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在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征途上——新中国成立70周年社会工作发展成就巡礼

2019-09-25 09:14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他们是活跃在城乡社区、学校、医院、救助机构、福利院等各个领域里润物细无声的专业社会服务力量;在国家发展战略、社会治理推进实施的征程中,他们是政府的得力助手、社会福利的传输者、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协同者。他们的职业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社会工作。新中国成立的70年来,社会工作事业伴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砥砺前行,阔步迈入了新时代。

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他们是活跃在城乡社区、学校、医院、救助机构、福利院等各个领域里润物细无声的专业社会服务力量;在国家发展战略、社会治理推进实施的征程中,他们是政府的得力助手、社会福利的传输者、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协同者。他们的职业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社会工作。新中国成立的70年来,社会工作事业伴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砥砺前行,阔步迈入了新时代。

百废待兴

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萌芽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面对的首要任务是迅速地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建设新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在社会福利和助人体制方面,推行了由政府及工作单位实施的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解决其面临问题的模式。这一时期孕育了我国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是其萌芽期。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规定设立内务部,主管民政工作。就在同年,一场水灾肆虐16个省份,内务部迅速承担起救灾任务,以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为使命,扭转了旧社会每遇灾害“赤地千里、饿殍载道”的局面。1950年至1953年,全国完成了取缔娼妓工作,民政部门承担收容改造妓女的任务,通过身心治疗、教学技能,帮她们走上新的生活道路。1953年,全国400万吸食鸦片烟毒者陆续戒绝,民政部门在协同人民团体调动全民参与禁毒、戒毒帮教和协助贫苦自戒者戒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城市实行的街居制和在农村建立的五保户等保障制度,体现出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的雏形。

以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政工作掠影,记录了中国特色社会工作早期发展的轨迹。民政工作的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在当时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避免西方国家工业化早期付出的巨大社会代价贡献了自身力量。

改革开放

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快速挺进

1978年,新中国跨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时期。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工作事业在这一时期也获得了快速、蓬勃的发展。

1979年3月19日,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讲话中指出社会学等学科“要赶快补课”,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重建。1983年,雷洁琼教授在为民政部进行的干部培训中指出“民政工作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民政院校开始了发展社会工作教育的探索。1987年9月,民政部在北京马甸桥旁的北京对外经济交流中心大厦举办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论证会(史称“马甸会议”),重新确认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地位。在民政部的大力支持下,1988年北京大学等三所高等院校获得国家教委批准开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开启了专业社会工作恢复和重建的新阶段。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以“教育先行”为特征,而立足中国现实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教育发展之路从一开始就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民政领域为主的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在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区建设、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他们的作为促进了党和政府下决心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事业,推动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向着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迈进。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自此我国社会工作踏入了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快行道。截至2018年,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的人数达43万余人,城乡社区、相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中38万多个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与9700多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并肩,创新性地介入伴随改革开放深化而出现的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服务、困难群体服务等,解决城市发展中社区疏离,农村居民医疗和养老保障以及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问题,通过专业社会服务织密社会保障网络的服务网络。

这一时期,社会工作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协同政府开展了前所未有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助推我国社会治理局面展现出新的面貌。

走进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建设昂首阔步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社会治理变革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这一时期的社会工作事业厚积而薄发,全面融入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开启了奠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大厦的工程。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工作,先后有《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的意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及《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150多项政策法规对发展社会工作、发挥社会工作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民政部单独或者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25项社会工作专项政策及7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的支撑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持续壮大、职业体系建成夯实、专业作用更加凸显。近年来,民政部门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城乡社区、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儿童服务、婚姻家庭服务、殡葬服务等领域社会工作发展,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扎根,夯实民政基层基础。在脱贫攻坚一线,民政部组织实施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计划、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牵手计划和社会工作教育对口扶贫计划,为贫困地区输送了专业人才和专业服务。与此同时,社会工作群体更广泛地介入社会治理,活跃在精神卫生、禁毒戒毒、矫治帮教、纠纷调解等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治理的发展。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社会学的实践性学科,我国社会工作经过70年的探索、积累,逐渐发展出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的理论与实践,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扎下了厚实根基,也必将开启更加壮阔的发展历程。

“扬帆正遇东风来,远征万里纵青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蓝图中,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将更加举足轻重。作为社会治理主力军之一的社会工作事业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书写更加华彩的篇章。(记者 李芳)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