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京答记者问 讲述慈善榜背后更多故事

闫冰 2015-04-29 09:13   公益时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4月28日,中国(2015)慈善榜在北京水立方发布。在发布会之前,中国慈善榜主办单位负责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公益时报》社长刘京参加媒体交流会,跟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新华网、社工中国网、公益中国网、人民政协报等几十家媒体记者见面,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现场答复,揭开了慈善榜背后的诸多“秘密”。

刘京答记者问

刘京参加媒体交流会答记者问

新华网记者提问:2015年,慈善榜有哪些新变化?

刘京:这个榜单从开始到现在已经是第12个年头了,每年的榜单都有新变化。2015年,除了中国企业家慈善榜、企业慈善榜、明星榜以外,还有基金会的榜单它包括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公募基金会我们着重筹款的数额,十大公募基金会筹款额几乎都在一个亿以上,筹款最多的是中国扶贫基金会超过6亿,因为公募基金会的筹款按规定要支出上一年度的70%,所以我们主要列举了他筹款的数额。另外是十大非公募基金会,对于他们我们更看中他们的支出,十大非公募基金会支出的额度也是逐年上升,2014年度支出最多的是老牛基金会1亿8千多万元。

而中国公益领域也有一个变化,过去很多慈善家把钱捐出去就可以了,但现在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这些慈善家他们的捐赠由过去关注的"看得见的苦难",转化到到关注社会更多问题、关注社会创新,他们更主动,参与意识更强,成立自己的非公募基金。比如说许荣茂准备退休后打算全身心做公益;牛根生裸捐以后,整个家族都投入公益事业。

公益中国网提问:慈善榜每年的热点是首善,那么首善是如何推选出来的呢?

刘京:核心的标准有两个,第一,毋庸置疑是看上一年度的捐赠额度,而且并不是承诺捐赠,而是实际到账数目,这更像是硬实力。第二是软实力,首善一定要能发挥榜样的作用,不单单是捐钱,而是公益方式、他的影响力,这些都是衡量标准。而我认为,比起捐多少钱,一个人的公益方式、公益理念和影响力,某种意义上来说更重要。

社工中国网提问:我发现榜单上互联网企业捐赠排在了前面,对于这个趋势你有什么看法呢?

刘京: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三个阶段,第一是创业阶段,第二是自身的壮大,到了第三个阶段,才是企业公民阶段,除了做好企业,他们开始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开始在公益慈善领域发挥作用。所以阿里巴巴、腾讯、京东这些互联网企业,都在经历了起步、壮大之后,开始越来越重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这是一个趋势。

亚洲联合卫视提问:如何能培养全民公益的习惯?

刘京:这个理念非常好,我们作为公益媒体,也一直在推行"人人公益"理念。我们的中国慈善榜,最核心的特点是什么?是用数据说话。一个榜单背后的意义,更在于榜样的力量,希望能通过首善、慈善家、慈善企业和慈善明星的带动,传播公益理念,最终实现人人公益的美好愿景。

人民政协报提问:怎么区分捐赠是来自企业家还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捐赠?

刘京:我们的数据来自严谨的核实和评审流程,但是你提的问题非常好,企业捐赠中可能有个人部分也有企业的部分。那么一个企业的捐赠,如果慈善家个人绝对控制的,可以代表他个人;如果他自己不能完全控制,肯定就是以慈善企业整体的名义出现了。但是两者都有的前提下,我们也征求慈善家本人的愿意,要核实确认。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