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民政事业长远发展,事关民生福祉与社会建设质量。各级民政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民政工作和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推广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经验,进一步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充分肯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践成果,进一步提高认识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初步建立了综合政策引领、专项政策配套、地方政策支撑的社会工作制度框架。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了人才强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纳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重要法律法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149万,持证社工突破53万,全国共设置社会工作站(室)6.4万个,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44万个,培育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3万家;社会工作已从民政领域拓展到心理健康、禁毒戒毒、矫治帮教、青少年事务、妇女儿童关爱等社会建设多个领域,在助力脱贫攻坚、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近年来,一些地方将社会工作与基层民政建设紧密结合,用改革的思维,探索在乡镇(街道)设立社会工作站,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了以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补充基层民政服务力量,以规模化社会工作站点夯实基层民政工作阵地,以规范化社会工作服务提升基层民政服务效能,有效强化了基层民政工作的人才支撑和专业支撑,解决了长期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基层力量薄弱这一老大难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积极主动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打通为民服务的堵点。对照总书记的要求,当前在基层民政服务领域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由于民政服务对象总量大、分布广、困难多,加之民政领域保障政策多、改革任务重,因此,在乡镇(街道)第一线如何精准高效地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是对民政部门的很大考验。一些地方因为基层力量薄弱,平时联系群众不够深入、不够经常,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出现了进门难、动员难、服务难的情况。“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民政工作的性质决定要始终把强基层、打基础放在突出位置。不少地方的实践表明,通过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能够在密切联系群众、打通为民服务通道、满足群众需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广东“双百”社会工作服务计划,指导专业社工用脚步丈量民情,逐户排查,协助政府精准识别保障对象,准确落实保障政策,有效填补了为民服务空白。湖南“禾计划”在全省1940个乡镇(街道)全面建立社工站,整合传统民政服务,为群众广泛提供社会救助、儿童关爱保护、城乡社区治理和养老领域4大类21项专业服务,有效提升了为民服务精细化程度。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扎根乡镇(街道)、驻点村居,积极发挥社会工作贴近群众优势,入门入户提供面对面专业服务,有效将为民服务沉在基层、落到一线,向人民群众传递了党的关怀温暖,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二是丰富了为民服务内涵,提升了服务质量和专业化水平。乡镇(街道)社工站用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开展专业服务,在传统基层民政工作开展资金救助、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的同时,加强了人文关怀和精神关爱,提升了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质量,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防范了社会风险。近期,我们在广东东莞调研“双百”计划时,切实体会到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在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方面的作用。一些地方在这方面都探索出不少好的模式和做法。湖南乡镇(街道)社工站推动构建“物质资金帮扶+心理社会支持+社会功能修复”多维服务模式,形成了以个人和家庭为核心、社区照顾为依托、社会支持为补充的多层次关爱系统;浙江乡镇(街道)社工站通过孵化社区社会组织,优化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培育社会治理多元主体,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活力;重庆依托社区社会工作室发掘社区骨干,提高居民自治水平,增强了基层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功能。湖北和武汉实施“五社一心”项目,协同社区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在链接慈善资源、关爱特殊群体、夯实社会心理防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缓解了基层社区服务压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用专业服务改善了基层服务理念,拓展了服务范围,优化了服务供给,提升了基层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是加强了基层民政工作,探索出解决基层民政能力不足的可行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抓基层强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指示,对加强民政基层基础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民政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政策落实在基层、效果体现在基层,抓好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设是民政工作政治性的重要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基层力量薄弱这一困扰民政事业发展的难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新形势下,民政工作承担的历史使命与基层工作力量不足的矛盾更加凸显。为破解这个难题,一些地方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发展壮大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有效解决了党和政府赋予民政工作的任务如何精准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身上的问题。乡镇(街道)社会工作队伍还具有年轻人居多、大学生居多、本地人居多、专业性强等特点,有效壮大了基层民政工作力量、增强了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湖南、广东、浙江等地,通过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全链条整合惠民政策和服务资源,聚焦特殊群体,统筹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困境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开展服务,下好了基层民政服务“一盘棋”。