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 6 月,作为内地发展社会工作的标杆城市,深圳以九年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经验为基础,率先成立了全国首家社会建设和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学院——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为深圳乃至全国培养社会工作等公益领域高端专业人才。
口述人:章必功(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院长、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曾任深圳大学校长)
从教育工作者到慈善工作者
我 1984 年来的深圳,就在深圳大学工作(以下简称 " 深大 "),退休前寸步未离,我是个实实在在的教育工作者。在学校里,除了鼓励学生开展慈善公益活动之外,我并没有直接参与过深圳慈善公益类的活动。
退休后,我不再担任深大的管理职务,开始写一些书或者文章。直到 2012 年底,时任深圳市民政局局长杜鹏给我打了电话,说见面聊一聊,谈谈事情。接着见面了,聊的是慈善公益,是社工。
杜鹏希望我参与社工的工作,他说想成立一个社会工作学院,来培养深圳的社会工作者。我在深大当校长时,支持过一些教师申请创办社会工作专业,所以深大办社工专业在国内是比较早的。因为我对社工多少有一点了解,反正那时候正好也刚退休,还有余热,就同意参与。
自 2012 年起,深圳就致力于建设一所以培养社会工作人才为主、其他公益服务人才为辅的专业学院,将深圳打造成全国社会建设人才的培育高地。经过三年多的筹备,由深圳市民政局和市教育局指导统筹,由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市慈善会共同发起的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于 2015 年 6 月 3 日正式成立,成为国内社会工作和社会建设领域的首家专门学院,我也成为了首任院长。
我印象深刻的是,深圳这么多任的民政局领导及处室负责人,都对社工事业非常支持,若没有党政部门的强大信心及执行人员的高效务实,深圳的社工事业恐怕会寸步难行。
" 三只手 " 运作,发展可持续
说实在话,学院成立之初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不是由政府投资,场地需要靠民政局及相关单位主管领导支持、协调,能不能够自负盈亏地运作,就要看社工学院的工作进行得如何。
经过多年探索,学校有什么业务?靠什么维持生存?我总结为 " 三只手 "。
" 第一只手 " 是深圳社工的培训项目,包括培训新社工及在岗的社工。
深圳每年都有新社工报名参加岗前培训,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实训任务与在线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让新社工们从不同维度掌握上岗从业的基础必备知识。
今年我们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为 1800 余名新社工举办了上岗仪式,邀请行业相关代表和实务专家为新社工们传经送宝、加油助力。
其次,按照民政部的要求,所有社工每年都必须进行继续教育。深圳要求执业的社工在行业协会注册,续期注册的社工每年需要在上年度完成不少于 80 学时的继续教育。社工学院作为深圳社工人才继续教育的主要平台和重要抓手,自成立以来,以实务操作能力为重点,按照专业人才发展路径,打造专业社会工作全链条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并着重从讲师培养和课程研发两个维度来为人才培育体系保驾护航,助推本土社会工作 " 产、学、研、用 " 协同发展。
另外,我们还与知名高校建立 " 学历 + 非学历 " 双通道合作,引入优质课程,搭建 "1+X" 证书培养模式,即 "1" 本学历证书加 "X" 本专业资质认证证书。这种培养模式在进一步提升社工专业性的同时,建设具备综合社会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梯队,并还能为社工从业人员打造良性发展的职业生涯路径。
" 第二只手 " 是为全国其他省份提供培训服务,简言之是为内地服务。深圳的社工起点很早,与之反差巨大的是,我有时候去外出,发现当地人还不懂什么是社工,所以我们就要为这些地方提供服务,服务好了就有可能成为民政部的一个社工培训基地。我把这个思路称为 " 要把红旗插遍全国 ",其中一个典型的项目就是 " 社会工作燎原计划 "。
在 2020 年,学院为贯彻十九大精神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扶贫工作精神,结合自身平台优势,进一步升级拓展 " 社会工作燎原计划 ",推出针对 " 三区三州 " 深度贫困地区、深圳对口帮扶地区及社会工作基础落后地区的全国社工师考前辅导公益培训项目。
仅这一年,就有受益学员 8000 余人,覆盖区域包括西藏、新疆、四川、内蒙古、甘肃、青海、广西、湖南等 10 个省区市。
近年来,学院还陆续为上海、北京、江苏、四川、河南、贵州、山东、福建、新疆、广西等 27 个省区市举办各类培训和参访交流 1000 余次,其中深度的培训学习共 200 余期。外地培训多采取定单式培训模式,既有送教上门,也有来深驻点学习;培训时长从 2 天至 20 天不等;学习领域涉及社会治理、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会建设、民政创新等多个领域;学习形式包括专题培训、参访交流、一对一督导、小组研讨、翻转课堂、PBL 教学等。
