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慈善+医务社工”救助模式,创新“医社校”协同发展—2023中社联儿童救助与医务社工学术会议在闽举办

2023-06-05 13:55   中国医务社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6月2日-3日,2023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儿童救助与医务社会工作学术会议暨“医社校协同创新交流会”在福建医科大学举行。

6月2日-3日,2023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儿童救助与医务社会工作学术会议暨“医社校协同创新交流会”在福建医科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儿童社会救助工作委员会和福建医科大学健康学院共同举办,来自高校、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基金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64人现场参会,围绕儿童救助与医务社会工作展开交流与讨论,共有3768人次观看了会议直播。本次会议通过促进专家学者与实务工作者对话,进一步探索“慈善+医务社会工作”的医疗救助模式,推进儿童救助与医务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学术和实务水平。

640

开幕式上,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王谦副会长、周冰副会长、国家能源集团公益基金会李文红理事长、福建医科大学李红副校长等领导嘉宾出席了会议并致辞。

图片640 (1)

王谦副会长在致辞中以他调研国能集团公益基金会爱心行动项目的感受,高度肯定医务社工在儿童“两病”救助活动中发挥了专业作用,既提升了救助质量,也促进了医务社工自身的发展。他希望两个专业委员会加强合作,多开展一些经验交流、分享活动,总结成功的做法,加深理性思考。

640(2)

周冰副会长在致辞中指出医院中的儿童大病救助是社会救助的一个重要方面,基金会、医院、医务社工、高校以及其他公益组织在通过公益慈善救助项目的方式联合开展救助合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帮助了很多家庭,让他们避免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周冰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非常重视医务社工发展,提出二级及以上医院应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鼓励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工部门和岗位,丰富医务社工服务内涵,推动医务社工服务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这对医务社工发展、医务社工人才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等等,既是前进动力,同时也是挑战。本次会议就医务社工发展、医社校协同创新发展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形成共识,具有重要意义。相信此次医社校协同创新圆桌讨论和项目对接洽谈,是一次创新的尝试,也将推动我国医务社工发展迈进一个大的台阶。

图片

李文红理事长在致辞中介绍国家能源集团公益基金会在 2010 年就与中社联儿助会携手启动了爱心行动项目,累计救助 3.16 万名患儿,取得了显著成效。医务社工是目前儿童救助项目不可或缺的、最需要的专业力量。希望通过将儿童救助工作与医务社工进行有效结合,为国能儿童救助项目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服务,让更多的患儿在医务社工的帮助下得到高质量、有温度的救助。

图片640(4)

李红副校长在致辞中向与会嘉宾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推动从“以人民看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促进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药卫生体制转变,而在这种转变中,医务社会工作的角色举足轻重。举办此次会议正是为了促进儿童救助与医务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加强医社校之间的交流与创新。

专家报告

大会专家报告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北达博雅社会工作中心理事长关冬生主持。参会专家就儿童医疗救助及医务社会工作进行了深入分享。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导、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范斌以“医务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与儿童保护”为题作专题报告。范斌教授首先介绍了医务社工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认为中国医务社工的发展是政策驱动型的,提出结合我国本土医务社会工作实务层面的发展经验,医务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的内容至少包括:学科自主性、专业回应力、专业治理效能和专业影响力。并介绍了上海医务社工在儿童保护方面的介入机制,分享了儿童保护的政策实践经验。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花菊香就“儿童医务社会工作发展”作主题报告,主要介绍了我国儿童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背景和现状,提出发展儿童医务社会工作:应重视可操作性,强化制度建设;应重视儿童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整合多方资源,满足多维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率。

福建医科大学健康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郑立羽作主题报告:“多元福利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挑战”,指出目前医务社会人才培养在人才定位、能力结构设计、能力训练等方面具有局限性,并提出以下对策:人才培养论证多主体参与,优化人才能力结构;慈善相关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建立系统性福利思维;慈善救助领域研究协同,促进科研对人才培养引领作用;建立跨组织、多场域的实习实践体系,协同育人。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儿童社会救助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总干事张周作主题报告:“慈善医疗救助与政府医疗救助的衔接模式”。河南省胸科医院社会工作部主任刘雅敏作主题报告:“医务社会工作介入传统慈善救助的优势探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社会工作部主任傅丽丽作主题报告:“医疗慈善救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持续改进”。爱佑慈善基金会儿童医疗项目高级项目经理梁晨作主题报告:“需求引领+资源驱动——建设覆盖重疾患儿及家庭就医全流程的爱佑儿童医疗项目体系”。

青年学者分享环节由福建医科大学健康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郑立羽主持。福建医科大学健康学院副教授黄翠萍、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吴上、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罗琴、上海市儿童医院医务社工谢一、深圳市龙岗区春暖社工服务中心医务社工翁洁文、厦门弘爱医院医务社工袁瑞、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社会工作部医务社工宋歌等7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者进行了分享。集美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巨东红对青年学者发言进行了点评。另有14名青年学者的论文在会上进行了海报汇报。

医社校协同创新交流会

会议还举办了“医社校协同创新交流会”,福建医科大学健康学院副书记谭卫华、深圳市龙岗区春暖社工服务中心医务社工翁洁文、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黄珺、厦门弘爱医院医务社工袁瑞代表高校、医院和社会组织进行了医社校协同创新模式圆桌对话,分享了科研、教学与一线慈善服务的协同创新经验。

640(5)

会议伊始,主办方对有科研或调查协同需求的组织及个人进行了需求的收集登记,有9家单位及个人提出了具体科研合作需求。主办方积极进行前期的商谈对接,有3组伙伴作为代表在现场进行医社校协同合作意向确认仪式。广西医科大学吴上副教授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社会工作部的医院社工岗位,福建医科大学陈泽霖副教授基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农村患癌群体流动就医行为与健康社会工作干预研究”与晋江致和社会工作机构的科研合作,福州市爱加倍社工机构和福建医科大学台湾籍教师曾繁萍博士就海峡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研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特区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首批高级社工师余令作了会议总结,她表示本次会议是一场专业知识的盛宴。社会工作是一门“临床学科”,只有沉得下心、扎得下根,才有可能在专业上有所作为,并获得专业地位和认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是“助人自助”,在实践的过程中,这是一个度人度己的美好的专业,希望与会者找到了同行的支持,也找到同行的力量。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