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新时代社会工作必须坚持六大思维方法

2018-07-18 14:01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新时代,新任务,新命题,新解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

新时代,新任务,新命题,新解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保证各项改革顺利推进。牢记社工心,建功新时代,社会工作的发展已经站在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奋斗目标的航向之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六大思维方式。

辩证思维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国内外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新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如果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一定会寸步难行。社会工作应在实践中坚持和运用辩证思维。首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利用辩证思维,结合优势视角,在“一分为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化危为机,发掘服务对象、社会环境的比较优势。其次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古人讲“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期,社会工作要找准重点、抓住关键,在关键点和症结点上出实招、出妙招,以社会工作的理念服务中心任务和突出问题的解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出社会工作方案。再次要科学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谋发展、定战略、做决策都要具有开放的胸怀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和跨领域合作的独特优势。最后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所谓发展是对历史的继承和给未来奠定基础,要在继承与创造的有机统一中谋划发展,多添砖加瓦而少另起炉灶,积跬步以至千里。社会工作必须有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勇气,多做一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沙成塔。

系统思维

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科技越发达、交往越密切,社会的关联度和系统性就越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各项工作、各类要素相互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社会工作只有坚持系统思考,把推进社会工作理论创新、社会工作制度创新、社会工作科技创新、社会工作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有机衔接起来,才能真正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系统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关联性、层次结构性、动态平衡性、开放性和时序性特征,社会工作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运用系统思维。首先,要有全局意识、协同意识,在基本确定主要改革举措基础上,深入研究社会工作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同时推进配套改革,在社会工作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其次,抓工作要注意区分层次、分类指导,社会工作特别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必须有自己的使命和远景。既要有顶层设计和总体目标,也要有具体的任务分解,做到“立治有体、施治有序”,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工作缺乏整体筹划,整天打乱仗,不仅机构个人苦不堪言,而且工作效率低下。再次,推进工作,要把握好力度与节奏,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社会工作尽早推进的不能拖延,同时避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

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思维方法,展示的是看问题的高度和深度。古人讲:“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新时代,社会工作有没有战略思维、具有什么样的战略思维,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国特色社会工作能登多高、能走多远、将抵达何处。

战略思维能力强弱,取决于思考问题的高度、理论研究的深度、知识视野的广度和观察世界的时间跨度。社会工作是一个多学科、宽领域的工作。首先要有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个人的格局大,是因为关注的问题大,心中时刻装着全局和长远,才能登高望远。其次要有机遇意识。要应时合势,善于判断和区分长程因素与短程因素,在机遇窗口开启时牢牢把握住机遇。而且机遇向来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在机遇出现之前,要自强不息、艰苦探索、超前谋划,让社会工作富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为社会工作将来升级发展做准备。再次要找到并点亮未来点。找出影响全局发展的主要因素、关键变量和薄弱环节,据此确定战略布局、主攻方向和工作的着力点,确保战略方案能够落地。在战略制定阶段,应该充分运用管理科学的战略分析方法,力求战略方案科学可行,避免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最后要加强战略管控。既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又要善于根据内外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战略方案,保持战略方案与时俱进。

法治思维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思维说到底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广泛,运用法治思维。首先要坚持依法服务。时时刻刻都要审视社会服务行为的目的、内容、手段、程序是否合法。其次要自觉守法、坚决护法,维护法律和制度的严肃性,维护他人和组织的合法权利。要大力推动服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以公开透明保护自己、维护法律尊严。最后要带头学法,有效普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以社会工作的实际行动引导全社会自觉依法维护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底线思维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有备才能无患。习近平十分重视底线思维。习近平在201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社会工作作为社会服务一支可以信赖的力量,与人民群众最近。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社会工作应该在三大攻坚战中发挥独特作用。

社会工作必须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既要坚持原则性,也要坚持灵活性,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也不能以灵活性突破原则性。首先要有原则意识。社会工作必须明确基本原则、基本方向和基本目标,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工作最鲜明的底线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发展路径。其次要有短板意识。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正确处理好亮点、成绩与安全阀、稳压器和保险杠的关系,防止一着不慎而导致满盘皆输。社会工作切记戒骄戒躁,如果没有考虑服务对象的承受能力,激化社会矛盾,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导致所有努力付诸东流。再次要有边界意识。对法纪制度要时刻怀有敬畏之心,做到不越边界、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这样才能少走“弯路”、不入“歧途”。最后要有小节意识。社会工作有自己的伦理道德。同时社会工作是最接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社会工作者更应在道德修养、生活情趣上要注意小节,时刻自厉自省,做表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以自己的一举一动影响人,在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中发挥光和热。

精准思维

精准思维是一种非常务实的思维方式,它强调具体和准确,要求动作精准到位、在一个个具体的点上解决问题,排斥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地抓工作。现实矛盾都是由一系列具体问题累积起来的,化解矛盾、推进工作必须养成精准思维,从一个个具体问题入手,积小胜为大胜。面对当前各种问题和矛盾错综交织,社会工作更需要有精准思维,科学高效地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培养和运用精准思维。首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抓住了问题就抓住了具体。习近平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社会工作无论是做决策、定方案,还是抓落实,都要紧紧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不放,在问题的症结点和关键点上做文章、出实招。其次要有实操意识。无论是谋划发展、制定使命远景,还是提出建议、指导工作,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可行性出发,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成功经验,或者套用几个“大概念”忽悠人。再次要有强烈的到位意识。0.99的1000次方接近于0,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差那么一点点,最终的结果会谬以千里,防止社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当前许多工作都是因为管理不到位、操作不标准,造成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甚至酿成严重事故,危害人民生命财产。有许多制度,因为执行不严格,总是搞下不为例、特殊情况,结果造成制度虚设、程序空转。精准思维要求必须摒弃原来那种“不拘小节”的思维陋习,在每一个细节处严格标准、严格程序,认认真真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最后要深入调查研究。办法措施的精准程度取决于对实际情况的掌握深度,没有调查不仅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制定改革的思路和举措,刻舟求剑、闭门造车都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提高精准思维能力的前提是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把握规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社会工作,思路一变天地宽,社会工作必须以崭新的思维方式去谋划社会工作,去审视社会工作,去落实社会工作,去总结社会工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一定会实现新时代社会工作的新使命、新远景。

作者:王玉,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河南省行政区划和地名学会理事,社工师。

邮箱:yiboshehuigongzuo@163.com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