这么多年来,学院陆续为深圳乃至全国民政、组织、政法等相关单位党政机关干部、社工用人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人员、社工督导人才、一线社工、社区工作者等各类群体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 3000 余场次,参训人员达 110000 余人次,平均每年完成培训 30 余万学时。
" 第三只手 " 是进行典型示范项目开发。社工学院不能单纯地上课当教授,还必须领着这批社工开展实践,要有实践经验就必须进行项目培训,所谓项目培训就是要自己动脑筋,开发创意类社工服务项目与行动研究,领着学员一起去做,锻炼实践能力。
如此三管齐下,才能够坚持这么多年。
注重师资培育和教材研发,独具优势
讲到学院的师资力量,理论方面主要是依靠高校社工专业的教师。教师的水平是相当高的,是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的社工专家。
负责实操的教师,我们这里有个新路子,就是通过选拔优秀社工进入 " 明星讲师种子训练营 ",自己培养 " 明星讲师团 "。什么叫 " 明星讲师团 "?就是做得好的优秀社工,会把经验教给新的社工。我们每年都会培养一批干得好、讲得好的社工,他们经过考核会被选入到 " 明星讲师团 "。
深圳社会工作 " 明星讲师团 " 是国内首支民间社会工作内训队伍,在社工学院的孵化培育下,目前已培养出讲师及课程开发师超过 400 人。" 明星讲师团 " 不仅每年为社工行业讲授 900 余场实务培训课程,更是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工作手法输出到社区、企业、学校、政府单位,以及全国 27 个省区市。
除了教师比较稳定以外,学院还有一个特点是很注重自己编创新教材。学院积极开展社会工作、慈善公益、社会建设、社会治理领域的理论研究,参与、编印及出版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系列丛书,包括《社会工作督导——理论与实务及本土经验反思》《禁毒社会工作的 " 精细化 " 标准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改革慈善》等。此外,学院还承接了各级组织部门、政法委(社工委)、民政系统、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等单位委托的有关社会建设、社会服务、社会治理、慈善公益、社会组织党建、满意度调查的专项课题研究。
讲到学院的优势,除了拥有国内外 600 余名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专家及师资资源库以外,我还可以讲一大堆:
国内首家社会建设和社会工作领域的专门学院;首批省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育基地;民政部、广东省、深圳市诸多培训和继续教育、课题研究、基层社会治理项目实践创新的实施单位;与党委、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学界合作紧密,上接国家政策,下接基层实践,具有天然的跨界思维与平台优势;统筹 200 余家社会服务机构、33 个实训基地、300 余名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务经验的本土督导及实务讲师;超过 10 年的社会领域人才培养体系,百余个项目的实践经验以及成熟的项目设计管理运作经验;比邻港澳及珠三角地区社会服务的地域优势,立足本土的社区基层治理与社会服务创新探索及经验输出。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学院的工作也频频获得各级领导单位和业界的认可,2015 年,学院被广东省民政厅授予 " 广东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育基地 ";2017 年,学院获得中共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委员会颁发的 " 先进基层党支部 " 荣誉称号等;学院的品牌项目还在 2017 年和 2018 年连续两次获评深圳关爱行动 " 百佳市民满意项目 ";在 2020 年的深圳慈善月系列活动褒扬评选中," 社会工作燎原计划 " 被评为 " 慈善创新活动(项目)" 之一。学院的一些理论研究成果也频频获奖:2018 年 9 月,学院团队的行动研究项目《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路径研究》荣获 2018 年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2019 年,学院团队研究案列《资产为本的社区营造——以凤凰社区为例》荣获 2019 年广东省社区营造案例大赛一等奖。
我们在学院创办之初,便确立了办学宗旨:" 面向社会基层,服务社会治理,培养实操优秀、理论厚实、创意活跃的社工人才和公益人才,把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专业教育基地 "。总结起来就 16 个字:立足深圳,面向全国,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这么多年来,社工学院基本上形成了结构比较稳定、目标比较明确、运作模式比较常态化的良好系统,我特别开心和骄傲的是学院作为专业的培训机构,拥有一支 " 朝气蓬勃、非常有担当、能够‘招之即来,来之能干’的专业队伍 "。希望学院能继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贡献 " 深圳经验 "。
(采写: 黄凤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