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
火德红及小寨安置区专业社会工作阶段总结与展望
根据民政部的统一部署,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于九月十二日进驻鲁甸县火德红镇安置区;之后,又应“鲁甸8·03地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紧急请求于十月八日抽调部分人马进驻鲁甸县小寨镇的甘家寨红旗社区,对两个安置区八个灾民安置点进行灾后重建社会工作服务。
在中国社工协会和云南省、昭通市政府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全体队员齐心协力、发挥专业优势、克服重重困难,与火德红镇和小寨镇党委、政府紧密配合,联合本地社工机构,从心理抚慰、健康咨询、生产自救和孵化培训四个方面全面展开专业社会工作援助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截至十月三十一日,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服务覆盖人群2800余人,策划实施“健康卫士”社区居民健康普查及清洁水源项目1个、“中社协-红旗同步计划”生产自救项目1个、发起“人间温暖”大型过冬物资捐赠行动1个;展开心理及医务社工个案5个、小组3个;带教培训本地社工4人、志愿者8人;直接策划孵化地方社工机构1个(镇雄县)、培育、共建地方社工机构1个(永善县);与昭通市民政局合作编写了针对本地社工的灾难入门级社会工作教材《鲁甸地震灾难社会工作手册》、并成功举办了首期“鲁甸地震社会工作培训班”。在云南省厅、昭通民政局的支持下,协会救援队在鲁甸灾区实现了两项“第一”:第一个在鲁甸灾区两个安置区同步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队伍,第一个在鲁甸灾区与云南本地社工组织联合组建社工服务平台“中国社工协会-云南连心联合社工站”的队伍。
阶段性服务效果体现在安置社区灾民整体精神面貌有明显提高,社区公共空间得到合理利用,社区居民的诉求及时得到满足,如用服务队经费建设的帐篷影音沙龙、茶舍、画苑及棋社成为居民休息、学习、表达诉求及交流信息的地方,孵化和共建本土社工机构初显成效,并得到基层社工的热烈欢迎。
一、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的指导思想:
专业服务和孵化培训“双介入”原则是协会服务队的指导思想。此前,协会救援队前期调研小组在深入灾区调研时,就深入分析了灾区的需求。协会服务队在组队伊始,援助团副团长、中国社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蓬奇与我们一起,根据协会师资力量及个人组织能力强、会员资源丰富而又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特点,提出了抓好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和培训孵化当地社工机构双管齐下的“双介入”原则。援助团昆明集中培训期间,全队即根据云南省民政厅相关部门及督导组的建议,结合本队队员的心理干预技术及社会资源协调优势,适时调整人员及时间分配,制定了“技术优先、资源共享”的融合性工作流程,并积极寻找云南本地社工机构的协作机会。
二、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的人才结构:
从九月十二日进驻鲁甸灾区到目前,中国社工协会救援队在主要领导和核心力量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工作和灾民需求,实现了两个专业梯队相继无缝隙交替进入工作状态。
第一梯队由队长林平光(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干事,精神卫生医学及儿童青少年行为干预专家)、副队长杨刚(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大型心理健康机构负责人)等七名社工成员组成,功能上侧重快速介入、融合及社会资源整合。随着安置点社会服务工作的深入及第二工作区的开辟,服务队从强化“专业性”和“针对性”角度出发,进一步体现服务与培训“双介入”的指导思想,第二梯队派出了仝兆幸(社工师,擅长青少年社工)等三名专业队员,更安排本队高级督导、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专家、资深社工教育专家茆永福教授深入鲁甸第一线,负责全队灾区社会工作专业指导、编写培训资料及组织昭通本地社工培训。
专业队伍加上专业社工督导以及队伍的连续性,保证了中国社工协会救援队工作的扎实和有效进行。
三、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的品牌项目:
抓好项目运作,力求援助效果,体现社会工作专业化、注重社会工作本地化是协会救援队的工作重点。
根据本次行动的时间安排,除去介入灾区后的探索、磨合时间与十二月总结、交接的时间,我们提出了十月、十一月“黄金六十天”的概念,服务队的5个品牌项目均出自这个期间。
(一)“健康卫士行动”
十月十四日,一项旨在关怀安置点受灾群众身体健康、预防秋冬季节疾病及社区清洁水源的行动----“健康卫士”计划在甘家寨红旗社区和火德红安置区同时启动。冬季即将来临,鉴于甘家寨红旗社区发热病人有增加的趋势,在村民小组的大力配合下,我们有计划地组织相关专业力量为成年村民进行测量血压等简易健康咨询,为18岁以下少儿逐个进行询问登记,收集健康资料,为下一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在初步筛查出1例难治性癫痫、1例疑似肝病和2例灾难骨折术后康复病人后,将资料全部造表归类,便于下一步医务社工介入。在火德红镇则是与镇政府协作,对安置区的七个安置点饮用水终端进行过滤净化装置的安装,以解决困扰受灾群众两个多月的饮用水发黄和异味的问题。“中国社工协会-云南连心联合社工站”的队员将继续跟进,同时带动本安置点的年轻人加入维护行列,每半个月协助检测水质,及时处理饮用水污染,保障群众用水健康。灾区居民对这一项目的实施普遍接受和认可,从中感受到专业社工服务的正能量。本行动将于十二月底结束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转介给接力的社工机构。
(二)“中社协-红旗同步计划”
“中社协-红旗同步计划”是在甘家寨红旗社区服务中,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受到安置点的妇女们自制鞋垫、布鞋和十字绣手艺的启发,由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策划和指导、地方基层社工与社区妇女们共同参与的一个生产自救公益项目。
“红旗同步计划”里面的红旗是小寨镇甘家寨红旗社区的简写,里面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代表专业社工引领灾区人民生产自救的旗帜,二是红旗计划能复制和传播,代表劫难重获新生的所有灾区,推动灾区重建家园。原甘家寨整个村落在地震中已被山体滑坡掩埋,完全消失,红旗社区是灾后重建的一个社区。
“红旗同步计划”旨在以红旗社区受灾群众的自己亲手做的鞋垫、布鞋、刺绣等民间手工艺为载体,引导群众进行生产自救,淡化灾区群众因失去家园和失去亲人带来的心灵创伤和痛苦,鼓励他们坚强面对生活,重新回归社会,重新燃起对新生活的期望,早日从悲痛中转移到自救、救他的行动中来。同时发动社会爱心团体及爱心人士的力量,关注灾区,传递希望,通过公益平台,努力争取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参与和支持,并通过该区域受灾群众淳朴、自律、自强的特质,帮助、鼓励、带动更多的处于困境中的人,以此回馈社会,传递爱心,传达正能量。
本项目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不鼓励直接进行爱心认购,而是发动公益平台寻找特定的接受人群,形成自救和利他相结合的有意义的互动关系,更能体现受灾群众自身的价值。
(三)昭通社工培训及孵化计划
早在八月六日中国社工协会三人调研小组深入鲁甸灾区进行需求评估的时候,我们就发现昭通市不但需要专业社工的支援,而且更需要本地的社工体系的快速成长、壮大,这样才能可持续地为灾区和社区提供社工服务。上述观点直接促进了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双介入”指导思想的形成,并在进驻灾区开始就付诸实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