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社区创新与发展大会在京召开

2017-12-13 10:27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2017年12月12日上午,首届全国社区创新与发展大会暨全国智慧社区建设博览会在京开幕,大会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主办,以“共享、融合、创新”为核心理念,旨在探究在新技术融入社区大背景下,社会工作与社区服务需求如何充分整合,深入探讨我国社区营造、社会管理、社工服务、社区养老、智慧社区等跨界、融合话题,搭建一个兼具权威性、公益性、专业性的交流展示平台。

2017年12月12日上午,首届全国社区创新与发展大会暨全国智慧社区建设博览会在京开幕,大会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主办,《公益时报》社、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区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区服务业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农村社区工作委员会协办。

大会以“共享、融合、创新”为核心理念,旨在探究在新技术融入社区大背景下,社会工作与社区服务需求如何充分整合,深入探讨我国社区营造、社会管理、社工服务、社区养老、智慧社区等跨界、融合话题,搭建一个兼具权威性、公益性、专业性的交流展示平台。

刘京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京在开幕致辞中表示,社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广大社会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社工开展服务的主要平台。目前,“三社联动”、发挥社工专业作用,已成为全国范围内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和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创新社区服务模式的具体实践。

刘京总结了我国社工行业的发展成果和经验,他认为,充分发挥社工专业作用,除了要面向不同社群开展适当的微观个案、小组服务,解决特定人群困境,还应发挥社工在资源连接、关系协调中的专业优势,通过三社联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推动整体“社区营造”。社区营造,即从人、文、地、产、景等社区要素入手,在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中,营造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与自发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社区。

美好社区

为了更好地推动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和美好社区建设,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在本届大会中启动了“美好社区计划”,并进行了美好社区计划专家委员会专家聘任仪式、合作企业签约仪式。

美好社区2

美好社区计划将发挥社工专业优势,搭建平台、组建专家团队、整合多方资源,与服务商建立战略合作,重点从社区产业、社区治安、生态环保、景观设计、智能社区、社区养老、远程医疗等方面着手推动。由城市治理、农村发展、社会工作、文化保护、建筑设计等多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将是我国社区营造领域的顶尖智库。

露丝

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主席露丝·斯塔克出席会议,并发表了主题为《People at the Heart of Evolving Community》的演讲。

作为拥有来自127个国家超300万名会员的国际社会工作机构主席,露丝·斯塔克认为,社会健康对于经济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持续社区的打造则对于社会健康至关重要。而社会工作的目的之一就在于观察和聆听社区的需求,为它们做出最适合的培养,在这其中,面临各种挑战的个人是工作关键。

露丝·斯塔克还以自己的家乡——坐落在苏格兰海上的偏远小岛Barra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一个人口不足1200、大部分时间与外界隔绝的孤岛,是如何通过强调个人与整体互动关系的社区营造方案的介入,实现了社区的自给自足和社会问题解决。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宋贵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张晓山,北京市民政局党委常委、副局长谢延智,天津市民政局党组成员、会组织管理局局长张宝甫,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王天夫等各界嘉宾出席大会并发表了主题演讲。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何建民,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王国英等。

彤馨

大会还举行了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彤馨工程合作签约仪式。

沙龙

本届大会设置会议版块和展览板块。会议板块以演讲、研讨、沙龙等多种形式阐述大会主题。展览板块包含社会工作行业组织/机构、发展成果、网格化与社区商业圈及便民服务建设、社区养老、智慧社区整体解决方案等内容。

2017全国社区创新与发展大会暨智慧社区建设博览会是我国首个以社工发展和社区建设为主题的展会,首届会议在北京举办,以后将在全国范围内每年举办一届。

附:嘉宾分享

宋贵伦

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宋贵伦

智能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和智慧社区建设的有力支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建设智能城市、智慧社区要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市场基础作用和社会协调作用,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如果说从科室办公到一站式服务办公是社会服务和城市管理的第一次革命,那么网格化是又一场更深刻的革命,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北京是网格化智能体系构架树立了起来,从而使政府服务越来越精准、管理越来越精细。

张晓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张晓山

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深化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完善多元共治的农村社区治理结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的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指明了方向。

第一,在法治的框架内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公序良俗的作用;第二,要发育多元化的社会组织;第三,探索自治功能下沉到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一级。

