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82位顶尖社工专家齐聚四川农业大学研讨灾害社会工作
5月12日,在汶川512地震九周年之际,“5·12&4·20川震”灾害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灾害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台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以及社会工作一线组织的82国内社工专家齐聚一堂,就灾害社工这一方向展开了深入地研讨与交流。四川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邓良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邓良基代表学校对与会的领导、专家和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对学校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邓良基指出,四川农业大学地处四川雅安,深受5·12汶川地震和4·20芦山地震的严重影响,开展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既是时代机遇,也是历史使命。10年来,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承接各类灾害社会工作服务项目20余项,项目资金近1200万元,服务涵盖灾害社会工作中专业服务、人才培训、项目督导和服务评估等四大主要领域,且在每个领域中均有具有区域乃至全国性影响的代表项目。邓良基表示,希望各位专家、同仁能为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问诊”、“把脉”,助推四川农业大学相关学科再上一层楼,走上“双一流”建设的“快车道”和“超车道”。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徐永祥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主任黎永亮,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灾害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涛相继致辞。他们指出,我国灾害社工和全球相比并不落后,在部分领域甚至居于国际领先地位,但相关学科建设发展和知识体系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灾害社会工作是重建心灵的工作,社工人一定要脚踏实地,把知识、理论与实践牢牢结合。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能够推动我国灾害社工学科理论更进一步。
主论坛上,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王思斌作了题为《开放视角下安全-发展取向的灾害社会工作刍议》的专题报告,从灾害作为复杂自然-社会现象综合应对、安全和发展作为灾害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及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在介入灾害问题中的专业性与开放性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华东理工大学徐永祥教授从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与大家一起就《中国灾害社会工作:行动、理论与研究的若干问题》进行了交流。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张和清以为期九年“映秀母亲”和“山里码头”灾害社工项目为例,带来了题为《中国灾后社区重建的结构困局及其出路思考——以绿耕灾害社会工作实践为例》的报告,反思灾后社区重建的出路。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史柏年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陈涛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古学斌副教授、台北大学陆宛萍副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分别就灾害应对中社会工作的角色定位、功能导向、关系处理、模式构建等议题进行了专题报告。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里,重点围绕灾害社工“复旧·复兴”以及“自助·公助·共助”两大主题,以法学院副院长朱雨欣、社工系主任齐华栋为代表的四川农业大学教师分别就灾害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知识生产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回应。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参访了四川农业大学在4.20芦山地震中建设的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点:“上里社区服务中心”和“绿耕·川农·中大·香港理工·上里社工站”,对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在灾害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灾害公共社区建设、灾后本土组织培育等方面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四川农业大学在灾害社会工作领域具有较为典型的专业特色和区域优势。
闭幕式上,陈涛代表会议主办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灾害社会工作专业文员会、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作致辞。他谈到,研讨会上看见了社工人不忘初心、一心服务灾区的大爱精神,也看见了社工人全力推动灾害社工学科理论发展的努力。希望每位社工人都能更多地聚焦灾害本身的研究,加强对灾害干预的分析,思考更好的社工介入方式,力争推动我国灾害社工更进一步。(通讯员:龙泓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