十年,是社会服务不断探索的十年,是党和政府关心的十年,更是老百姓受益的十年。昨天,我们曾砥砺前行,社会工作发展取得成效;明天,我们将迎难而上,社会工作前景更加广阔。
【链接】
什么是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提供包括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资源协调、社会功能修复和促进个人与环境适应等在内的专业服务,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什么是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专业价值理念,利用个案、社区、小组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社会服务人员。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者大多活跃在民政、妇联、慈善机构、社会团体机构、社区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等各个领域,并开始逐步向司法、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心理辅导等广大领域扩展。
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有哪些——
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主要包括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人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康复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服务、城乡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等。
社会工作的宗旨是什么——
社会工作的宗旨是助人自助。(记者:余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