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父母因疾弃子 检察官社工接力救助送回
“我们正在联系山东一家不错的聋哑康复治疗中心……”当王敏检察官近日接到这个消息后,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今年1月12日,一名中年妇女哭着到海淀羊坊店派出所投案自首,“是我扔了我的儿子……”妇女哭得痛不欲生。
一个月后,当海淀检察院承办该案的王敏检察官见到这名妇女时,她仍是泪眼婆娑。
“怎么回事,你慢慢说。”王敏劝慰着妇女。
原来,妇女姓杨,今年31岁,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与丈夫孔某结婚后,两人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2011年6月,大女儿的降生打破了这份平静——本应是喜事,但女儿出生后即被诊断为先天性失聪。一家人举债20万余元,为女儿凑够了人工耳蜗手术治疗费用。手术后,女儿还需要进行常年的语言恢复训练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开口说话,这笔后续费用和之前所借的手术费用,迫使孔某常年在全国各地打工。
2013年12月,杨某又生下了二女儿,幸运的是二女儿是健康的。本以为苦尽甘来,2014年年底,杨某又怀上了孩子,转年,儿子降生,厄运再次降临在这个家庭,儿子出生后又被诊断为先天性失聪。而此时大女儿的手术费用尚未还清。
之后的一年,杨某在家中照顾年幼的三个孩子,丈夫孔某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费用和孩子的治疗费,四处奔波打工,可惜离凑够治疗小儿子的钱依旧遥遥无期。
杨某渐渐陷入了绝望,她脑中萌发了把小儿子送到北京,让好心人捡走并抚养的念头。
去年11月12日,杨某背着家人,自己带着小儿子坐火车从山东来到北京,把孩子遗弃在海淀区会城门东路人行道处。她躲在一边默默流泪,直到看到有一名男子把孩子抱走,杨某才坐火车回了山东老家。
“我感觉整颗心都扔在了北京,孩子在哭还是在笑,孩子饿了还是渴了,孩子的脸一直在我脑子里……”痛苦的杨某最终选择了自首,希望找回孩子。
王敏立即先寻找孩子,很快得知杨某的儿子在清河儿童福利院;杨某投案自首时带的大女儿,则被安置在未成年人救助中心。两个孩子都需要持续治疗。
王敏需要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处理决定。最终,在2月14日,王敏作出无逮捕必要不批准逮捕的决定。第二天,王敏见到了杨某的丈夫孔某,对孔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孔某和杨某都保证:今后再苦再难,也不会抛弃孩子,并且会尽力给孩子治病。
案子结束了,但事情远没有结束。王敏把案情汇报给院领导,希望能进一步救助这个家庭。主管检察长潘度文第一时间以个人名义对这个家庭捐赠了救助金;杨新娥检察官通过“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申请到2000元的“新起点”小额爱心资助款,又通过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申请到2000元的救助资金;王敏则提议孔某在网上发起众筹,为孩子募捐,截至3月23日,善款已达到38016元。
但如何让这一家人返回山东老家后,能获得持续的帮助?王敏联系相熟的社工李涵想办法。通过李涵与山东当地的花城社工联系,着手为其联系山东当地条件较好的聋哑康复治疗中心,帮助孩子进行康复治疗等相关事宜。
临回山东前,杨某和孔某又来到海淀检察院,除了感谢之外,他们再次承诺: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养育成人,不辜负检察官们的恩情和社会的关爱(本报记者 高健 通讯员 孙春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