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创新发展大会召开 中社联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成功举办四场圆桌对话会

吴坎坎、王倩 2025-04-03 09:50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3月19日至3月21日,第二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创新发展大会在四川省自贡市召开。

3月19日至3月21日,第二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创新发展大会在四川省自贡市召开,此次大会以“共建·共治·共享——以社会心理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由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华夏时报社联合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共同举办。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中央和国家机关相关部门派代表参加会议,逾2000位来自全国社会心理服务相关行业学协会、试点地区的党政部门、科研、教育及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及国际组织等的学者、实践者及厂商现场参会。

大会开幕式由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付强主持。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中国残联理事会理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吴世彩,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中共自贡市委书记曾洪扬等领导、专家出席开幕式。

X11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作为第二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创新发展大会的联合主办单位,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全方位深度参与大会的筹备组织工作。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系统阐释了社会工作在社会心理服务领域的专业价值与实践路径,提出将200万社会工作者纳入社会心理服务网络的建议,强调社会工作在基层服务、资源链接和危机干预中的专业优势,为推动“心理+社工”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在第二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组织承办了4场高质量的圆桌对话会,分别是“司法系统开展重点人群社会心理服务创新服务实践”、“城市文明建设视角下的未成年人社会心理服务实践”、“突发事件后心理援助与社区治理”及“社会心理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四场圆桌对话会邀请了来自全国高校、司法、精神卫生等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和实践者参与研讨。

X13

X12

“司法系统开展重点人群社会心理服务创新实践”圆桌对话会

“司法系统开展重点人群社会心理服务创新实践”圆桌对话会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总干事杨波主持。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员白洁强调需构建未达刑责年龄触法少年的分级处遇体系,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副局长何中栋发布的“四共”心理矫治机制引发热议,该机制通过认知行为疗法使服刑人员心理健康达标率提升23%。浙江连信科技王雨晶展示了AI心理大模型在司法场景的应用成果,高危对象转化率与再犯预警准确率分别达到82%和91%。本场圆桌对话会首次提出了“数据画像-风险研判-精准施矫”智能治理闭环,成都市人民检察院的分级处遇体系、广西德馨励志教育“感化-行知-乐学”模式为青少年犯罪预防提供了可复制方案。

X14

X15

“城市文明建设视角下的未成年人社会心理服务实践”圆桌对话会

“城市文明建设视角下的未成年人社会心理服务实践”圆桌对话会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副总干事王倩担任主持。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社会心理服务部主任、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程万军高度评价张家港市“全民健心工程”,认为其通过“阳光思政课”、“幸福家长驿站”等家校社联动机制覆盖22万未成年人,形成了全国性示范样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正奎充分肯定了张家港市未成年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并从“鱼水共治”、“打通社会心理服务最后1米”等视角给予了专业建议;南京晓庄学院任其平教授提出“传统文化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思路,为未成年人保护注入文化基因;中科院心理所潘垚天教授强调融合家校社协同与传统文化价值观,提升青少年文化自信。圆桌对话会最后发布了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和中共张家港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展的“张家港市未成年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调研报告、建设指南等成果。

X17

X16

“突发事件后心理援助与社区治理”圆桌对话会

“突发事件后心理援助与社区治理”圆桌对话会由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祖洁琛和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社会心理服务团团长吴坎坎共同主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正奎作《“1·7”定日受灾群众心理援助行动》报告,创新提出“科技+文化”双驱动模式,依托HRV情绪检测技术和网络自助干预系统实现实时心理服务;天津大学詹启生教授研发的“文化基因解析-技术适配设计”三阶模型,将藏文化符号转化为创伤干预工具,开创民族文化与现代心理技术融合新范式。西藏定日县驻村书记吴奇洵分享的“帐篷小课堂”、“酥油茶议事会”等基层治理经验,展现党建引领下“医疗+心理+社工”联动服务体系的实践效能。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执行总干事陈渝方系统阐释了社会心理服务力量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实践路径。中国社会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团团员们通过系统总结此次应急援助实践,提炼出"援助人才选拔""本土化服务模式"等创新机制,为我国新时代灾后心理援助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X18

X19

“社会心理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圆桌对话会

“社会心理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圆桌对话会由绿萝心数裴立影主持,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指出“学校心理骨干队伍能力建设是破解‘无人可用’困局的关键”,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心理健康部副主任张靖提到我国现有精神科医师仅6.3万人,专业人才缺口亟待填补。圆桌对话会现场,绿萝心数CEO沈晓松发布了新一代AI工具MoncAI,可实现智能测评报告生成与精准服务建议;重庆市两江新区陈锐主任分享的社区心理服务网络建设经验、北京市总工会刘桂萍提出的“双向赋能”企业职工服务模式,为多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鲜活样本。华夏时报社副社长、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专家闫洪丰总结提出“顶天立地,四面八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模型,提出“党政引领、部门协作、文化赋能、专业支撑、机构协同、社会参与”的发展路径,强调人才培养要坚持全局和创新思维、需求和问题导向、系统和整体解决,在政策规范引导下,按照体系建设的内容与要求,提高积极主动预防和解决各类问题,为人与社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多元化社会支持的能力。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通过联合主办第二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创新发展大会并由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承办四场圆桌对话会的交流和研讨,形成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科技赋能精准服务、文化融合创新发展、制度构建长效保障”的共识。在这一共识指引下,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将以此次全国大会为契机,立足中国国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相关理论与实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与社会动能。

  • 关键字
  • 责编:段冬蕾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