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点” 构建服务“大平台”

2021-02-25 09:56   《中国社会工作》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通过社工站做细社会服务、做活社会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后扶贫时代”脱贫成果、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进行了有益探索。

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通过社工站做细社会服务、做活社会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后扶贫时代”脱贫成果、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进行了有益探索。

全面摸底精准识别,确定帮扶谁

一是分类摸排。社工站广泛发动社会组织、志愿者开展地毯式走访摸底,摸清辖区困难群众底数及需求,并将社区矫正人员、计生特扶家庭或因突发事件、疾病生活困难者纳入考量,将拟帮扶对象按照老、弱、病、残等类别进行精细分类,全面掌握困难人群数量、类别及家庭现状,把基础工作做扎实。

二是分步核准。由社工站牵头对初步确定的对象进行“看、听、查、议”四个环节,分步精准选人。一看,实地察看对象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生活水平等,按实情进行初筛;二听,与对象本人、周边居民等交流,深入了解困难对象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情况;三查,多渠道核查对象收入、就医、就学、财产、消费等事项,立体验证对象需求;四议,组织群众、村(社区)、镇(街道)、部门分级商议精准确定人选,并接受同级纪检监督,确保全面了解困难群众的真实情况。

三是分级公示。对初定人员名单通过微信群、镇(街)-村(社区)-小区三级公示等方式进行线上、线下公示5个工作日以上,全方位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工作始终公开透明。

因人而异精准施策,明确如何帮

一是精细立项组团。一方面,通过区级社工总站加强志愿者培养管理和本土社会组织孵化,建立志愿者积分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其服务专业化水平,激活志愿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内生力量。另一方面,引进外地优秀社会组织,联合志愿者组建帮扶小团队,构建起“社工+志愿者+爱心企业+爱心家庭”的“多帮一”帮扶队伍体系。

二是精确供需对接。由社工站牵头组织村(社区)会同志愿者团队或社会组织进一步深入开展群众需求调查,并根据基本生活、社会融合、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清单,由帮扶小团队自主链接各方资源,对接各类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并发动帮扶对象亲朋好友邻里参与,不断充实人财物保障,实现帮扶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

三是精准定档施策。社工站指导制定“一人一策”“一户一策”帮扶举措,进一步明确帮扶形式、内容、时间、目标等事项,为对象提供身心陪伴、居家服务、社会参与服务和物质、资金支持为主要内容的“三服务两支持”帮扶,个性化满足困难群众需求。

整合资源多元保障,实现可持续

一是深度整合各方资源。在社工站统筹下,进一步整合民政内外资金与政策,把财政分散的“小钱”聚拢与帮扶项目精准对接,同时注重广泛发动爱心企业、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爱心人士等开展爱心募捐、公益众筹等,引导其认领或承接帮困项目,并以“99公益日”为契机,对接公益基金会,推进互联网公益募捐,链接社会爱心。

二是逐步健全长效机制。随着帮困实践的深入,荷塘区先后制定出台相关工作规章,让帮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常态高效,也进一步提升了帮困的精准度和公信力。同时,通过日常走访、定期评价、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各小团队帮扶效果进行分期评估;定期向爱心企业及个人反馈帮困进度,努力让每一份爱心不被辜负;针对优秀项目、社会组织、志愿者、爱心团体及企业,探索建立了常态化复合表彰机制,在推动项目走深做细做持久的同时,也最大程度激发了各类主体参与帮困的活力与动力。

三是畅通退出渠道。通过看帮扶对象的经济、身心等变化,听群众、邻里、志愿者、社工反响,查帮扶团队服务水平,评帮扶团队服务等次等,对帮扶对象、帮扶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对尚未脱困的帮扶对象,持续巩固;对帮困对象功能恢复、自然消亡、自愿退出和项目完成的,及时有序退出;对承接团队不合格的,实行优胜劣汰,通过多种手段进一步畅通了帮扶对象、帮扶团队和帮扶项目的退出渠道,确保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