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终盘点•社工领域10件事

2014-12-22 09:07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现为大家盘点2014年发生在社工领域的10件大事。

1、共青团中央、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中央综治办、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全面推进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

点评: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全面部署、规划、规范青少年社会服务体系、青少年社会工作制度、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的政策文件,该意见从回应青少年服务需求、创建社会制度条件、优化社会工作者系统三方面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制度安排。该意见的发布是我国青少年事业和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将推动青少年事务的专业化发展、造福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率先推进,也将对其他领域社会工作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2、民政部、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实施“大爱之行——全国贫困人群社工服务及能力建设项目”。该项目由李嘉诚基金会资助2000万元人民币,面向全国开展示范性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高层次社会工作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社会工作政策研究与倡导等工作。

点评:“大爱之行”项目充分利用合作双方优势,整合政府、企业、社会资源,调动多方力量参与促进困难人群社工服务和中国内地社工事业发展的进程。全国600多家社工机构参与了项目申报,近50位境内外专家参与项目评审和顾问咨询,29个项目实施省市的社工行政管理部门对项目进行指导监督,110个民政局或群团组织为项目单位提供了财政资金配套和实施合作支持。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充满挑战,但合作双方鼓励尝试探索,不断从模式创新、新科技运用和跨界合作寻找突破口。愿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今日“大爱之行”项目的幼苗可以绿叶成荫。

3、今年3月18日,第八个国际社工日,民政部首次在全国启动国际社工日主题宣传活动。今年国际社工日的中国主题是“弘扬社工精神,服务困境人群”。

点评:国际社工日迎来了“中国季”。这一季,国际社工日首次在中国呈现出政府引领、社会参与,声势浩大、异彩纷呈的局面。全国各地的宣传活动共同勾画出包含政策宣导、榜样树立、理念营销、实务推介、价值认可等要素在内的多维立体画面。这是国际社工日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影响的又一次成功,也是中国社会工作赢得社会尊重、获得更强发展动力的一次重要起航。以国际社工日领衔的社会工作宣传活动对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推进作用将是持久和重量级的。

4、今年3月,国务院发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作用,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社会工作第一次写入国家法律法规。

点评: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发布和实施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必将有效促进我国社会救助事业发展。该办法首次确定了社会工作在国家级社会救助法规中的地位,使社会工作有了合法介入社会救助的依据和渠道。社会工作机构与其他相关部门一起贯彻落实政策,可以在共同的救助活动中传播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从而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及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的更多了解。该办法的实施也可以促进社会工作本土化经验的总结,特别是在制度框架内为困难群体、底层群体服务的经验总结,进而大大促进我国社会工作发展。

5、民政部实施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支援计划。这是民政部作为社会工作业务主管部门,首次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支援计划。

点评:此次支援计划有五个特点:一是这是我国在灾害救助社会工作领域开展的第一个中央与地方联合的对口援助计划;二是通过此次计划,检验和探索我国灾害救助的跨省支援机制,积累灾害社会工作经验模式,推动云南当地社会工作发展;三是建立“鲁甸社会工作服务平台”,整合民政系统的救灾、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职能,促进社会工作引领灾区的社会服务;四是建立社工实务服务与理论督导学习相结合的机制;五是开拓了社工服务的范围,跨部门、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开始得到尝试。今后此次计划在社会组织的项目对接、信息管理、科研等方面如何发挥作用,值得继续观察。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姜妍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