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助力破难关守法律己启重生:社区矫正个案

曾燕桃 2018-05-18 08:34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案主冯某,单身女性,29岁,性格乐观开朗。与父母共同居住生活,作为独生子女,家中父母长辈自小对其比较宠溺和保护。

原标题:社工助力破难关,守法律己启重生——妇女社区矫正个案服务 

一、背景资料

1.1基本资料

案主冯某,单身女性,29岁,性格乐观开朗。与父母共同居住生活,作为独生子女,家中父母长辈自小对其比较宠溺和保护。大学实习期间曾于汇丰银行做后勤行政工作,毕业后经亲朋介绍于2012年1月入职某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工作。2014年至2016年间,其在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工作期间,利用负责受理存量房交易登记的职务便利,多次违规办理业务并多次收受好处费共计16.9万元,后被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以受贿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年3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10万元。2016年8月因受贿罪被羁押后离职,处于失业。失业同时失去人生方向,也没有信心再就业。

1.2接案原因

冯某自述犯罪事件的发生,给自己的生活、心理情绪以及给家人带来巨大的影响。害怕别人知道后,会带有有色目光看待,自己心情难过、低落,自卑感强烈,把自己藏起来不愿与人交往。父母也是心情难过并且为其因事件而丢失一份较好的工作而惋惜,事件后妈妈对其担忧、焦虑不安,与其相处态度表现是小心翼翼地迁就,而且妈妈觉得该事件丢面子,其担心妈妈情绪问题的同时,也因自责愧疚导致自己心理形成负面情绪和压力。其希望妈妈能够舒缓情绪压力,希望父母对其重拾信心,但却不知该如何沟通。

二、问题与需求分析

2.1问题分析

2.1.1个人层面

冯某法律法制、遵纪守法意识淡薄,有非理性是非观念,为谋求私利而不择手段。社区矫正适应方面,未能适应身份地位的落差而产生负面情绪,并且服刑人员身份而产生自卑感,情绪压抑自我封闭,拒绝人际交往。

其因犯罪事件影响失去过往固有的工作导致生活轨迹和环境有所改变,现在未能适应而产生消极低落负面情绪。因犯罪事件心生自卑感,害怕被人知道以及别人会以有色眼光看待,导致自我封闭拒绝人际交往,内心有情绪压抑但感觉无人理解,而且没有能够倾诉和宣泄的地方,自我难以消化。

2.1.2环境层面

1.家庭环境:犯罪事件给父母也带来负面心理情绪,尤其是母亲表现出担忧和焦虑情绪,妈妈觉得很丢面子并且因其失去好的工作而惋惜难过,其感愧对父母,希望能够缓解父母的焦虑情绪但不懂如何良好地进行家庭沟通。

2.工作环境:事件发生后其丢失工作,目前无业无收入状态,没有其他寻职和工作经验,对于就业和人生规划毫无方向感,寻求指引及需调节就业心态。

2.2需求分析

1.冯某法律法制意识淡薄,需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加强法制道德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和是非观念,强化社区矫正意识,防止为谋求私利而不择手段,疏导安抚负面情绪,提升自信心,减少自卑心理,重拾和拓宽正面人际交往。

2.冯某需协助缓解父母的负面情绪,降低其自责愧疚不安心情,消除误解改善关系,促进良好家庭沟通。

3.冯某需帮助寻职就业,提供就业指导,协助链接资源,调节就业心态,提供支持和鼓励,提升其就业信心,疏导安抚其担忧焦虑情绪。

三、目标策略

3.1介入理论

根据社会支持理论,需协助劳动就业和相关资源链接,提高生活技能和适应能力,使其获得关心鼓励、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新的社会接触等。其因此次犯罪事件导致心理情绪消极低落、压抑、自卑感和对家人自责愧疚,害怕旁人有色眼光不愿与人交往,影响到与父母良性沟通。根据家庭沟通理论,鼓励其积极坦诚与父母沟通,通过沟通消除误会,促进彼此了解,感受彼此心意和看法,同建家庭和谐稳定。

