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少数民族社工走出乡村实践幸福之路

2021-11-24 09:39   中新网广西新闻 投搞 打印 收藏

0

2020年初,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在全区9个市建立110个乡镇社工站,桂林市选取了聚集着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的代表性自治县——龙胜县作为乡镇(街道)社工站的试点县,在服务中聚焦本土少数民族社工培养,着力民族文化传承,社工扎根农村一线,助力乡镇社工站服务内容深入乡村实践,打通服务农民群众的“最后一米”。

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23日电(文薇 谌永莲)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地处广西东北部,越城岭山脉西南麓的湘桂边陲,属于交通不便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人口80%以上,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

2020年初,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在全区9个市建立110个乡镇社工站,桂林市选取了聚集着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的代表性自治县——龙胜县作为乡镇(街道)社工站的试点县,在服务中聚焦本土少数民族社工培养,着力民族文化传承,社工扎根农村一线,助力乡镇社工站服务内容深入乡村实践,打通服务农民群众的“最后一米”。

乡镇社工站建起来了,少数民族社工活起来了

考虑到龙胜县各个乡镇地势崎岖、偏远,交通不便,民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在龙胜镇、龙脊镇、平等镇、瓢里镇、马堤乡5个地区设置社工站点,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引入龙胜县幸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这家扎根县域的本土机构开展服务。针对不同民族地区的语言和民俗文化,每个站点配置2名相应民族的“老乡”社工,社工站为他们配备齐全办公设备,明晰各项管理制度,统一接受本土社工机构管理,独立开展日常运作。由于本土少数民族社工没有语言、文化隔阂,先是“老乡”再是“社工”,很容易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能够聚焦需求,精准施策,开展服务事半功倍。项目执行期间,社工站累计入户探访留守老人、分散供养特困老人628人次,开展高龄津贴入户核查764人次,高龄政策宣传112次,敬老院老年人身心健康评估12次;服务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621人次,开展个案 12个,小组活动3个;开展社区活动23场,累计服务4286人次;开展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191次,发放宣传册12000多份;发展注册志愿者32人,近邻志愿者122人,参与服务310次,累计服务时长2785小时。

在龙胜,乡镇社工站的建立,培养了一支有组织、有能力、能干事的少数民族社工人才队伍,基层群众渐渐接纳了社工,乡镇政府渐渐离不开社工,社工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助力者,乡镇社工站架起了一座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

先进社工资源“传帮带”,“土”社工也可以很专业

“要想做好乡镇社工站,发展本土社工,光凭一腔热情还远远不够,社工服务是专业服务,如何让这个本土团队成长起来,是我们面临的头号问题。”幸福社工主任谌永莲回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做好社工站,首先要靠自己。56岁的谌永莲做了表率,带头参加了当年的社会工作者考试,凭着决心和一股韧劲,一次性通过了社工考试,成为一名持证社工,也是当年广西通过年龄最大的考生。发展社工站,向先进地区学习借鉴是必经之路。桂林市、龙胜县民政局看到了本土社工专业基础薄弱的现状,积极联动先进地区,先后为龙胜县引进了“粤桂牵手”、“三区计划”等帮扶项目资源,使龙胜县幸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顺利入驻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工作孵化基地,并得到广东佛山市禅城区社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广西5A级社工服务机构佳和社工服务中心的牵线督导。有了当地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加上发达地区同工的先进经验,通过团建、培训、督导等一系列措施,驻站社工迅速成长起来。1年的服务中,龙胜本土机构的社工完成小组活动 5个,社区活动25场,个案15个, 引入慈善资源13.5万元,扎扎实实的为2278名服务对象带去了帮助和福利,实践证明,只要给予一个平台,一些资源,“土”社工同样可以开展专业服务。

少数民族社工走进村寨,让人人躲的“哑巴”开了口

“你回来啦!”龙胜县平等镇罗汉村的特困老人杨尊成热情的对社工说。谁都想不到这个开朗的老人原来是个孤僻的“哑巴”。2020年11月,平等镇社工站社工杨森量来到罗汉村坝胜组探访分散供养特困老人,通过一路询问,他找到了服务对象杨尊成家。“那个怪老头,你去找他做什么?他不理人的,你去找他侄子吧。”邻居的劝说让他有些疑惑,来到家中后,杨社工用当地方言和杨尊成老人交谈,老人举止拘谨,也不配合工作,他觉得老人家有心事。这以后每次路过这个村子办事,杨社工都会主动到老人家中坐坐,自说自话的和老人攀谈。“老人家挺难的,慢性病缠身,基本不出门,5年都没到过镇上一趟,他行动不方便,我有时间就过来陪陪他,他虽然不和我说话,但是对我的态度有改变。”杨社工诚恳的说。一天杨社工听说老人家中有喜事,提着礼物就去家中道贺,老人见到他很激动,这么多次的陪伴和关心,老人家知道这个社工是“自己人。”终于在酒后吐露了心声:“我是五保户,做不了事,赚不到钱,身体也不好,是个吃得做不得的废人,大家也看不起我,全靠我侄子养着,我不敢做什么,不敢提任何关于生活上的要求,也不想和谁说话,生怕做错事或说错话,怕侄子他们嫌弃我,他不养我,我就要饿死了。”老人单纯质朴的一番话,让社工留下了眼泪,他深深感受到面前这个山村特困老人的无助和彷徨,同时也意识到党的惠民政策落地尤为重要。第二天他再次来到老人家里,把在镇政府查阅了解到的惠民政策信息反馈给老人:针对他的情况,国家有政策,每月特困老人津贴575元,农村养老金120元,加上一些其他补助,每个月老人有差不多800元的生活费,民政办都按时发放到他的个人存折,因为侄子是监护人,所以都是侄子使用这笔钱供养他的生活。得知这一信息后,他压抑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开,他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靠别人养着的废人,不再忧虑未来,整个人都开朗起来,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他感觉自己有党和政府可以依靠,党和政府是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靠得住!。

我的民族文化我来传承,少数民族社工使命在肩

“我是土生土长的平等侗族人,从小在这里长大,对家乡充满了感情,现在社会发展太快,很多传统的东西都被忽略了,我们民族的好东西应该要传下去。”平等镇社工站驻站社工石身娥说。龙胜县是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侗族的芦笙还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民族文化传承,乡镇社工站投入了极大热情,开展了“文化传承”、“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其中小组活动8个,学校、社区活动5场,服务群众达1300多人。孩子是民族的希望,社工做这些活动,就是想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民族风情,认同民族身份,弘扬民族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将民族团结种子播种到他们心中,不断深耕,让新一代成长为爱国爱党以传承民族为己任的有为青年。

回首这一年,桂林市龙胜县依托乡镇社工站的设立,打造出了一支执行能力强,业务素质硬的少数民族社工团队。本土智慧+专业理念+乡镇社工站平台,三位一体,紧密地联系了服务对象,拓宽了服务范围,提高了该县整体社会工作服务水平。“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变成了路。”乡镇社工站从无到有,少数民族社工由弱变强,桂林的本土社工们凭借着一股韧劲访遍了家乡的每一个村落,山高路远,田间地头,他们流过血、流着汗、流下泪,不畏艰难险阻,终见柳暗花明,在家乡的土地上,谱写了一出壮美的奋斗者之歌,走出了一条乡村实践幸福之路。(完)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孙彩丹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