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超大城市社区治理的“朝阳答案”

2023-01-12 09:48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区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事关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去年以来,北京市朝阳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以体系建设为关键、以精细治理为基础、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着力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区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事关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去年以来,北京市朝阳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以体系建设为关键、以精细治理为基础、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着力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夯基础——

从“体制构建”向“体系构建”转变

为进一步促进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共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朝阳区探索构建党建引领“六位一体”社区治理工作机制,即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产权单位)、社区社会组织、辖区单位等统筹协调机制,实现了从“体制构建”向“体系构建”的转变,在强化社区治理创新上取得新成效。

潘家园街道松榆里社区松六小区共有4栋18层塔楼、576户居民,常住人口达1440人。作为朝阳区第一批被打造的全要素小区,松六小区于2019年进行了整体设计改造。小区的环境焕然一新了,但楼道堆物堆料、小广告等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了出来,楼门治理逐渐成为社区治理的一项重点工作。

为给居民提供一个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的环境,松榆里社区党委积极发挥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把目光聚焦在楼道这个小小的空间上。探索建立“空间认领二三事”机制,进行空间认领,打开社区治理的突破口。

在楼道治理过程中,社区充分发挥小区居民议事厅的作用,成立楼门文化“头脑风暴室”,将有思想、有见识、有技术的人员吸纳进智囊团,负责对楼门文化的风格、展现手法、呈现形式、内容设计等进行研讨,提出合理化建议,碰撞出火花。居民议事厅收集反馈居民建议,“头脑风暴室”策划具体内容,社会单位和社会组织主动参与和配合,“空间认领”志愿者队伍负责布展和卫生保洁,各类主体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多元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格局。如今,每天都可以在楼道里看到“空间认领”志愿者队伍的身影,他们有的清理楼道、有的粉刷墙壁、有的清理小广告……已成为松六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提能力——

社区治理效能提升算“精细”账

麦子店街道霞光里社区曾是朝阳区数得上的超大型社区,居民有4000多户,社区工作者却只有16人,平均1名社区工作者要服务近300户居民。为进一步强化基层治理工作,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经朝阳区政府批准,近1600户居民从霞光里社区拆分出来,设立了亮马社区。新社区成立以后,平均每名社区工作者服务的居民户数少了约一半,社区工作者为居民服务的时间更充裕了。

记者了解到,朝阳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多年来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新路径,不断推进社区治理向小区治理、楼门治理深化,精细化落实社区治理任务,精准化供给社区服务,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在社区层面,持续优化调整布局、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稳步推进3000户以上且管理有难度的大型和超大型社区调整工作,实现资源配置和社区管理服务任务量与居民日益精细化的社会需求相匹配,通过资源整合优化,让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更加精细化。2022年,朝阳区新设立社区居委会52个。

在小区层面,朝阳区针对老旧小区、商品房小区、保障房小区等多类型并存特点,通过精准对接、分类施策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探索形成了老旧小区的劲松模式、华贸商圈的“四合”模式、北京像素地区的“商住房小区建治理委员会”模式等,构建精准有效的小区分类治理模式。

在楼门层面,朝阳区建立居民楼门微信群7428个,着力将楼栋微信群打造成为联系群众、宣传动员、化解矛盾、议事协商、邻里和谐的平台。以“建组织、搭平台、解难题、促文化、精服务、亮身份、重效果”为思路,完成市级社区楼门院示范点48个,推动社区治理向楼门延伸,把党的领导和政府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楼门。

塑品牌——

让社区治理更有力度和温度

近年来,朝阳区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路径。其中,“社区成长伙伴计划”和“党政群共商共治”品牌已在全区进行全面推广。

针对社区治理碎片化、社工队伍能力不足、社区动员不深入等问题,“社区成长伙伴计划”通过把脉诊断、方案设计、过程指导、总结提炼等方式,在居民、社区、物业、辖区主管单位之间构建起一条共治共商的服务链。

针对一边是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群众办实事,一边是群众不满意、不买账等现象,“党政群共商共治”品牌引导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充分调动了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了政府、社会单位、居民共同治理的目的。截至目前,该区共搭建各级议事平台4294个、网上议事厅1388个,培育各类议事代表约8.4万人,建立“集、议、办、督、评”五步议事流程,通过会议协商、楼院协商、线上协商等形式,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小关街道惠新东街社区惠新里32号楼是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老旧住宅楼,住户中近八成为老年人,且8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此前,小区没有规范的无障碍坡道设施,楼门前的数级台阶和狭窄的小陡坡,给老年人和需要借助轮椅出行的人群造成了很大不便。

在摸清居民的诉求后,社区党委多次牵头组织议事协商会议,协调产权单位、物业单位、街道职能部门等多元主体与居民面对面地协商讨论改造方案。社区通过扩大协商范围、吸纳更多居民参与协商等办法,调动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居民提出的“利用楼内消防安全通道门进行改造”的建议在议事会上达成共识后,社区及时与街道残联、城管办等协商并实地踏勘。在多方努力下,45天后无障碍坡道就改造完工了,困扰居民出行的难题终于解决了。

“社区治理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长期性工作,我们将继续抓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不断夯实社区多元共治的群众基础,不断夯实社区精细治理的工作基础,不断夯实社区专业发展的队伍基础,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打通堵点、严把节点,扎实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朝阳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安 娜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