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区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所在地,辖区总面积312平方公里,下辖9个街道和2个镇,共有城乡社区203个。全区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有1079人,1人为首批高级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者中持证的有998人。目前全区已建成6个镇(街)社工站和14个村(社)社工室,2021年底将全面建成11个镇(街)社工站,实现镇街全覆盖。
2020年以来,西湖区围绕社工站“一核双社三维”建设新模式,注重发挥专业社会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通过社工站(室)平台,延伸基层民生服务臂膀,利用社会工作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提升民生服务质效,共同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明确“五有”建设标准,规范专业服务设置
西湖区围绕“立足镇街、深入村居、专业服务”的服务目标,按照有固定场所、有专职人员、有经费保障、有管理制度、有服务开展的“五有”标准,规范社工站(室)服务设置。
一是统一社会工作标识。整合各镇街党群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以及村社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家园等,建设社工站办公室、个案服务室、小组活动室等必要场所。
二是统一人员配备要求。每个镇(街)社工站至少配有3名持证社会工作者,设站长1名。目前11个镇(街)社工站中,有5家社工站采取镇(街)自营的形式,从专职社区工作者或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负责人中遴选持证社工运行;6家社工站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社工机构承接运营。每个村(社)社工室至少配有1名持证社工,服务团队主要由村(社区)专职社区工作者中的持证人员组成。
三是保障运行经费。西湖区民政局与区财政局联合发文,落实每个社工站4万元、每个社工室1.5万元的建设启动经费,连续2年从区公益创投经费中落实10万—18万元的专项项目经费。各镇街从财政资金、社会慈善资金和社会救助专项资金中共同落实保障经费。
四是完善管理制度。指导各镇(街)社工站(室)建立健全基本工作制度,完善组织架构和内部责任分工,执行社会工作服务规范操作规程,建立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志愿者管理、服务场所使用管理以及文书档案管理等制度。
五是落实服务开展。明确社工站与社工室差异化的服务定位,镇(街)社工站发挥枢纽联合作用,做好区域资源整合、服务链接,构建区域社会工作网络体系,统筹带动村(社)特色社会工作室的发展;村(社)社工室立足自身特色,具体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为辖区内的困难家庭、困境儿童、失智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人文关怀、关系调适、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个性化服务,协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
▲西湖区留下街道推进救助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
打造“一核双社三维”模式,加强专业服务督导
西湖区在社工站(室)建设初期,积极听取来自各部门、镇街、社区和居民群众、社工机构、社工、公益志愿组织等多方声音,确定社工站(室)以“精准、专业、高效、便民”为服务宗旨,以“一核双社三维”为建设模式,努力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发展职业化队伍,推进项目化服务。
“一核”即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各镇(街)社工站党员纳入西湖区社会组织综合党委或街道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管理,以镇(街)社工站为平台,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发挥专业社工深入群众、扎根社区的优势,陆续开展“红色社工课堂”“红色管家治理”等系列活动,切实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同时,联合省、市、区三级机关党员,开展专业便民服务,为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打上“红色”烙印。
“双社”即以镇(街)社工站和村(社)社工室“双社”联动为支撑,秉持专业精神,从本地居民的社会服务需求出发,设计和实施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协助政府落实福利保障政策,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维”即“一维聚焦精准服务,二维赋能人才成长,三维联动共建共治”的专业实践思路。这既是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系统性地对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梳理,又是从直接服务-人才成长-组织共治的实践角度对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探索,从而形成系统性的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介入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同时,西湖区以市、区两级公益创投项目为载体,建立了一支督导助理服务队伍,定期走访各社工站(室),了解建设进度、服务方案计划、活动开展情况等,结合实际开展督导服务,促进社工站(室)的规范化建设和专业化服务能力。
▲西湖区古荡街道社工站开展“伴糖聚邻”小组活动
探索“五社联动”多元参与,挖掘专业特色服务
在实践中,西湖区通过社工站(室)平台,有效地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方链接起来,推动各类群体、各类领域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成立救助社会工作共同体。留下街道链接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卫健局、区总工会、区团委、区妇联等部门的资源以及浙江省网易慈善基金会的社会慈善资源,通过街道社工站聘请的救助社会工作导师和专业社工实施“幸福银行”“幸福学堂”等服务项目,整合各类资源优势,汇聚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与社会各界力量,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将原有单纯的物质救助工作拓展至“救助+服务+发展”专业服务,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
二是开展品牌化特殊群体专业服务。文新街道社工站以“园艺治疗”为主要方式,采用“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支持残障人士在日常活动与生产中获得接触社会的机会,恢复和实现与他人和社会的联结,增强融入社会的自信心。古荡街道社工站积极打造“益善之家”品牌,以“拾光公益”“伴糖聚邻”等项目为依托,开展服务困境老人、议事协商、矛盾调解等专业服务。三墩镇社工站针对三墩北保障性住房集聚区的特点,秉承“精准帮扶,陪伴成长”理念,通过链接杭州市西湖区三墩一米之家公益中心等社会组织资源,为就业年龄段的困难群体开展职业陪伴、能力提升等专业服务。
三是联合社区社会组织破解治理难题。西溪街道求智社区社会工作室、三墩镇水秀苑社区社会工作室通过发起“我的家园我做主”“邻居劝导邻居”“共建自己家园”等活动,联合辖区自治社团等社区社会组织,通过专业方法引导居民自治,弥补传统社区工作的不足,有效破解了小区楼道堆积物消防安全隐患、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管理等社区治理难题。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打造多元主体共同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生态圈,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西湖区三墩镇水秀苑社区社工室接待居民咨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