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中的民政好声音

2023-02-21 09:47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群众所盼的、政府所干的在“两会”这个平台汇聚。2023年各省两会相继落幕,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促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金点子,发出了好声音。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群众所盼的、政府所干的在“两会”这个平台汇聚。2023年各省两会相继落幕,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促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金点子,发出了好声音。

社会组织

推进商会立法进程

江苏省政协委员、南通市工商联主席陆建新建议,借鉴安徽等地先进经验,以务实导向制定商会条例,可以先出台总则,填补商会运行、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立法空白。随后,根据商会具体类型和问题,实现立法精细化,制定针对性强的制度规则。法律法规的制定需立足省情实际,紧扣现实需要,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加强社会各界对商会的认识,发挥商会经济性、民间性、统战性作用;增强商会的凝聚力,把会员企业拧成一股绳,积极为企业服务,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鼓励社会公益组织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四川省政协委员,省文联副主席、农工党四川省委副主委寒露建议,各级政府设立社会公益组织支援乡村振兴的专项奖励基金,吸引和鼓励各类社会公益组织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同时,主动联络和组织各类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的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作出智力贡献和专业贡献;各类社会公益组织积极介入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农村教育办学新模式。她还建议社会公益组织发挥主动作用深入实地直接参与乡村振兴。

社会救助

对低保边缘等低收入群体进行精准帮扶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栾健建议,通过大数据对低收入群体实现精准管理,构建多维度、全方位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体系。针对部分低收入群体,还可通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志愿者服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进行精准救助和帮扶,让社会保障铺就百姓幸福生活底色。

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靳福娟认为,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要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搞清楚有多少群众生活出现困难,其诉求和需求是什么,让物资、服务、补贴、救助及时到位,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和社会福利补贴。特别是对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经营、就业,收入下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符合条件的人员要及时纳入低保。

提升9类困难群众11项保障标准

山东省政协委员、济南市民政局局长苏楠表示,今年将继续提升9类困难群众11项保障标准,加快推进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力争2024年实现城乡社会救助标准一体化。

建立流浪乞讨人员综合救助体系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梁丽君建议,建立街面发现报告机制,公安、城管、社区、网格建立属地发现报告机制;落实流出地政府的帮扶、救助、安置和监管责任,建立医疗、就业、低保、住房保障等综合协调机制,实施流浪乞讨综合治理,帮助流浪人员步入正常生活,融入社会。

城乡社区治理

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洁建议,制定社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及时向社会公开并实行动态管理;拓宽社区工作者的来源渠道,加强教育培训和队伍建设,建立社区工作者长期轮训制度,完善配套政策,确保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和完善社区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老旧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条件和提升服务水平。

扩大基层治理“朋友圈”

河北省人大代表,石家庄市新华区宁安街道北新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郝静建议,创新实施“同心圆”党建工作机制,不断壮大党建联盟“朋友圈”,由社区向辖区内外的院校、公益社团、爱心企业等社会各界力量伸出橄榄枝,引导大家发挥所长贡献力量,从基层治理的“局外人”变成“自家人”。

创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辽宁省人大代表邵丽姝建议,优化社区服务布局,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建设,创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加强社区综合服务、兜底服务能力建设。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以数字化赋能治理精细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城乡社区治理手段、模式、理念创新,提升智慧治理能力。

规范社区网格事项

河北省人大代表、张家口市信访局网络管理科科长武沛燕建议,规范网格事项,建立工作清单,不随意增加网格员负担,避免影响网格志愿者的积极性和队伍稳定。建立激励机制,专职网格员享受社区工作者待遇,按照社区工作者加强管理和约束;对于网格志愿者,出台积分激励办法,加强激励管理。

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天津市人大代表、河西区平山道小学校长韩洪涛建议,充分依托已有平台,拓展政务事项查询、办理、反馈等功能,推动部署各类社区信息系统与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联网对接或向其迁移集成。建构便民惠民智慧生活服务圈。智慧社区服务内容可以聚合社区周边生活性服务业资源,链接社区周边商户,满足居民指尖查、网上约、服务送到家的便捷化生活模式。

