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在现实中,有不少孩子因为贫困、残疾,或者是家庭监护缺失、监护不当而面临困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各地都出台了很多优抚措施,出钱出物保障儿童权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急需帮扶的孩子,却没能享受来自政府和社会的雨露。如何解决儿童权益保障的“最后一公里”,让他们过上正常的生活、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儿童主任”应需而生。
刘群是龙井村的儿童主任,在这个岗位上她已经干了三年多,几乎每天她都要去到村里辍学以及患病残疾的孩子家做家访。
在村里设置儿童主任开始于2010年。当时,在一些地方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政府出台了很多儿童福利和救助的政策,但是,迫切需要这些政策帮助的家庭和孩子对此却并不知情。
时任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的王振耀提议,在村里设置一个专职人员连接政府与百姓,把好的政策送给有需求的儿童。起初,这样的人被称为儿童福利主任,后来改称儿童主任,儿童主任由经过培训的村民来担任。
2010年5月,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合作,启动了“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在五个省区十二县的120个村作试点,每个村设一名儿童主任,建立组织开展活动的“儿童之家”。
2014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设立村儿童主任、为村(居)儿童提供福利与保护服务的做法评选为全球“创新做法”并推广。2015年民政部将“儿童主任”项目扩展到全国更大范围。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发布,“儿童主任”模式正式列入我国儿童福利保护事业发展战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7年,刘群担任了村里的儿童主任。她所在的龙井村位于云南昭通市镇雄县,镇雄县有困境儿童34000多名,仅龙井村就有100多名困境儿童。
担任儿童主任后,刘群对村里1400多名儿童的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登记作表,发现孩子们面临着不同的困难,需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刚做儿童主任不久的刘群家访时了解到这样一对姐妹的状况。当时,姐姐小燕15岁,妹妹小倩11岁,他们的父亲酗酒后纵火烧了邻居房屋,被判刑入狱,妈妈离家出走多年没有音信。姐妹俩虽有叔叔监护,但享有的低保已不能满足她们生活、学习需求,刘群立即向村镇政府组织反映。根据国家政策,对于姐妹俩这样的“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家庭的儿童”,“实施临时救助时要适当提高对儿童的救助水平”。有关部门决定:在原有低保救助的基础上,再给予她们临时生活救助,直到父亲出狱。
2020年6月底,姐妹俩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仍然没有音信,姐妹俩成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019年,我国把这样的儿童正式纳入了政府制度性救助体系,给他们发放基本生活补贴。2020年7月,刘群为姐妹俩申请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刘群协助姐妹得到了救助补贴,姐妹俩的叔叔、姑姑主动承担了抚养监护她们的责任,她们的生活和学习得到了保障。
正是有像刘群这样的儿童主任,像桥梁一样连接着国家政策和受助儿童,使儿童福利、救助和保护的落实有了一种机制性的保障。与此同时,他们也发挥着对儿童监护的监督作用。
林绍军是四川成都金堂县的一位儿童主任。这天,他到村里小叶家家访。小叶和母亲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智力残疾人,靠父亲打零工、姥姥姥爷种地维持着这个家。几年前,在低保基础上,林绍军和村里为小叶申请到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这几年间,林绍军也会不定时地做家访。
对林绍军来说,为她申请到补贴,并不意味着儿童主任责任的终结,林绍军格外关注的是她能不能真正享受到国家为她发放的低保、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除了发挥桥梁和监督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儿童主任还在为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传递着生活关爱、精神关怀。念念12岁,是先天性脑瘫患儿,她是刘群三年多来,走访次数最多的一名困境儿童。刘群三年多前第一次家访见到念念时,她只能通过行走架辅助走几步路。看她头发蓬松凌乱,刘群就买来理发剪,给她理发,刘群还教她读书识字。
念念母亲是残疾人,一家5人的生活全靠父亲在井下挖煤。为了给念念看病和康复训练,家里负债累累。刘群为念念申请了低保。2019年,得知镇雄县残联和民政局组织残疾人去昆明进行免费康复治疗,刘群又为念念申请到了去那里免费康复训练三个月的福利,这对念念的康复有很大帮助。为了让念念能独立走路,刘群还自学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刘群每周都会去看念念,念念叫刘群为姨妈。家访三年多,刘群看着念念慢慢地能放下拐杖缓慢走路了。
小明是林绍军最挂心的孩子,他自幼失去父母,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2019年,小明出现异常行为,林绍军立即向上级民政部门反映,并亲自带小明去医院做检查。诊断结果是:小明得了抑郁症。
林绍军没有把小明的治疗只看作是监护人的责任,他开始连接各种社会资源:和小明的亲戚一起想方设法督促小明按时吃药治疗、请心理医生介入疏导,还请了心理专业的社工长时间地开导他、陪伴他。
孙荣是小明的主责社工,从2019年6月与小明建立联系后,她几乎每天都要与小明交流,哪怕只是QQ上问句好。林绍军还和小明的老师、公益组织的志愿者等16人建了一个微信群。小明的病情和日常起居都牵动着他们。孙荣专业的、长时间的陪伴、交流,和林绍军等众人的关爱让小明逐渐恢复了对周围人的信任。一年多过去了,小明心理平稳了,这让大夫都感到惊奇。
11年来,“儿童主任”的设置,培养了一批熟知国家儿童政策、了解儿童特点、关心孩子、热爱孩子的基层儿童社会工作者。
做了5年儿童主任的林绍军对儿童工作也有了更多思考,他看到很多儿童的变化都和家庭的变故有关。为了更好给予这些孩子针对性的帮助,林绍军成立了由村企业老总、驻村民警、村内教师、村医、村妇联主任以及热心的村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
2019年,“儿童主任”模式已在全国铺开。目前,全国已有66万多名儿童主任,他们成为守护儿童的专业化力量。
更好地发挥儿童主任保驾护航的作用,提高他们的专业性,是当下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同时,在一些地方,儿童主任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报酬的义务性岗位。现在,处在困境中的儿童在生活上、学习上有了很大改观,但仍然面临不少亟须解决的问题,比如校园霸凌、性暴力及家庭暴力等等,这些都需要各方持续努力!让更多孩子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长大以后,他们就有更多力量创造美好、回馈社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