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事件背后的幼儿园供给短缺问题

岳乾 2016-05-24 09:59   红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幼儿园“虐童”问题,表面上看来,是某些幼儿园工作者职业素质低下的问题。但素质问题的背后,是幼儿园管理失当的问题。

日前,一段幼儿园两名老师对儿童踢打的监控画面,引起人们的关注,事情发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启辰艺术幼儿园。有媒体了解到,该幼儿园尚未拿到办学资质。而且,在呼和浩特市,这样未经审批便招生的幼儿园并不少见。(5月23日《工人日报》)

近年来,幼儿园“虐童”事件屡屡见诸媒体,引发了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幼儿园“虐童”问题,表面上看来,是某些幼儿园工作者职业素质低下的问题。但素质问题的背后,是幼儿园管理失当的问题。而幼儿园管理问题的背后,又是政府监管部门监管难、监管不力的问题。而上述问题,又与这样一个问题息息相关,即在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幼儿园供给实际上严重不足,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甚至到了一“园”难求的地步。

正因为供给不足、一“园”难求,所以某些地方政府在对幼儿园审批及监管时,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种情况下,一味批评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监管不力、审批不严,有失偏颇。因为严格审批与严厉监管,可能意味着将有一批幼儿园开不了业,将有一批适龄儿童上不了幼儿园。相比其他问题,这一问题更为紧迫。为此,政府也只能将对幼儿园的要求降低一些、监管放松一些,以较低的要求、宽松的监管来换取供给量的增加,先解决无“园”可上这一燃眉之急。

同时,也因为供给不足,幼儿园供不应求,加之政府部门以宽松监管换取供给量的策略,幼儿园既没有市场的压力,也没有政府监管的压力,也就缺乏强化经营与管理的动力与意愿,很难真心诚意在强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实际上,对于很多幼儿园经营者来说,经营与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不出事”这一底线,至于建立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乃至其他更高的目标,倒在其次。“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如果管理仅仅以“不出事”的底线为目标,就很难真正确保“不出事”。

所以,在供给短缺的情况下,在面对幼儿园“虐童”问题时,仅仅关注个别幼儿园工作者素质的提升,或者仅仅要求幼儿园管理者提升管理能力,甚至再进一步,督促政府部门切实肩负起监管职责,恐怕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可以说,供给短缺的问题不解决,供需失衡的大势不扭转,政府部门恐怕就很难真正抛弃以宽松监管换取供给量的策略,幼儿园管理者也就缺乏真正提升服务及质量的动力与意愿,个别幼儿园工作者的低素质行为也就很难杜绝。

再者,供给短缺、监管不力,事实上使得我们国家幼儿园行业生态陷入一种畸形态势,即社会不得不以金钱来换取幼儿园服务的质量,金钱成了保障幼儿园质量的主要方式。也就是说,幼儿园质量的高低,往往与幼儿园收费的高低密切相关。这就导致幼儿园行业存在明显的二元对立:一方面,平价幼儿园的服务及质量很难如人意;而另一方面,那些质量可靠、服务优质的幼儿园往往以“天价”入园费维系。

幼儿园对于中国社会来说,乃是刚性需求,其重要性与基础性,并不亚于义务教育。但在供给上,不同于义务教育,政府对幼儿园教育并没有统筹举措,供给方式虽然看上去更为多元,但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相结合的方式,反而造成了供给的混乱与责任的模糊:一方面,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舍我其谁”的责任心;另一方面,市场供给混乱无序,尚没有形成良性机制。

幼儿园供给短缺问题不能长期无解,尤其在“二胎”放开之后,社会对幼儿园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供需失衡将会愈发严重,而由此引发的问题也将愈发凸显。对此,政府必须正视这一问题,拿出通盘解决方案。

  • 关键字
  • 虐童
  • 责编:郭华峰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