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上海市政协委员金颖、方玥、谢静建议加强社区工作者的能力素质培养,组织开展针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各类专业化培训,持续丰富社区工作者的知识结构,着力提升社区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政策解读能力等,尤其是能够熟练掌握信息化处理工具,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动态更新发布街镇、村居两张“负面清单”

上海市人大代表、奉贤区南桥镇党委书记瞿磊建议,加强规范区级、镇级部门下沉事项,根据实际情况动态更新发布街镇、村居两张“负面清单”,清单应包含街镇、村居专业力量不足、承接有难度,或群众获得感、实效性不强的工作。同时,科学完善考核方式,减少“简单化”排名、“材料式”考核,更注重实绩实效和群众口碑。

推进移风易俗

贵州省人大代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下坝社区居委会主任马秀云建议,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推行邻里劝导、红黑榜制度,促进引导群众自我管理。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最美网格员”“最美联户长”“十星级文明户”等评议活动,激发群众思发展、谋发展、共治理的内生动力。

养老服务

对养老服务予以规范

辽宁省人大代表王岚建议,早日出台养老服务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对养老服务予以规范,明确政府和相关部门职责,细化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和建设要求,强化扶持保障和监管措施,并将发展养老服务事业与强化社会责任有机对接,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丰富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效

江苏省政协委员卞赋章建议,加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引导和投入力度,推动与长护险、上门服务等政策衔接;优化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推进适老化宜居环境建设,对特殊困难老人提供适老化改造;定期开展养老服务满意度调查,建立可量化的服务评价标准和奖惩体系;加强公益宣传,鼓励引导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服务团队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打通居家养老服务的“最后一米”

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刘琦关注养老服务“最后一米”接不上的难题。她建议,从制度上着手,科学、合理地整合有效社会力量,变各方优质力量为合力,以软实力换空间,伸长服务之手进到养老者之家,进一步消除这“一米之距”。

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河北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魏宣利建议,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将农村养老服务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布局,打造县乡村衔接互通、功能互补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将具备条件的乡镇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鼓励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

优化养老服务人才供给

河北省人大代表、武安市庆裕老年公寓院长许海梅表示,农村养老机构没有年轻的养老护理员,年龄断层十分明显。她建议,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体系,向养老服务人员支付与工作强度和职业技能等级相符的薪酬。此外,构建畅通的职业上升通道,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致公党校总支主委王明强建议,实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专业化、职业化,要依托高校、职业培训等机构,构建以生活照顾人才为主体、以医疗护理人才为支撑、以机构管理人才为重点、以教育培训人才为保障的全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引导各高等院校增设与养老服务相关的专业和课程,构建政府与学校、行业与学校、学校与学校及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四联动”协同机制,形成跨领域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扩大教育规模,以顺应全社会对养老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做好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供地保障

贵州省人大代表、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城管局、市园林绿化局)局长练余天建议,做好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供地保障,推动养老服务政策落细落实。一是制定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土地政策,以多种方式供应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二是盘活闲置资源,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支持利用存量场所改建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简化和优化存量土地用途的变更程序。三是保证服务用房,按照新建住宅小区、已建成小区老年人预增量科学标准配套建设。四是明确产权归属,进一步加强土地地籍调查和登记工作,在编制土地出让方案时充分考虑养老用房,在出让合同中明确养老用房产权归属于接收方。五是支持民办发展,允许民办养老机构利用有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产权明晰的房产等固定资产办理抵押贷款。六是用好农村土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村级留用地兴办居家社区医养康养为老服务设施。

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金之福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兵建议,发挥机构养老的集约化优势,将分散的为老服务中心、照护中心、护理院、助餐点等串联起来,灵活嵌入小区,真正实现不离家的安心养老。“楼上楼下,邻居之间,随叫随到,这就是15分钟内最方便的养老服务。”

