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家暴问题时有发生。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已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反家暴被正式纳入法治轨道,但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女性经历家暴后,却选择了隐忍和沉默。这是为什么... [详情]
“官不好当”是一种进步
官员戴块名表、抽盒好烟、喝顿洋酒、说句妄语、上KTV潇洒一回,都有可能瞬间变成公共事件,轻则丢“乌纱帽”,重则锒铛入狱。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沟通也是治疗”
在人们的一生中,医院占据着太重要的位置。只有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确保医疗安全。希波克拉底曾提出:“医生有两种手段能治病,一是用药(包括手术),二是语言。”
王振耀:关于慈善立法的思考与建议
习近平同志所说的:中国梦,是一个现实之梦,挑战之梦。整个中国慈善事业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社会体制改革时期,
公益捐赠不该动用行政指令
《公益事业捐赠法》明确规定,“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禁止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自愿捐赠既是捐赠者的法定权利,也是开展公益捐赠活动的常识。
新闻分析:政府购买服务 谁将获益巨大订单
政府承担着向百姓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这些服务既包括硬件方面如城市交通、供水等,也包括社保、养老等软件方面的服务。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社会组织无疑将从中受益。
吴定平:构建诚信社会,政府要“带好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并原则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
徐永光:民间公益的春天,来了
2013年,中国民间公益在改革转型、创新发展中取得诸多进步。尽管公益的“民间指数”还未有大突破,但这一年无疑是民间公益发展最有亮点、最具理性、能让人们从纷乱复杂的现象中寻求方向、燃起信心和希望的一年。
“红头文件”劝捐是开慈善倒车
尽管相关部门称“捐款金额只是参考标准,并没有强行规定”,但在“红头文件”面前,在上级领导面前,谁胆敢说个“不”字?
邵氏慈善的三个启示
香港娱乐业大亨、慈善家邵逸夫日前逝世。1985年以来,邵逸夫向内地教育捐款金额近47.5亿港元,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从邵氏慈善中,国内慈善界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沈彬:公务员撒娇需要倾听 但更需要警惕
这位80后,研究生毕业后当上了公务员,自称很努力,但收入7年没涨,职级7年没变,学会的能力是“听话加写报告”。
公益活动策划应远离陈光标模式 让爱心延伸
公益组织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于公开和公信力,公益活动策划的原则应该将公益性、新闻性、和捐助单位和个人的整体要求完美统一起来,再通过有效的媒体组合起到广泛地进行传播。
公益观察:怎样才能把凉山的孩子留在学校
我国劳动法对于童工的规定是16周岁,而国际公约中,对童工的规定是不低于15岁,同时完成了义务教育。相对而言,我国对于童工的年龄规定更高,为此更需要配套的社会政策充分保证儿童完成义务教育之后,才开始进入社会...
公益的中国式怪圈:重物质轻精神
一直以来,在多数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公益、慈善似乎就是捐钱捐物,满足受助者的物质需求。
才让多吉:李亚鹏与公益流行病
检索与慈善公益有关的话题,不难概括慈善组织的流行病是“黑幕”,其特效药是“透明化”。
张西流:“曲线回家”是个馊主意
从上海到西宁,在整个中国版图“雄鸡”的身上,线路曲折迂回。没买到直达票,最终选择买了7张票,辗转8地、途经11站。
熊建:用公共资源帮小朋友圆梦,值
在某些人看来,这种全民合力帮小朋友圆梦的事情,美国能做,那是老外够浪漫,有激情,呵护儿童;而中国一旦做了,像新余那样,就是山寨,就是作秀,就是浪费公共资源。
公益专业化——明星做公益是一把“双刃剑”
比起普通人,明星做公益总是格外引人关注,不少明星因公益而提升自身形象,但也因偶尔的“疏忽”而饱受非议。
刘巽达:邵逸夫改写的不仅是电影
就对文化领域的影响来说,邵逸夫不仅改写了香港电影,他还改写了香港电影以外的很多东西。他的个人形象,已经走进了无数人的集体记忆中。
名人与公益:纠结中前行
“公益”对于名人已不是简单地锦上添花的词。你不能作秀,不能另有图谋,即使是真心诚意地做公益,也可能遭到质疑。名人的公益路并不那么好走,要有不折不扣的勇气与坚持。
不是谁都可以当志愿者
唯有快乐,才能持久,你要爱你的志愿工作,如果你发现有一天你已经不爱这个工作,而只是为了当初的承诺勉强去做,就是需要停下来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