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中山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山启创”)地区执行总监吴俊映的朋友圈特别热闹:
3月21日,在第六届广东省“岭南社工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她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社工;25日,她带领团队在中山市社工宣传周亮相,带来的有机康复园种植的蔬菜被市民一抢而空……
而另一方面,她所处的社工行业薪资水平低、离职率高,却仍是长期挥之不去的尴尬:一线社工税前月薪普遍在3000元左右、社工机构人员流失率约15%-20%、社工职业上升空间狭小……
2009年,中山正式启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截至2016年底,中山每万人有持证社工12人,居全省第一。但在这座城市开展社工服务8年后,社工机构纯粹依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已经显现出众多问题,亟待探索出更多“造血”途径。
4年间持证社工人数增8倍
2006年,吴俊映考入岭南师范学院,成为该校首批社会工作专业的45名学生之一。“转专业后还剩下38人,2009年开始寻找实习的岗位。”在她的回忆里,2009年网上还很难找到社工机构和社工项目介绍。
而在她实习同一年,中山刚刚确定了3个试点镇区和2个试点单位,正式启动社会工作试点,那一年全中山持证社工仅有152人。
2010年吴俊映毕业后在深圳工作,2011年来到中山西区。“驻扎社区初期,社区居委会对我们工作比较抗拒,以为社工是抢走他们的工作饭碗。在社区推广服务时,居民也将专业社工与普通志愿者混淆,不信任我们的服务。”她相信,改变误解最终必须依靠专业的社工服务。
一次家庭纠纷调解工作,让吴俊映有了用武之地。“有对夫妻因财产问题引发矛盾,鉴于其丈夫有暴力倾向,我们为调解面谈制定了一套预防办法,对暴力行为采取隔离和心理介入,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吴俊映说,这套办法随后不仅控制住了面谈现场,而且也避免了警力介入,令社区工作人员刮目相看。
过去几年来,越来越多社工与吴俊映一样,针对各类社会问题提供专业解决方案,社工的专业性逐渐得到社会认可,中山的社工也步入高速发展期。2012年中山正式确立社工发展基本框架,明确了以政府购买作为社工服务项目的主要运作形式。这一年全市就有253人通过社工职业水平考试,超过前4年通过人数总和。而随后4年里,全市持证社工人数从2012年490人大幅攀升至2016年底3889人,总人数增了8倍之多。
这4年,吴俊映和中山启创也迅速成长。“2011年起我们先后为西区9个社区、南头4个社区提供社工服务,西区是核心业务区。”吴俊映说,2011年西区全区工作只有2人负责,而如今整个中山启创有65名社工,负责西区、南头、古镇三个镇区,光是西区便有35名,衍生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工疗站及有机康复园”两大实体项目。
就在几天前,吴俊映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中山启创社工招聘信息,公开招聘3名助理社工和1名残疾人服务干事,税前薪酬均在3000元左右。“此次招聘是南头镇项目拓展带来的人员需求,也是弥补一名去了深圳的同事带来的岗位空缺。”吴俊映说。
“中山启创并没有出现离职现象,社工在岗基本稳定。”不过她也坦言,多年来中山一线社工工资维持在3000—4000元,不对等的薪资报酬确实也令一些社工机构出现频频离职的情况。
5年前社工薪酬标准沿用至今
事实上,中山早在2011年便在全市24个镇区设立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即社工站),发挥社工在各领域中的作用。民办社工机构也从2011年的8家,发展到2016年底68家,吸纳了500多名一线持证社工就业,其中8家机构已经登记成立近5年以上。
“多年来,随着社工服务项目的普及,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治理职能。”中山市蓝天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蓝天使”)总干事谭文彬说,如今蓝天使既承担着社工培训、特殊社工服务和组织志愿者工作,还承接了政府公益外包项目。
