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内人士看来,产生公益人才困境的主要原因有:教育和培养跟不上,从业环境、发展前景、薪酬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大等。
培养跟不上,全国社工队伍缺口近百万
在今年3月15日“国际社工日”期间,民政部专门提到“我国专业社工队伍还非常紧缺,到2020年,我国要有145万名专业社工,目前还有近百万的差距”。
对于这一点,我市公益创投协会常务副会长、有着多年公益慈善经历的常建东深有感触。
“从这几年南京的公益发展来看,从事公益行业的人才多半来自社会工作专业,不少人经验远远不足,在解决复杂社会心理和个性问题时也欠成熟。”常建东说,这些问题的根源,与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面临人员短缺、结构不合理、队伍不成熟等短板不无关系。
由于公益慈善领域的特殊性,其所需从业人员往往比其他生产性行业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比如,这些人需要对广阔的社会及经济发展现状有深入思考,有发现问题的敏锐眼光,能够设计高质量项目并高效率执行;需要有广泛的社会资源,有足够的办法募集善款,还要有娴熟的财务技能管理好善款等等。
薪资较低还不稳定,公益组织难留人才
“每一个项目都需要专人管理,中心除了志愿者,现有8名专职人员,工资、场所的水电费等各项支出每天就要1000多元,而公益创投资金基本上都是一年,捐助也都是短期,缺少资金是中心最大的难题。”马连平说。
马连平,南京知名公益达人,2013年,他结束了玉树支教工作,回到南京创办了爱心传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如今,马连平创办的机构承接了希望来吧、关爱留守儿童、救助困境儿童、山区孩子支教等项目,这些项目大多是政府购买的服务。缺少资金几乎是每一个公益组织面临的难题,多个公益组织负责人对记者感叹:“公益领域不少从业者不得不面对这样一道选择题:当左手是面包、右手是理想时,何去何从?”
另据了解,公益职业化尚缺乏社会认同也是各地目前的现实。当下,专业化的公益慈善行业才刚刚被发掘,公益并不被认为是一个职业,而仅仅被认为是奉献爱心的行为,而在有的西方发达国家,要想成为公务员,没有公益经历基本上没可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