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以多元创新实现社区善治

2023-06-08 09:23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近年来,泉州市大力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社区人才队伍建设、“五社联动”等方面持续发力开展多元创新,取得明显成效,为实现“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名城提供了有力支撑。

坐拥晋江、安溪、惠安等全国经济百强县的泉州市,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齐头并进。近年来,该市大力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社区人才队伍建设、“五社联动”等方面持续发力开展多元创新,取得明显成效,为实现“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名城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好政策、好机制提升组织力

泉州市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到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开展村(社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行动,积极推动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全覆盖。该市还建立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包联网格、走访群众的“街巷长”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共建共享、关爱帮扶、志愿服务等活动。2023年,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在全市范围内选取30个城乡社区开展“共建共享”社区治理创新项目建设,每个项目给予10万元市级财政经费补助。

此外,泉州市在城乡社区推行近邻服务“三项清单”制度。村(社区)“两委”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以及召开党员代表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辖区居民在养老、托幼、教育、健康、文体等领域需要解决的共性类和个性类需求,形成居民需求清单;统筹整合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下沉城乡社区的各项惠民政策、资金、资源、项目,优化整合辖区内社区组织和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在人力、技术、场所、设施等方面的各类服务资源,形成社区资源清单。村(社区)“两委”根据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形成“常态化项目+特色化项目”相结合的服务项目清单,将“党建+邻里中心”作为社区近邻服务的统一“出入口”,定期向党员群众发布并组织开展服务项目。

泉港区福炼小区是企业生活小区,2022年6月设立福炼社区居委会。社区开发了集积分管理、社区动态、邻里中心、志愿招募等6大板块于一体的“红色积分”便民服务网络平台,提升党员群众参与社区事务和公益项目的覆盖面和便捷度。同时,福炼社区梳理确定7类35项的积分内容和相应分值,落实积分兑换政策。这一举措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居民陈女士每天自发前往容易拥堵的学校路口维持交通秩序。“前段时间,她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来兑换学习用品,进行了‘付出才有回报’的言传身教。”福炼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刘华平说。

以队伍建设保障执行力

近年来,泉州市严格规范选任聘用、完善薪酬体系、加强教育培训,推动社区工作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泉州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各县(市、区)按照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的标准配备社区工作者,并根据区域规模、人口数量等因素,实行总量调控;鼓励社区工作者考取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参加“泉州市乡村(社区)振兴人才学历提升计划”等学历教育,提高履职能力。

在社区资源发掘和队伍打造方面,泉州市重点发展为民服务、养老照护、公益慈善、文体娱乐等领域的社区社会组织,提出“每个城市社区、每个农村社区分别拥有10个、5个以上的社区社会组织”“每个社区至少建立5支志愿者队伍,并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目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机制,围绕老年人、青少年等,提供专业化、高质量、创新型的服务。

在安溪县凤城镇东岳社区,有很多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老年人。为此,东岳社区成立以社区干部、退休党员、律师等15人组成的邻里互助帮帮团。成立至今,帮帮团已协商调解矛盾12件、帮助解决问题8件。东岳社区与先声社区交界处的圳顶巷开展路面改造时,先声社区居民阿初(化名)和东岳社区居民谢青(化名)发生纠纷。得知这一情况后,社区帮帮团火速赶往现场,与老党员一道走访街坊争取其支持和理解,并联系社区律师帮忙制订调解方案。经过反复沟通协商,路面改造得以顺利进行,这两家人也化干戈为玉帛。

以民主协商增强凝聚力

近年来,泉州市着力推动各村(社区)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或居民公约,建立阳光议事厅、社区听证会、民事协商会等社区议事制度,深入开展小区自治、业主自治、楼院自治,全面推行“微协商微议事”机制,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协商民主实践。泉州还加快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打造居民有效参与社区事务,设施完善、服务便捷、运作高效、居住舒适的智慧社区。

惠安县崇武镇前垵村开设了“党员直播间”,不定期开展党员直播活动,让党员群众、侨亲乡贤、企业家等了解并参与村里的各项重要工作。经过集思广益和民主协商,该村对高雷山南岸杂乱无章的渔货堆放场进行整改,建成规模约7600平方米的特色商业街,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36万元收入;对临海的垃圾填埋场进行整改,引入第三方打造问海文创园、闻海海水游泳馆等旅游项目,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带动了村民就业。

此外,各村(居)还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区名人、非遗传承人的作用,面向居民开办内容丰富、知识实用、形式新颖的文化类课程,并设置文化墙、文化长廊,全面展示社区风采、人文风貌、榜样典型。“前垵村的渔民礼堂是少有的保存完整的老礼堂,我们修旧如旧,将其修缮改造成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其中百姓书房现有书籍5000多册,吸引了很多青少年来此读书!” 前垵村党支部副书记黄亚雄说。(记者   孙彦川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