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詹成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二十大主题的重要内容;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是当前和今后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使命任务和目标遵循。民政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方面、推动力量和重要受益者,深刻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意义,发挥好民政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作用,与时俱进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民政工作的时代要求,对于我们民政工作更加自觉地服务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大局,并在服务大局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以来,在外国列强入侵和封建腐朽统治下,我国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大幅落后于时代,中华民族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苦苦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现代化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孜孜以求,带领人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他还警示,如果搞得不好就会被开除“球籍”。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由于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当时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没有完全展开。尽管如此,从1949年到1978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出了坚实步伐。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提出“三步走”战略,即到上世纪80年代末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上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入新世纪,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我们党又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随着“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了更加有利的条件。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郑重提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课题。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郑重宣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申了党的十九大已经宣示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8个方面的目标要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同时,还明确提出,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继续奋斗,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必须在8个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和重大进展。
按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展示了和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在世界上始终高举科学社会主义的大旗,为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提供了无可争辩的事实。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80年代便指出:“我们中国要用本世纪末期的二十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前五十年,共七十年的时间,努力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我们要用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实践,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让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确实比资本主义好。”他还满怀信心地预言:“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才是大变化。到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邓小平同志的这些战略预见和战略谋划,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接续奋斗中正在逐步变为现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标志,世界上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比态势正在发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深刻变化。“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进一步显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进一步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始终具有蓬勃的生机活力。放眼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谱写了这500年来最灿烂的篇章。可以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历史进程中的埋头苦干,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必将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定性成就,进一步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进一步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和制度的显著优越性。
第二,彰显了和彰显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充分证明现代化模式、道路、标准的多样性,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是世界固有的属性。虽然西方最先进入现代化,最先享受到现代化成果,但并不意味着只有西方掌握着打开现代化之门的钥匙,世界各国也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现代化的模式,否则后果极为严重。冷战结束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拉美国家采纳了西方模式,按照“华盛顿共识”所主张的现代化道路,搞以“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新自由主义,结果党争纷起、社会动荡、人民受苦,教训十分深刻。与此相反,中国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国国情,既胸怀天下,又自信自立,走出了一条在资本主义体系之外、打破对西方路径依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到我们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时候,我们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我们这个拥有14亿多人口、9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东方大国,用新中国成立后的10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完的现代化历程,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量1.5倍的中国人民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成为开辟人类社会发展新道路的伟大创举,必将进一步证明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书写属于自己的现代化内涵,这必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变。
民政工作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民政工作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事业,是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一方面,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及社会方方面面对民政工作的重视支持会越来越多,民政工作的资金保障会越来越厚实,法治保障会越来越有力,民政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会越来越高,民政工作将会站在一个又一个新起点上向新的更高目标迈进;另一方面,民政工作发展了、做好了,会有力服务大局全局。各级民政部门和民政干部要不断增强大局观念、全局观念,自觉履职尽责,做到既为一域增光、更为全局添彩,在新征程上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民政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的批示精神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民政工作作了大量阐述,涉及社会组织、社会救助、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区划地名、社会事务、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等业务,体现了党中央对新征程上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的高度重视,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民政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说一脉相承,表现在它们都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了我们党让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过上好日子的使命责任,体现了民政部门和民政干部应有的担当作为,体现了党中央对民政部门和民政干部的殷切希望。说与时俱进,是因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是站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高度来部署民政工作的,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政工作决策部署的丰富和发展,我们要自觉学懂弄通做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民政工作的新要求。