谢延智

北京市民政局党委常委、副局长谢延智

这十年来我们通过探索实践实现了三社联动的政策制度化、实物理论化、服务标准化、治理专业化、思维一体的建设目标。从2013年以来连续投入专项资金近3千万,先后购买了151个项目,涉及到全市306个街道,超过950余名专职社工和280余名的专业督导参与到三社联动。我们把一些事务性、辅助性、政府行政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可能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让度给社会组织来做,让社会组织帮助政府部门来做,让社会组织去团结凝聚社区居民共同来做,发挥他们专业性的优势,使这项工作科学规范地推进下去。

王天夫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王天夫

社会治理的具体内容,第一就是要加强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第二要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的建设;第三是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第四是要加强社会生态服务体系的建设;第五是要加强社区治理的体系建设。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的建设,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的互动。

张宝甫

天津市民政局党组成员、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张宝

在智能社区治理服务上,天津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第一是智能养老服务,目前开展智能居家养老的企业和机构已经超过80家,落地社区212个。依托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委员会,扶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第二是在中心生态城探索构建了由电子市民中心系统、社区居民诚信系统、民情系统组成的智能生态三系统;第三是探索智慧泰达升级版,充分运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为居民和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智能服务。

史柏年

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史柏年

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如何顺应这样的时代发展,迎来创新和发展,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一是利用信息化数据分析来引领行业的发展,大数据技术跟传统的调研相结合,可以让我们做到精准的科学的服务;第二就是说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来创新社会工作服务的模式;第三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远程的培训和督导;第四就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公众认知度和社会的影响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工作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发展的机遇,我们要擅用这样的机遇。

张亮

思源科技集团副总裁、思源政通集团董事长张亮

我们理解的智慧社区一定是集居家生活、邻里社交、物业服务、政务服务和社区管理的一体化智能环境。首先是全面的融合,包括技术手段的网络融合、数据融合、服务的融合。第二需要便捷的感知服务,它应该用智能化的手段,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将居民需求的服务、资源、消息及时推送给居民。第三是数据驱动的生态,它一定是基于百姓的行为数据、需求数据来构建一个精细化的数据管理的模型。第四需要通过活动运营、用户运营和应用运营等各种方式让这虚拟的社区平台保存活跃和黏性。

吴玉韶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

家庭养老方式是其他的养老方式是难以替代的。第一,家庭养老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是基础,要制定一系列的促进家庭养老的社会政策。第二,社区居家养老既包括传统的家庭养老,更包括现代的社区服务,所以社区服务是重点和关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连接家庭和社区,是养老服务业的重点和难点。补齐居家养老短板,树立理念是前提,设施建设是基础,聚焦需求是关键,整合资源是途径,专业化发展是方向,社会力量是补充。

徐彬淮

碧桂园物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徐彬淮

作为服务于社区场景下的企业,碧桂园物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徐彬淮从碧桂园物业的角度,作出对社区场景下智慧生活的趋势性判断,即以物联为基础、以数据为工具的多元化社区生态。他还介绍了碧桂园在社区领域的实践:搭建IDA智慧社区架构,第一是在物联基础设施层面将软件、硬件智能化;第二是在数据层面,选择全球顶级CRM提供厂商合作构建用户数据运营体系;第三是在应用层面,引入跨界资源,打造1+N的场景化智慧社区生态圈。

邱筠尧

大爱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养老事业部总经理邱筠尧

作为中国健康养老产业投资服务运营商,大爱城用八年时间探索如何通过智慧社区建设实现助力健康养老产业的升级,提出智慧养老信息化建设的三步走,即信息管理、运营管理信息化,决策管理数据化和养老生活智慧化,将智慧社区建设的重点放在衣食住行和教育,规划搭建平台系统,集成养老、医疗、物业、配送、出行等智慧化服务,并实现了养老服务的便捷化、数据采集精准化,有效减少并减轻长者的健康隐患。

汤敏

古村之友创始人、理事长,新乡贤工程发起人汤敏

作为一家NGO,古村之友致力于保护乡土文化设施、保护古村落,并用“互联网公益PNPP模式”在全国培养了规模可观的志愿者和“新乡贤”群体。汤敏认为,对于古村落来说,公益的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所形成的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正是乡村在生产和文化建设方面普遍缺失的动力。通过政策倡导、平台赋能、公益基金和复兴乡村文化的设施建设,新乡贤工程使公众以自发的力量复兴乡土文化。汤敏认为,与城市社会发展相反,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文化发展反而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因为只有文化和社会凝聚力的形成,才能够解决广大乡村的内生动力和活力的建设。