3.2服务目标策略

冯某现在因为触犯法律而受到惩罚,首先心理上需要得到安慰。社区矫正的适应,冯某首先要面对现实,接受社区矫正服刑人员身份和社会地位落差,才能更好地适应社区矫正。然后,冯某需要改善家庭沟通关系,得到家庭支持和鼓励。

3.2.1具体服务目标

1.与冯某建立专业关系,提供情绪疏导安抚和支持鼓励,发掘冯某自身优势,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建议引导冯某自我反思优点与缺点,帮助冯某认识自己,重建自信和提升冯某开始新生活的信心。同时,澄清社区矫正概念和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法律法制观念,强化社区矫正意识。预防再犯罪,通过与冯某进行犯罪回顾,一起探讨犯罪代价,协助冯某提升是非分辨能力、理性认知和观念,避免再次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

2.以支持鼓励方式让冯某自主从内心积极主动与人沟通交往,建议多主动与家人、朋辈聊天,积极参与和组织家庭活动、朋友聚会等,鼓励参加社区公益服务,结交新朋友,融入社区。闲时可多看书报、电影等发掘兴趣爱好,拓展沟通话题,让冯某培养正面情绪舒缓方式,从中促进了解和感受家人、朋辈的关心和支持,降低情绪压抑和自卑心理,缓解自我封闭情绪,协助冯某重拾人际交往和沟通。

3.鼓励冯某敞开心扉与父母沟通交流的同时,在取得冯某同意的情况下,与其父母接触沟通,帮助其舒缓母亲的情绪问题及协调家庭沟通关系。

4.与冯某一起探讨生涯规划,协助寻找合适自己的人生路向,尝试通过资源链接,协助冯某寻职就业。提供心理疏导、情绪支持,调节心态提升就业信心,疏导安抚其担忧和焦虑感。

3.3行动计划

前期阶段,与冯某建立专业关系,指导学习《社区服刑人员须知》、《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社区矫正人员考核及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在冯某学习掌握适应社区矫正的过程中,及时提醒电话报到、当面报到、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要求,以确保冯某能够按要求完成矫正任务,减轻冯某因为社区矫正而产生的心理情绪。待冯某适应社区矫正,要让冯某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提高法律法制、遵纪守法意识。社工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工作的开展,通过改变冯某的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第二阶段,与冯某深入沟通,以优势视觉认识、了解冯某的个性,共同发掘她的优点与缺点,让冯某正确认知自己,提升自信心。同时,社工作为中间桥梁,促进冯某与父母的良性沟通,让双方加深了解,多一些包容和体谅,消除误解,营造温情的家庭氛围,让冯某得到支持和鼓励,重拾人际交往。

第三阶段,深入了解冯某过往职业经验、学历专科以及未来职业规划和愿景,启发冯某发掘自身优势和兴趣爱好,明确就业目标。协助冯某分析她的就业优势、调节她的就业心态,学习《就业与创业指导之职来职往》,指导建议她透过网络平台、人才市场、街道就业指导中心等寻找招聘信息。

四、介入过程

4.1收集资料,耐心聆听、同理接纳,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

9月28日,案主来司法所报到,主动与司法社工接触倾谈,社工关心了解案主的社区矫正思想、心理和精神状况。初次倾谈,案主半低头没有正视社工,说话声音低落。社工感受到案主很不开心,疏导安抚同时鼓励案主说出自己的感受,在社工的关心和引领下,其双眼通红眼泛泪光,终于敞开心扉倾诉。

司法社工耐心聆听案主的倾诉,运用同理同感接纳,不评价不否定,疏导安抚其负面心理情绪,让案主感受到有人愿意聆听她、明白她、理解她,令其负面情绪得到有效倾诉和宣泄。同时社工鼓励支持案主正视犯罪事件和社区矫正问题,接受现实展望将来,并对其社区矫正表现得好的地方给予认同和肯定,提升其自信心,降低其对社区矫正的不安感。