广西依托乡镇(街道)、社区“两级服务平台”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区组织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三支队伍”优势,带动相关部门和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基层民政服务,提升了民政服务社会化水平。各地实践表明,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一支有理想、有专业、有活力、有担当的队伍,是推进民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能够有效破解基层民政服务能力不足的痛点和堵点,使基层民政服务更加精准有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交汇期,社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社会治理创新稳步推进,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创造了难得机遇、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作用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与中央要求、人民群众期待和民政事业发展需要相比,当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一是推进机制有待完善。各地的理解、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一,一些地方还未将推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度设计、投入渠道、发展模式等方面还亟待加强。二是区域发展不够平衡。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数量还比较有限,在基层服务需求更高的中西部地区,很多地方还是空白,离全国范围形成规模效应还有很大距离。目前,全国已建成近5000个乡镇(街道)社工站,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省市。三是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在满足基层群众需要、提供基本社会服务、推动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功能定位、职责任务、工作方式还需要持续探索完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迫切需要全国民政系统提升站位、统一思想、强化措施,合力推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
二、明确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民政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围绕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加快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制度体系。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乡镇(街道)都有社工站,村(社区)都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社会工作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地位得到普遍认可。
第一,加强规划引领,完善制度设计。要加强统筹规划。以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为支点,撬动基层民政力量全面强化和民政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各地要抓住基层能力建设这个“牛鼻子”,结合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编制“十四五”规划,按照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和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融合发展思路,制定完善相关规划。要找准发展模式。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工站(室)是载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关键。各地可以采取湖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给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接的模式;也可以采取广东通过政府统一购买服务、聘用社工,组建乡镇(街道)社工站的模式;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新路子。要加紧制定政策。湖南省民政厅前期会同组织、编制、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民政经办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意义。各地民政部门要参考先行省份做法,主动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和相关部门支持,加快出台相关政策。
第二,拓宽资金渠道,强化工作保障。稳定的经费投入是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关键条件。2012年,民政部联合财政部出台了加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专门意见,并且在多领域专项政策中明确了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要求。各地要抓紧打通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渠道。一是协调将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争取设立专项资金。近期,广东从财政经费争取到每年数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在全省1611个乡镇(街道)全面建立“双百工程”社工站,做出了很好的样板,财政状况较好的省份可以借鉴参照。二是协调从社会救助专项经费中按比例统筹。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所需经费从已有社会救助工作经费或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等社会救助专项经费中列支”,为从社会救助工作经费中安排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资金明确了政策依据。湖南就是安排社会救助专项经费的2%用于购买乡镇(街道)社工站服务,每年投入2亿元。各地要牢牢把握贯彻两办意见的契机,用好这把“尚方宝剑”,力争建立起可持续的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三是要加大彩票公益金对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广西就是集中统筹了养老、儿童、社会工作等领域的彩票公益金,每年投入2300万元购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此外,一些地方还制定了鼓励慈善资金支持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措施,都值得学习借鉴。各地要积极拓宽资金渠道,通过多方筹措、整合使用等方式,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用源源不断的“活水”推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深入可持续发展。