王玺龙

熊猫公寓创始人、CEO王玺龙

熊猫公寓致力于为广大租赁社区和租赁人员提供社区运营和社区服务,为社区提供市场定位、设计、招租、金融等运营服务,为租户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免费社区服务,并打造全网络化的虚拟社区,实现签约、社区服务的“一键式”解决。王玺龙认为,未来中国会涌现大量的专业租赁社区,而租赁人群的年轻化、互联网利用率之高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会带来社区被服务人员、服务主体和服务手段的相应改变。相应地,社区应实现智能化,提高社区的运营价值、提升社区商业效率、提高社会效益和提升社区及社群变现能力。

赵立

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立

作为国内最大的移动智能物联网平台,特斯联提出的AIoT是AI(人工智能)和IoT(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它串联了很多的物体、产生了很多的数据,并被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为政府、社区和楼宇进行服务。赵立解释说,我们的社区、建筑、基础设施和居民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通过物联网,这些数据可以被上传管理平台,加以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后,可为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平安城市的打造形成思路和目标。举例来说,在平台城市的打造中,通过智能硬件改造、人脸分析等手段和技术,可实现社区统计的自动化、社区安全的实时监控及预警。

王朝阳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政府三部总经理王朝阳

作为政府信息化的国家队,太极一直致力于民政政务信息化,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组织管理、社会事务、慈善等方面,并在社区服务领域实施了探索性的服务。王朝阳归纳了当下社区建设中面临的三方面问题,一是社区服务社会化程度较低,二是政务服务弱,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作为IT服务商,太极通过创新探索来推动“互联网+”与城市服务的深度融合,构建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化的服务体系,并将政府、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养老机构、志愿者、运营服务和产品提供商组合建立社会生态,实现政务服务协同共享开放和社区综合治理。

唐忠新

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唐忠新

唐忠新指出,“三社联动”不仅是社区治理的创新成果,也是社区治理的客观要求;应当瞄准“三社”的复合地带、复合领域来推进“三社”的要素联动和工作联动;在构建“三社联动”的社区工作体系中,应把居民需求变社区工作,把社区工作变操作“项目”,把一部分“项目”分给社会组织运行。

刘佳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佳燕

作为长期进行空间规划和社会学交叉研究的刘佳燕,在现场分享了城市正经历的三大转型——第一,城市的发展正经历依次史无前例的转型;第二,城市规划的转型正面临巨大挑战;第三,人的城镇化转型远远滞后于空间的城镇化转型。而在这三大转型中,社区正逐步成为新的焦点,它给予每个人真实的生活体验和发自内心的呼唤,即对于拥有更美好家园的渴望。

何培钧

台湾小镇文创、天空的院子创办人何培钧

自退伍后,何培钧创业整修台湾百年传统建筑。他重新思考当地居民的保护问题,同时将民宿进行调整,与当地的产业和特色相结合。何培钧成立小镇文创,通过“小镇专长换宿募集”做了很多项目,用了12年进行竹山翻转实践,不止是源于信念和热情,而是他希望让家乡被整个台湾看到。何培钧认为,一个地方的发展指标不应只是游客数量和产值,因为游客和产值过度聚焦会让社区文化消失、生态消失、当地居民离开,应在政策顶层规划中体现文化保护、生态保护指标。

钟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协同创新生态设计中心副主任钟芳

钟芳认为,中国的设计水平已经在向世界顶级水平靠近,但是设计本身还是一个非常新的学科,而设计能真正发展起来的原因是为产业服务。

而公共领域和社区服务的创新更需要服务设计,因为数据、设备或产品本身并不能带来完整的服务,这其中更需要人的参与、社区氛围的构建、人与空间的关系维持。

谈小燕

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部教师谈小燕

谈小燕认为,目前中国的城镇化更多的是物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还需进一步探索,而且社会缺乏活力,加之不同社区有截然不同的需求,所以我们需要社区营造。她认为,在现阶段中国本土化的社区营造中,应注意中国社区和西方社区的差异性,充分考虑居民和居委会、物业、街道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