4.2支持鼓励,发掘优势,走出消极状态

透过一次次深入沟通交流,建立专业服务关系,了解和认识案主的个性,引导其反思自己的优点缺点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优势视角支持鼓励案主,增加案主对自己的认识,发掘优势提升自信,逐步消除自卑心理,走出消极状态。同时,陪伴其学习人际交往技巧,鼓励重拾和拓展人际交往,鼓励勇敢地与家人、朋友坦诚沟通,分享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4.3促进良性沟通,改善家庭关系

家庭系统方面,提供建议如组织家庭活动、给妈妈写信等方式,鼓励案主积极增加与父母的沟通,分享自己的思想和心情,以正能量降低父母担忧和焦虑情绪,重拾对案主的信心。案主也非常自主配合,积极提议并组织了家庭活动去了野外烧烤,陪妈妈去公园散步、运动等。

在案主同意的前提下,司法社工与案主的妈妈接触沟通,聆听其母亲的心情并进行疏导安抚情绪。案主的妈妈自述因为女儿的事情内心感到很难过,心痛惋惜女儿丢失一份很好的工作的同时又为女儿的前途和将来非常担忧焦虑。社工运用同理心表示理解案主妈妈的想法,但同时引导其母反思是否应该停留在过去和事件中而却步前行。社工以优势视角详细向案主的妈妈分享社工感受到的案主的思想和心情,告知案主妈妈社工看到案主在个案辅导以来积极寻职就业、积极促进良性改变、努力走出事件的阴霾,鼓励案主妈妈了解、感受女儿的努力和改变,建议妈妈也应打开心胸多加支持和鼓励,相互间要坦诚沟通,共同走出事件阴霾,再创美好将来。倾谈沟通后,妈妈激动得热泪盈眶、紧抓社工双手连声表示感谢,表示如果不是多得社工作为中间桥梁协调沟通、消除误解,自己都不知原来忽略了女儿感受和正能量正面认知。

4.4就业资源链接,拓宽社会支持

对于案主寻职就业问题,社工深入了解其过往职业经验、学历专科以及未来职业规划愿景,启发案主发掘自身优势和确立发展目标,提升案主就业心态。提供建议透过手机APP或网络平台如:58同城、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参考招聘信息,亦可透过人才市场和街道就业指导中心等寻找合适工作,社工也为案主链接资源介绍了工作。寻职过程中,案主因寻职不顺心如意表现出低落、抱怨情绪,社工运用同理理解案主的感受,加以安抚、疏导减轻其内心的焦虑、急躁,并且自我披露分享过往寻找工作经验,鼓励案主勿气馁,坚持信念积极调节就业心态。在案主因求职面试问题感觉无助彷徨时,社工安抚并指导学习面试注意事项和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如:仪容仪表、说话表达礼仪、如何展示沟通能力、如何把握自我介绍、问题应答等,缓解案主紧张担忧的情绪,提升了面试的信心,并觅得有兴趣的工作,成功就业。

整个个案过程中社工帮助案主正确认知犯罪事实,认识和适应社区矫正,并且注重案主的感受,社工疏导案主焦虑情绪和自卑心理,鼓励案主积极面对现实和重新开始生活。最终协助案主能够消除低落情绪和自卑感重拾自信,能够缓和妈妈的担忧焦虑情绪并促进母女良性互动沟通,恢复人际交往不自我封闭,并且支持鼓励案主能够积极努力寻职并成功就业,重启人生。

五、反思

社区矫正服务对象其内心可能会存在害怕别人发现其身份后的不接纳等因素,因此司法社工在进行个案辅导时更应该做到注重案主感受、平等尊重、接纳的原则,与服务对象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协助其顺利回归社会。

在家庭沟通介入时,要从双方着手,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明白到单方面的改变不能引起家庭沟通和关系有良性的变化,要协助案主及其父母共同改变,才能促使消除沟通误解和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