第三,壮大人才队伍,夯实发展基础。推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打造一支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专业人才队伍。要抓住几个关键环节:一要抓好人才评价。采用补贴、奖励等方式,广泛动员、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提高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从业水平。二要抓好人才培育。在组建队伍的同时,围绕能力建设,把教育培训和专业督导摆在突出位置。支持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教材、师资队伍和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展大规模、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建立完善一线督导体系,通过长期持续的督导,促进社会工作人才专业成长,保障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质量。三要抓好人才使用。各地民政部门要制订社会工作者使用规划,按照每个村(居)至少配备一名社会工作者的标准,稳步扩大乡镇(街道)社会工作岗位规模,并且同实施“社会工作人才服务三区计划”“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牵手计划”进行有机整合。四要抓好机构建设。着眼于培育发展一批高质量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制定好社会工作类社会组织孵化政策。动员鼓励高校教师和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创办机构,支持社会工作专业院所设立实习实训基地,扶持一批有专业、有影响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增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后劲。
第四,聚焦主责主业,落实落细服务。要始终把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放在第一位,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等要求,把乡镇(街道)社工站打造为落实党和政府爱民惠民政策,落细民政基层服务的一线阵地。在社会救助方面,推动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经办过程中的对象排查、家计调查、政策宣传、绩效评价等工作,为社会救助对象开展照料护理、康复训练、社会融入、能力提升资源链接等服务。在养老服务方面,推动完善社区居家养老为基础的服务网络,开展留守、空巢、特困老年人巡访评估、生活照顾安排、家庭关系协调、社区参与等服务。在儿童关爱方面,推动开展困境儿童家庭随访和对象核查评估,对儿童家庭及监护人开展监护法制宣传、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隔代教育能力建设等工作。在社区治理方面,协助基层群众强化民主理念、掌握协商方法、合理表达诉求,推动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同时,要积极辐射带动其他民政领域和社会服务领域,做好各类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社区融入和社会参与工作,用扎实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和良好的工作成效赢得党和人民群众认可。
三、把握方向、强化领导,凝聚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合力
第一,要明确发展方向。一是坚持党对社会工作的领导。要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党的建设,及时成立社工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统筹抓好乡镇(街道)社工站党组织建设、党员思想教育和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党员发展等工作,确保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新生力量。二是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专业化是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社会工作离开专业化就会失去力量源泉,就会丢失职业价值。各地要始终坚持专业化方向,围绕特殊群体帮扶和组织群众参与自治下功夫,在链接社会资源、促进助人自助上下功夫,避免将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变为填表报数、提米送油等配合乡镇(街道)干部的勤杂人员,确保运用专业的理念方法,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等关键领域发挥作用。三是坚持本地化发展思路。广东、湖南实践表明,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本地化有利于人才队伍培养,有利于社会工作者本地融入,有利于降低购买服务成本。各地政策设计要注重鼓励、引导本地人才投身社会工作事业,解决好身份待遇问题,健全职业发展路径,建设一支扎得下、留得住用得上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地要在深入调研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推进的速度、力度、范围和方式,条件成熟的地方要争取一鼓作气一步到位,尽早实现全覆盖。条件不完备的地方,可以小步快跑,分步骤分阶段推进。条件暂不成熟的地方,可先搞试点,及时总结,逐步推进。但目标必须明确,必须要有行动、有进展、有成效,力争“十四五”时期实现乡镇(街道)社工站基本覆盖。
第二,要强化组织领导。要争取党政领导重视。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要主动向党政领导汇报,分析好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讲清楚基层民政力量薄弱的现状,介绍好兄弟省市探索的实践成果,梳理好本地区的思路措施和预期成效。同时要讲清楚,随着社会工作阵地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优势还可以在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乡村振兴等更多的领域得到发挥,不仅可以加强民政一线的服务力量,而且能够助力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基础。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发挥社会工作组织部门牵头,民政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作用。夯实各方职责,协调组织部门将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纳入相关人才计划,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保障。争取财政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落实购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经费。争取编办、教育、司法、卫健等有关部门和工青妇残等群团组织的关注支持,推动形成资源整合、系统集成的推进合力。要列为民政重点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将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促改革强基础提质量的重点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民政部也计划将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民政工作督查考评内容,予以重点推进。
第三,要健全工作机制。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一套协同高效、运转顺畅的推进机制。一要实现工作协同。形成在乡镇(街道)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下,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社会政策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的联动效应,共同促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二要实现上下协同。建立省、市、县乡镇(街道)四级政策支持与管理服务网络,明确各级职责,畅通沟通渠道,通过各级资金投入、力量投入,共同落实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任务。三要实现多方协同。在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作用的基础上,把社会心理服务资源、慈善资源、志愿服务资源等社会力量加入进来,以满足基层群众的各类需求。
[节选自民政部部长李纪恒2020年10月17在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