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贵州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2024—2026年)》和贵州省“护苗行动”要求,为提高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加强学校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5月17日上午,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技能培训(中级)在贵州省镇远县第三初级中学顺利开班。
本次培训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主办,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和贵州省镇远县教育局、贵州省镇远县第三初级中学承办。培训内容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下培训邀请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域的知名理论与实践专家为106名学员授课。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李羚参加了开班仪式并致辞,她指出,近些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主阵地,教师作为第一观察者和守护者,需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心理服务技能。此次培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助力新时代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赋能学校全体教师,助力校家社联动的成长育人机制,为当地学生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镇远县教育局局长张仲富在致辞中强调,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事关教育质量和社会稳定,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近年来,镇远县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心理服务能力的培养,此次培训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贵州省“护苗行动”的具体实践。他希望通过本次培训,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营造积极、阳光、健康的校园氛围。
镇远县第三初级中学校长谢明光寄语全体参训学员: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和对的人在对的地方干对的事。他希望106名参训学员通过此次培训,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学校将不断健全完善制度设计、资源配置,为教师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开班仪式后,李羚与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执行总干事陈渝方与初三学生深入交流,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奋发有为,逐梦前行,在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的同时,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不断实现个人的进步与成长。
1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潘垚天带来的“心理赋能—价值观与素质修炼”课程如明灯指引,聚焦价值观内核与积极心理学在职场应用,借鲜活案例与互动研讨,将抽象理论转化为易懂知识,课堂氛围热烈活跃。
17日下午,“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中的心理质素提升技巧”的课程启发学员开启文化之旅,以经典故事为纽带,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问题,幽默解析成因并传授实用技巧,在轻松氛围中展现文化与心理学交融之美。
18日的课程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社联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副总干事李康震带来的 “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社医’联动机制的实践与应用”,深入分析初中生心理特征规律,借助多个真实案例,组织学员展开热烈探讨,共同挖掘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行方案。
下午,中社联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执行总干事陈渝方带来 “青少年常用团体心理辅导技能”课程,围绕团体辅导的实操技巧展开教学,引导学员掌握多样化的心理辅导技能,提高化解青少年心理难题的能力,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第二周的授课将在24、25日展开,授课内容聚焦青少年心理问题和危机风险的识别、评估及干预,师生沟通与情绪疏导等。通过两周的授课,切实增强学员运用心理服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力学校心理支持与关爱网络搭建,为青少年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筑牢坚实屏障。
此次培训聚焦当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以“文化赋能+专业支撑”为路径,提升教师心理服务专业化水平,提高心理关爱的能力与水平,培养“懂心理、会沟通、善陪伴”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为建设“孩子向往、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现代化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