早在2020年底,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而召开的全国民政工作视频会议,就向全国民政系统提出了“充分认识民政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历史使命”的重大课题,并提出了“五个更加突出”的要求(一是要更加突出服务大局,二是要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三是要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四是要更加突出协同高效,五是要更加突出安全发展),作出了“六个新”的工作部署(一是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展现新作为;二是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创造新业绩;三是全面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上实现新提升;四是全面管好用好社会组织,在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力量上取得新进步;五是全面规范行政区划管理,在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成绩;六是全面推进慈善事业发展,在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上打开新局面)。经过近两三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这些要求和部署总体上是符合中央精神和民政工作实际的。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迈上新征程的民政工作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形势要求。一是民政工作的基础已有了新起点。跟10年前比,2021年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1.2倍和2.1倍;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到或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集中和分散养育的孤儿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728元和每人每月1288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77.9%和83.1%;全国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总量已达90万个,比2012年增长1.7倍;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到36万个、床位812万多张,床位数是2012年的近两倍;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达73.7万人,比2012年增长近9倍;志愿者队伍超过129万支,注册志愿者已达两亿两千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9%;城市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已分别达到100%和79.5%。同时,民政的法治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基础性建设也是10年前不能相提并论的。这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好基础。
二是民政承担的职责范围有变化,尤其是对精细化服务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党的十九大后新一轮机构改革将救灾、优抚安置等一些传统业务调整到别的部门,民政工作的业务范围有新的调整,但社会各方面对精细化服务管理的要求又突出出来了。一部民法典,几多民政责!一部慈善法,50多处点到了民政的责任,这在我国立法史上都是鲜见的。未来一段时间,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再加上低收入群体、特殊困难群体等,民政对象将会接近总人口的50%。
三是民政工作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有拓展,民政工作的功能已覆盖到五大建设领域。民政工作的“兜底性”“基础性”不仅体现在基本民生保障方面,同时也体现在社会治理尤其是基层社会治理中,因为所有的工作最后都要落实到基层,都与基层政权和社区有关。党的十九大以后,中央将未成年人保护的“兜底线”和“基础性”工作交给了民政部门,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深入推进,民政的兜底性、基础性特点还会进一步突出。目前,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五大领域,都有民政工作的身影,都有民政工作发挥作用的空间。四是民政发展环境在不断改善的同时,不少地方民政工作的一些风险系数也在上升。这次中央审计整改提出的任务再次说明了这个问题。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要求,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丰富实践活动,使民政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作用发挥更加有力、成效取得更加明显。
民政连着民心,民心就是政治。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过程中,我们民政部门要始终扛起的一个重大历史责任和重大历史任务,就是要引领广大民政对象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者、实践者、捍卫者。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越是接近胜利的时候,情况会越复杂多变,越需要我们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从新中国建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2020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我们仅仅用了72年时间;从现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国经济总量翻番至200万亿元,历史只给了我们15年的时间;再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总量达到400万亿元时,我们也只有15年时间,两个15年加在一起共30年,这期间我们各项事业的宏大程度、艰巨程度、涉及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达到美国的70%、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8.5%,“中升美降”“东升西降”已是不争的趋势,美西方国家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心理焦躁、价值恐惧、制度挫败感。在这种情况下,全球范围内的两种制度、两条路线、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较量、博弈会异常激烈,风高浪急的情况会时有发生,各种势力对民政对象的渗透瓦解、对人心的争夺也会通过各种途径来进行。在民政部门工作的同志,我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在何种岗位,无论担任什么职务、扛着什么职责,都要把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岗位同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联系起来,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联系起来,积极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念念不能忘记的是,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和服务,把所联系的群众、把所联系的服务对象紧紧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拢住了民政对象这一庞大人群的心,我们就能为巩固党长期执政的基础贡献一份力量,就能为党在“狂风暴雨”来袭时“我自岿然不动”“稳坐钓鱼船”增加一份自信和底气。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都要有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都要有担当。我体会,民政工作上为中央分忧之“忧”,这应当是为中央分的最大的“忧”;民政工作下为群众解愁之“愁”,这应当是为群众解的最根本之“愁”;民政工作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这应当是新的最大的贡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民政工作提出的时代要求
这是民政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的题中应有之义,关系到我们能不能作出贡献,也关系到我们作出贡献的分量和质量,其重要性不亚于我们作出了什么贡献。特别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与时俱进地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民政工作的时代要求,显得十分紧要。
一是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大目标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不管是起步五年的目标要求,还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还是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更宏大、更高质量的目标要求,都是一个步步走高、阶梯式递进、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从与时俱进的角度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是我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向世界上最大的中等发达国家转变的过程;是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朝着工业化向纵深发展、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全面实现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的过程;是由仍然存在相当程度的城乡二元结构,向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社会一体化的过程;是由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比例比较少、东西部发展差距较大,转变为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大多数、区域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的过程;是由科技创新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转变为在诸多科技领域处于世界前沿水平、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过程;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是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在世界领先的过程;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在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基础上,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过程;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拥有与大国强国地位相匹配的话语权,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过程。归根到底一句话:这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升级转段”的过程。身处这么一个宏大、艰巨、复杂、变化的历史过程,我们民政部门、民政工作、民政工作者若不与时俱进地把握时代要求,怎么能够适应?!
