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小芬个人照
讲述人:蓝小芬,厦门市海沧区福德督导师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社会工作师,从事社会工作7年
从大学读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开始,我们在专业课上总是被灌输着“助人自助”的基本原则,对国内外影视节目中的一线专业社工表现的工作价值和职业操守都十分钦佩。但是,在真正从事社工这份职业之后,遇到亲友问我们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时候,也会触动我去认真思考——什么是社工?社工要做什么?我要做成怎样?
新征程·出发
——“小蓝社工,下一次亲子志愿服务我们一起去关爱社区空巢老人吧?
——“这个主意好!我们看看什么时间坐在一起讨论讨论志愿者活动吧!”
刚入职机构的时候,我被分配在“一人一岗”的社区关爱服务站的岗位上,“四点钟学校”是项目中的重点服务内容。面对一个刚刚启动的新项目,偌大的社区办公楼、空荡荡的活动室里冷冰冰的桌椅是我新伙伴。那时候自己时常抱着招募宣传单,在书院门口的广场上向放学回家的孩子发宣传单。虽然过程不算顺利,也会被误会是培训机构来的,但经过多番解释,最终还是成功招募到了我的第一批“四点钟学校”的服务对象。
随着后期服务知晓率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双职工子女加入到“四点钟学校”。相信做过“四点钟学校”的都有感受,并不是制定好时间规则就可以让学生们都准时在六点前离开“四点钟学校”的,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社工与学生家长取得良好互动,为我们在志愿者挖掘和亲子活动活动招募打好基础,家长志愿者也积极在课堂秩序管理和学生习惯养成上提供了很多帮助。
“四点钟学校”的管理和延续,既是挑战,也是契机。自从“四点钟学校”的服务全面铺开之后,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四点钟学校常规服务——入户走访调研——重点个案挖掘——同质性小组开展——亲子创工坊品牌活动——亲子志愿者反哺社区服务”的模式。我们一边打造“亲子创工坊”品牌服务的同时,一边在日常走访中挖掘出“有需求”的个案服务。许多服务对象由最初的“接受服务”转变为“提供服务”,尤其是关注社区困弱群体,由此一支“亲子志愿服务队”实现了“助人自助、志愿服务”的服务目标。
再学习·坚持
——“小蓝啊,昨天去参加关爱中心的活动,怎么没看到你呀?”
——“感谢您来参加我们的活动,我昨天进岛去参加社工培训啦!
”在社区做一线服务,除了需要不断创新,更重要的是扎根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源源不断向外输送能量。因此我们需要经常及时“充电”来提升服务技能和增强职业信心。
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在机构例会中加入了“社工小课堂”的环节,主要是由本项目的社工轮流分享相关知识。遥想当时,在台前向同工“授课”确实是莫名地紧张:每次轮到自己分享的时候,都会经历着紧张地选题、紧张地备稿、紧张地主持、紧张地聆听同工的点评。现在回想起来,每一步都是历练,感谢勇敢的自己,感谢当时给予鼓励的可爱的同工们。
除了每周例会和机构定期提供的培训之外,“走出去”是我们的进步的信念。开始入职之时,机构组织我们在深圳六家党群服务中心、广州三家优秀家综项目以及厦门七家社区书院参访学习,在取经的同时,不仅可以对自身项目进行反思和改进,也可以不断提升个人实务能力。
厦门市社工协会每年都会邀请社工业界资深的老师、行业督导等针对不同服务领域开设不同的课程,除了针对一线社会工作者开设的继续教育课程,同时还开放了厦门市督导员培养课程以及继续教育课程中十分抢手的旁听席位。这些学习资源不仅能收获到社工前辈和“大咖”们实打实的干货,也能在培训的过程中及时记录自身的所学所思所感,经过消化之后变成自己成才的健康“养分”。
记得培训的时候,有位社工老师问在场学员:“学习会不会痛苦?”答案是肯定的,认真学习的时候是痛苦的,也是满足的。有效学习可以促进我们思考,所谓的“盲区”在讨论之后可以变得豁然开朗。在不断的学习中武装自己,会让你不断地进步和变得优秀,从而成为更有力量的社工人。
在助人·改变
——“小蓝姐姐,我要怎样才能和你一样当社工啊?”
——“你想做社工啊,你先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报考社会工作的专业吧!”
在每一年社工项目结项和评估的时候,我们总是要反思:服务对象的改变是什么?服务对象对社工服务的认可也是社工不断前进的动力。
服务对象林语(化名)是单亲家庭,因为爸爸一直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对她进行陪伴和监督,但是她有不错的自制力和学习成绩。经过多次的入户探访和专业关系的建立,林语爸爸对社工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非常支持女儿加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中,不管是关爱困弱群体还是组织活动,林语都积极参与其中。尤其是在协助开展亲子活动的时候,我都能感受到林语心里对其他孩子的羡慕和失落。
在项目第三年“六一”的时候,林语已经在读六年级了。当时我准备开展亲子沟通与教育相关的主题活动。为了给林语一个惊喜,我与她爸爸做了多次沟通,毕竟是孩子人生中最后一个“六一”,如果爸爸可以陪她一起参加活动的话,相信孩子也会会很开心的。或许是我的坚持和真诚打动了林语爸爸,临近活动开始的时候她爸爸真的来了。那是林语和爸爸第一次在一起参加活动,也是最开心的一次。在与父亲互动的环节,她在父亲的怀里抽泣,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她说她永远不会忘记生命中遇到过一个这么温暖的社工老师,她希望自己长大了也可以做一名社工,去帮助更多的人。
听到她这句话,我是蛮触动的,原来我们用心地为服务对象做的一点小事可以让她们这么幸福。即使未来她可能忘记了这次活动,但是她与父亲关系已经在那时开始改变;即使父亲不善于表达,但女儿也同样感受到百分百的父爱。
结语
社工路漫漫,很多社工难免会产生职业倦怠期或者对这份工作的意义产生质疑。这个时候,实用的工作方法、系统的学习教育、坚定的团队支持、长远的职业规划、明确的社工初心以及夯实的实务能力都可以让迷茫的社工们重拾信心,携手前行。
虽说目前国内的社工专业化道路布满荆棘,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从自己这小小的“个体”开始有意识地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整个社工专业的发展也会更加顺利。请记住,我们都要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