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 提供精细化民生服务

2020-09-24 10:14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今年以来,广东省广州市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机制,狠抓落实,使社会工作在精细化民生服务中发挥了更大作用。

今年以来,广东省广州市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机制,狠抓落实,使社会工作在精细化民生服务中发挥了更大作用。

强化党建引领,打造服务品牌

充分发挥广州市社会工作行业党委的主导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社会工作服务全过程,打造广州社工“红棉守护”党建服务品牌项目,及时为社区困境群体和一线医务人员及家属全方位开展服务。印发《广州社工“红棉守护”党建服务品牌提升方案》,推动出台《广州市社工服务站公共防疫应急服务标准》《广州社工红棉热线服务规范指引》等文件,设立“广州社工红棉守护助困基金”,利用社区捐赠站点、社区基金和“广州公益时间银行”等平台广泛吸纳心理、应急、卫生等领域专家组建广州社工“红棉守护”行动专家库。据统计,广州市开设了237条“广州社工红棉守护热线”,累计投入接线服务社工超4万人次,线上服务约110万人次,线下服务约200万人次,在舒缓群众心理、提供应急服务、链接爱心资源、促进社会稳定方面,解决问题10万余个。

开展专题培训,推动政策落地

积极组织社会救助、社会事务、养老服务等方面的社工骨干,以及有关法律、社会组织管理等领域专家共同组建政策宣讲团队,围绕特殊困难群体救助服务,面向全市社工服务机构负责人、社工站负责人、一线社工等,连续开展6场政策法规专题培训,累计培训800余人,全面提升了社工从业人员对政策法规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制定标准规范,促进精准服务

印发《关于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社工服务的方案》,发动全市社工站摸清摸细低保低收入对象、特困人员、留守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底数,全面掌握其基本信息与服务需求,按照“一人一档”建立起全市六类特殊困难群体服务台账。加强与镇街、村居的沟通联动,落实“一社区一社工”制度,定期统计、总结、反馈服务情况,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力推民政兜底对象社工服务全覆盖。制定特殊困难群体服务分级管理标准,对困难群体的需求评估、服务频率、服务方式等,分级分类设定标准,形成了动态跟踪需求、强化分级探访、突出个案管理的服务模式,为特殊困难群体精准提供政策普及、资源链接、心理疏导等精细化服务。据统计,全市社工站平均每月服务六类特殊困难群体超5.4万人,月均服务近12万人次。

强化监督管理,推动行业发展

健全完善集中整治、日常督查、行业自律为一体的常态化监督管理体系,持续推动社工机构、社工站健康有序发展。印发广州市社工站及承接机构专项检查通知及工作方案,对全市160个社工站及76家承接机构开展集中全面的检查、整治工作,对专业服务、内部治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中整改。组建督查工作小组,每季度通过定期抽查与随机暗访形式对全市社工站开展常态化实地督查活动。今年以来,督促社工站完成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特殊困难人群服务、疫情防控等方面问题整改。指导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出台行业自律管理“1+3”文件,制定工作指引,明确建立自律管理委员会,对失信会员实施黑名单动态管理,对诚信会员给予激励和表彰,大大提升了行业自律水平,实现规范有序发展。

完善项目目录,推广应用社工服务

广泛征集政府有关部门、群团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及社会公众对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需求。及时组织项目评审并报市政府同意,于今年8月向社会公布了《2020年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目录》,设立65个项目,主要囊括了老年人服务、妇女儿童服务、青少年服务等10大类别,大力推动社会工作有机融入社会治理、民生保障息息相关的多个领域。按照有关规定,对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定期更新并向社会公布,鼓励更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纳入目录统筹管理,推动各领域、各系统社会工作全面发展。

  • 关键字
  • 责编:王晨宇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