二是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其中有很多需求过去并不是紧迫的问题,现在人民群众要求高了,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工作水平也要相应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包括民政对象在内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将更加强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民政部门、民政工作、民政工作者若不与时俱进地把握时代要求,怎么能够适应?!
三是从我们正在和将要面对的外部环境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敌对势力往往会从包括民政对象在内的相对弱势的人群下手,进行渗透、拉拢、利诱等动摇人心的活动。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民政部门、民政工作、民政工作者若不与时俱进地把握时代要求,怎么能够应对?!
党的二十大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部署任务和对完成任务的时代要求一体谋划、一同部署。这些时代要求很全面、很深刻,一是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题里,体现在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回顾总结里,体现在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6方面要求里,体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中必须把握的5条重大原则里,体现在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部署里,体现在新征程上必须坚持的“五条必由之路”里;二是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期间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里;三是体现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里;四是体现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坚持政治过硬、坚持能力高强、坚持作风扎实、坚持纪律严明、坚持历史担当等几方面,为全党同志在新征程上主动适应时代要求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结合民政实际加以学习和贯彻。
坚持政治过硬。党的二十大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大会主题的重要内容,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把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写进修订后的党章。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二十大报告把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作为重要内容。在部署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时,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所提出的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为我们在新征程上适应时代要求指明了方向。
民政部门首先是政治部门,民政干部都是党的干部。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牢记党的宗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到新征程上民政领域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坚持能力高强。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强调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强调我们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指出要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党的二十大所提出的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为我们在新征程上适应时代要求指明了方向。
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民政有责。我们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能力素养,引导各级民政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管理等各方面的基础性知识,学习同做好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完善履职尽责的知识体系,推动各级民政领导班子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民政干部人才队伍,把政治标准作为选拔干部的首要标准,坚持在实践一线锻炼培养干部,强化干部监督,支持部属科研院所强化行业重点科技发展运用的顶层谋划和推进,发挥好“国家队”的创新引领作用。要加强民政职业技能标准体系建设,统筹推进专业社工人才、社会组织人才、社区工作人才、养老服务人才、儿童福利工作人才、康复辅具技术人才、殡葬服务技能人才等培养。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新征程上民政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坚持作风扎实。党的二十大强调,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强调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强调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强调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强调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的二十大所提出的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为我们在新征程上适应时代要求指明了方向。
民政工作是赢得民心的工作,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新征程上加强作风建设,意义非同小可。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各项民政工作顺民心得民意,体现党的性质宗旨,传递党的关怀温暖。要坚持群众标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尺。要体现群众主体地位,既托住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又充分激发他们创业就业动力活力,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与人民群众一道提升民政服务水平。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
坚持纪律严明。党的二十大强调,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对违反党纪的问题,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要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决不姑息。党的二十大所提出的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为我们在新征程上适应时代要求指明了方向。
民政领域许多工作涉及社会道德和社会心理底线,是不能触碰的高压线,坚持纪律严明,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我们民政干部要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党章,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政治纪律是我们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保证,要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纪律,决不允许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大是大非问题上同党中央唱反调,搞自由主义。各级民政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要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让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要提高警示教育的政治性,凡查结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都要在本地区本部门开展警示教育,以案明纪、引为镜鉴,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要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日常监督执纪,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使纪律始终成为新征程上带电的高压线。
坚持历史担当。党的二十大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党的二十大所提出的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为我们在新征程上适应时代要求指明了方向。
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必然要求担当作为。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民政各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非常繁重,我们要用铁的肩膀负起该负的责任。要按照稳住经济大盘一揽子部署要求,做好因灾因疫遇困群众救助帮扶,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社会组织、社区、民政服务机构就业,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完善儿童福利机构监管制度,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社区服务功能,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要落实慈善法要求,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要落实党中央对行政区划工作的领导,实施好《地名管理条例》。要积极推行惠民殡葬,提升婚姻登记便民服务水平。总之,要把涉及老百姓利益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办好。民政领域的党员干部要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做战士而不做绅士,敢于亮剑、敢于站出来说话、敢于表明态度。要善于综合运用思想教育、监督管理和激励保障等措施,引导党员干部认识到“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群众解愁”是天职,不担当、不作为与党员干部标准格格不入,从而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让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贯穿新征程全过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