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上海:健全体制机制
2012年上海市卫生局推出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卫生局提出,每个医院都要设立医务社会工作部门,必须要有专门的人,社工的比例和床位的比例都有很明确的规定。
自此,上海所有的优秀社工毕业生进了医疗机构,归属什么部门都有明确的规定,现在大部分归入行政管理部门。卫生局组织培训,培训完以后纳入医院的考评体系,如果考试合格,还颁发紧缺人才证书。
整个上海的氛围是很不错的。首先是重视。民政局、卫计委、医院都很重视,而且非常尊重他的专业性。其次是机构的宽容。社工在医院里,医生护士非常配合,整个团队帮他一起做,社工能够融入体系。当然也要以医院的问题为导向,以需求引导为本。再次是建立晋升通道,外面考的社工方面的证医院承认,在外面考的一个中极职称,就给升一个中级职称。
李嘉诚基金会:治疗团队核心
死亡质量是医务社工大有作为的领域。
癌症中末期需要开展宁养疗护,或者叫临终关怀。我们用团队工作的方法,重点是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国际上来讲,纾缓治疗的团队里都把社会工作者作为核心人员。社会工作者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还要做资源协调,在团队中扮演支持者和政策推动者等等。要具备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纾缓治疗与临终关怀这三个功能,才能满足这个岗位的要求。
在第二个五年,我们要建立一套完善适用的宁养社会工作的培训体系,推动目前宁养社工服务在社会各界得到广泛的认可。我们希望能够成立一些专业团体,促进其他相关专业的合作。
山东省立医院:社工加义工
以医疗救助项目为切入点开展社工活动,社工来源包括实习社工、购买的社工以及爱心企业赞助的社工。在社工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了志愿者的优势,开展专业服务。
志愿者大部分是医院退休的职工,如何让他们帮忙而不添乱呢?由社工定期进行培训,并且科学合理地设置志愿者岗位,明确职责。到目前为止,该院注册志愿者已经有3150人,设置的志愿者岗位35个,支援服务队30个。在多项医疗救助当中,志愿者都走在了前列。
医疗救助是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内容,来自临床的实践证明,医疗救助是医务社会工作的一个突破口,也是解决贫困病人首要的需求。医务社会工作又是医疗救助利益最大化的一个保障。这是一个创新的服务模式,将架起医患之间的桥梁,反过来推进医务社会工作和志愿者工作的发展。
河南胸科医院:多领域服务
医院社会工作部的工作内容,涵盖了几个大的方面,包括:第一,医疗网络的建设。基于先心病筛查的需求,建立了一个广泛的医疗协作网。第二,医务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小儿心脏外科。医务社工深入到病区,疏导他们焦虑的情绪。第三,费用监控。出院结算,是由医务社工全程陪同的过程。第四,社区服务。每周一次社区巡诊,对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讲座,走访独居老人家庭,对社区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成都:多主体开展工作
成都市社工协会在2013年推出了地震伤员的社工服务项目。采用社工加志愿者的模式,提供专业保障。前期进行了心理干预的培训,为社工和志愿者进行了培训。为7名伤员提供了专业社工服务,以专业理念引导伤员与家属之间资助及互助,同时链接社会资源助力伤员康复,并且有专业督导持续跟踪服务。
成都市慈善总会委托成都社区服务中心,在成都戒毒所开展了社工服务。工作重点放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针对戒毒人员家庭状况的评估,了解戒毒人员家庭是否有老人和儿童需要给予帮助。第二阶段是入驻单位,第三阶段是返回社区的跟进。
慈善事业发展办公室的发展重点是慈善进医院,把慈善和医院联系起来,具体做法包括建立共同的志愿者服务站。
今年春节以后,成都市文明办、成都市慈善事业办公室、成都市社会工作协会、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等将举办医疗救助与医院合作研讨会,邀请医院一起探讨,怎么运用更多的社会资源,把医疗救助做好,支持医院社工专业发展。
(以上案例整理自“2014全国医疗救助与社会工作研讨会”代表发言实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