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时代新人的培养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来看待,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协同育人机制中有着不同的定位和功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机整体。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及时沟通学生情况,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用好社会育人资源。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要切实履行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主动协同学校教育,同时引导子女积极体验社会生活。社会是全面育人的重要支持系统,应完善普惠性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各类社会资源开放共享,同时净化线上线下育人环境。其中,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在协同育人机制中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社区是家庭家风家教建设的天然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社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场域,千家万户在此组成生活共同体。立足社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文明家庭建设,涵养好家教,传播好家风,可以帮助家长用科学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用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营造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全国60余万个城乡社区,是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天然阵地。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开展的“家校社共育领航计划”,探索建立了“社区家学苑”,通过立足社区的家庭家教家风服务阵地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家校社联席制度和服务内容创新,将家校社真正连接,让协同育人有阵地、有队伍、有方法、有内容、有理念,是发挥社区作用的具体实践。
社区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连接枢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落实,关键在于常态化的连接机制。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在协同家校社各方,尤其是各类社会育人资源上有着独有的优势。社区内部的居民、周边的学校、商业、医院、各类育人资源等,都是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将家校社协同育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容之一,可以在社区平台上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有效联动各方,真正实现协同共育。
社区是青少年公益实践的教育基地。每个社区都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一旦被转化为实践育人的课程元素,将彰显出巨大的社会价值,同时,也是解决目前有的青少年社会实践课存在形式化问题的有效途经之一。事实上,青少年进行社会化教育不必舍近求远,社区就是连接个体与社会、引导青少年参与公益、融入社会的资源宝地。社区是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的最好训练场。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犹如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学生是种子、家庭是土壤、教师是园丁、社区是环境。只有种子饱满、土壤肥沃、园丁辛勤、环境优越,充分开发好、利用好社区资源,一定能够在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的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存根(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
原文刊载于民政部主管《社区》杂志卷首语(2023年5月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