“比如3月份西区 第三届公益文化节 和 学雷锋服务集市 ,蓝天使都参与到了活动组织和统筹工作。”谭文彬说,社工既有专业型人员,也有活动策划型,“但是,社工薪资水平却没有跟随任务量一并提升。”
“海外的社会工作者有很高的社会定位,社工与医生、律师一样收入不菲,而国内社工行业还处在初级阶段。”谭文彬说,此时多数社工机构的骨干力量,多来自有经验的志愿者,“毕竟如戒毒、社矫等特殊领域社工服务项目对经验的要求很高,有多年经验的志愿者得到薪水报酬,服务工作也能从 情感驱动 转变为 职责驱动 。”
如今在蓝天使工作的社工阿Cat姐,有超过十年的志愿者经历。“转投成为一名职业社工后,一份薪水让我从 我想去帮助他人 变成 我有责任帮助他人 ,但工资实在太低了。”但是她未透露具体的工资收入。
记者查询发现,截至2016年底,7年时间里全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累计资金达1亿多元。而按照2012年中山市出台的《中山市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规范指引》(以下简称《规范指引》)规定,人员薪酬经费应占项目经费60%以上,根据不同的社工专业职称等级,设有从3000—6500元的平均薪资标准。目前,中山3889名持证社工中,3234名为助理社工师,按照《规范指引》规定,他们每月平均薪酬标准只有4000—4500元。
“仅靠政府购买项目的经费,社工机构可能连3000元的最低薪资都很难维持。”谭文彬坦言,5年前出台的《规范指引》,如今已经不符合当下的各项成本支出,社工机构必须拥有“自我造血”能力。
“非盈利组织应该拥有一套基于现有服务项目的 自我造血 。”在谭文彬的想法里,当下社工机构的“自我造血”,需要把现有的政府外包服务项目做出品牌,“专业项目既是政府购买的最好理由,也是接下来实现 自我造血 的核心。”
应时刻做好“断奶”的准备
“社工机构的 自我造血 ,需要把品牌服务项目推向市场,主动对接社会资源。”在中山市联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山联合中心”)党支部书记王少婷看来,如今社工机构缺少的是品牌项目和与之配套的专业人才,更缺少的是对行业的全新认知。
2013年起,中山市民政局与市社工委、市委组织部合作,先后主办开展了“博爱100”“红色创投”等公益创投项目,联动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源捐款,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截至2016年,共征集了1000多个公益项目,资助了200多个优秀项目,带动社会捐助资金达2900万元。同时,在社工、社会组织、社区“三社联动”服务机制下,以青少年、禁毒、长者、医务为主的四大社会工作专项领域里,实现了“社工+志愿者+社会资源”的跨专业、跨领域合作模式。
“我认为社工行业并不是简单的 做公益 ,而是整合社会资源,提供社会问题专业解决方案。”王少婷说,2015年中山联合中心承接东区全民公益园项目,打造社工资源枢纽型组织。如今,作为全市五大公益园项目之一,公益园孵化出8个社工机构,包括蓝天使在内的37个机构和项目先后入驻。
入驻公益园的中山市邻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邻舍”),前身是2012年成立的本地慈善组织,它一直坚持衣物回收捐助项目。2015年起,他们开始探索“收集—对接需求”,以衣物“回收—捐赠—循环再生”的可持续发展为项目,通过回收处理家庭闲置衣物,既能捐助,也能把再生纺织品义卖。
“去年全年邻舍在全市11各镇区投放159个回收箱,回收衣物126吨,捐助包括广西、云南、贵州、西藏及广东中山等地12833人,约118吨衣物得到环保处理并循环再生,义卖所得资金还能支持青少年禁毒 朝阳计划 、环境教育课程、公益庙会等衍生项目运营。”邻舍负责人说,公益庙会项目已经实现了与其他公益组织联合商业机构打造资源对接平台,扩大了社工服务范围。
“打通社会资源需要社工机构转变发展思路,社工机构既应该有一线专职社工,也要有具备形象设计、品牌打造的市场公关人员。”王少婷说,社工服务打造品牌项目,主动向包括政府、市场推广社工服务产品,将超越传统狭隘的公益概念,这种模式也能为社工机构带来持续的“造血功能”。
对社工未来的发展,王少婷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社工事业离不开政府主导、部门重视,所以已经成立的专家团将继续督促政府有耐心、有决心做好顶层设计。但另一方面,社工机构要做好政府购买 断奶 准备,必须把社工项目回归社会,在整合社会资源过程中实现自我造血。”(南方日报记者 李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