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全国人大代表刘丽建议: 多管齐下解决社区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
“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作出了非常详尽的安排与部署。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市丽行公益慈善会发起人刘丽,今年带来的建议,正是关于多管齐下解决社区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0年开始,刘丽陆续将自己辛苦攒下的大部分积蓄资助给了贫困学生。十多年来,她资助过的孩子有上百人,其中固定资助的孩子就有53人。
在她的影响下,数百位好心人加入了她的爱心团队。如今,刘丽发起并建立了厦门市丽行公益慈善会,专门帮助困境中的儿童、老人。
“人人家中都有老人,人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刘丽表示,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全社会应大力弘扬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她开办的企业位于某社区中,得知社区养老服务紧缺,刘丽主动带领员工发挥专业特长,每周定期开展足浴、推拿等志愿服务。
“给老人们掏掏耳、泡泡脚、按摩一下,老人们身体能舒服些。”在带领员工投身志愿服务的同时,刘丽还通过公益慈善组织,发动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医生等专业人员,到社区开设讲座,免费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传授健康养生知识。
“如今社区养老机构参差不齐,可持续发展能力弱,老年人获得感不明显。”在实际工作中,她早已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当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人,根据抽样调查,60岁以上老人住养老院比重仅为3%,绝大部分老人都在家养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机构,对老有所养、老有所护,尤为重要。
“现在就存在服务人员短缺,专业化水平不够,服务能力跟不上需求的情况。”刘丽介绍,“有些地区政府的补贴资金发放简单、粗放,精准性不够,这让真正参与进来的社区养老机构很难获得政府补贴。”
同时,开办社区养老机构需要土地、房屋、水、电、气等配套设施,这都缺少政策支持。“开办社区养老机构,实际上是专业的工作,然而当前社区养老服务,基本以行政推动为主,专业化指导得不到充分体现,管理的标准化、服务的人性化往往被忽略。”
因此,刘丽建议,多管齐下,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加快解决社区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在人力方面,刘丽认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社区养老机构用工不足的问题。“有很多年龄大的女工因为看中工资高而倾向于做育婴师”,因此,她建议,对大量高龄的女工进行岗位培训,让她们成为护理师,到社区养老机构工作,这样一来,也可以延长她们的工作年限;通过校企合作,让大学生进社区,既解决大学生实习难的问题,也帮助大学生真正了解社会;用好社区闲散资源,利用适当待遇,吸引社区内身体健康、有一定体力劳动能力的退休同志到社区养老机构服务。
“目前国家对养老院有成熟的床位补贴政策和初始建设补贴投资,一些地方对智慧养老等有一定的资金扶持,但对我们社区养老机构,支持还不够。”
在资金方面,刘丽建议综合考虑社区老人数量、服务内容,对社区养老机构针对性地出台补贴政策;允许社区养老机构适当开展市场化经营,如陪护、中医按摩、推拿等,补充自有资金;政府引导社会公益资金进入社区养老产业。
当然,想要真正解决问题,离不开政策引导。在政策方面,刘丽希望民政部门能尽早制定社区养老机构建设、运营的规范和标准;城建规划部门做好统筹规划,在新的小区留出社区养老机构场地及配套设施,分批次在老旧小区,征用公共产权房屋为社区养老机构专用场地;加强市政配套设施支持力度,协调消防、水、电、气等部门,作为公共服务项目,免费或优惠为社区养老机构提供支持;协调税务部门,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记者 周冉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