探索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按需规范转换机制

河北省人大代表,邢台医专二级教授、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主任药师侯永利建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采取公立医院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结对的方式,整合养老和医疗双方资源,打造集养老护理、医疗康复于一体的县级医养中心。他还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各方参与,促使长期护理险逐渐走向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化,为重度失能农村居民提供长期护理险待遇和专业照护服务。

建立防范化解养老机构重大健康风险专门机制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民建广东省委会主委李心建议,建立由政府领导牵头,民政、卫健、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养老机构防范化解重大健康风险专门组织,强化管理,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推动养老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山西省政协委员张晟骏建议,建设全国数字化养老商务平台,打破区域内养老服务行业间的壁垒,推动各类智慧养老机构与产品服务商之间的信息共享、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规范养老服务数字化平台展示界面,形成统一的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养老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制定数字养老产业发展标准,做好顶层设计,在政策扶持、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倾斜,不断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吸引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数字养老产业;加大数字化投资力度,将养老服务业领域的数字化技术硬件和软件作为现代公共基础设施,广泛地配置于养老服务业当中;给予数字平台技术支持,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前沿技术,服务于家庭和社区养老场景。

加强失智老人照护者专业化培训

陕西省政协委员、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副总编马可为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不断完善失智老人长期照护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明确长期照护的责任和标准,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结合患者及家属实际需求,围绕护理专业知识、老人照护基础知识、心理护理知识、急救常识技能等内容,对失智老人照护者进行专业化培训,培育专业照护机构和人员。促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发展,为基层老年服务机构输送专业人才。通过入职补贴等多种形式,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失智老人照护者收入水平,增强职业吸引力。

适老化改造托起“老有颐养”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代表倪萍建议,开展适老化服务试点工作,对社区服务阵地、失能老年人家庭、养老服务机构及其他公共服务场所开展适老化改造项目;补齐农村养老短板,利用农村现有的老饭桌及相关闲置资源,提升改造升级为农村互助院,切实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通过项目孵化培育更多专业的养老服务社会组织、为老服务队伍和人才;打造一批智慧养老机构和数字化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实施智慧养老信息共享,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宽领域的社会化服务,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扶持“以老养残”家庭

北京市人大代表、丰台区颐养康复养老照护中心院长施颖秀说,在“以老养残”家庭中,父母年事渐高,还要反过来养育残疾子女。当老人去世后,残疾子女还面临着无人照料的困境。她呼吁由残联牵头,尽快建立集残联、民政、卫健、住建等多部门的联合保障机制,深入开展调研,完善、健全政府福利体系和制度保障,给“以老养残”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未成年人保护

“多元共治” 维护儿童权益

安徽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员会法律专委会副主任、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姝文表示,强化政府主体责任,继续坚持推进分类保障制度,更好地保障困境儿童权益。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儿童福利机构的资质认可,建立一套评优机制,激励相关机构作用的有效发挥。加强对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管力度,运用科技手段建立起包括预防、评估、监管、多元主体合作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儿童信息数据化网络。

在农村学校设置“留守儿童办公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北海市合浦县石湾镇红锦小学教师赖家益建议,在农村学校设置“留守儿童办公室”,定期与村委会召开村校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协同调度留守儿童养育、成长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以及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邀请直播达人参与乡村带货,助力留守儿童家庭增收致富,从源头上解决乡村儿童留守问题。

共同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山西省人大代表薛世杰建议,不断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法治引领及规范作用。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功能,由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组织各成员单位和法律援助机构、医疗、心理等专业人员,以点对点的形式,进行家庭教育和预防犯罪等知识的讲解,强化家庭监护责任,形成防范合力。司法机关等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治理机制和办法,同时通过以案释法、以案示警的方式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引导未成年人做好自我保护及智能终端产品的安全使用,确保相关制度落地实施。

让阳光洒满孩子心田

山东省政协委员、省戴庄医院(省安康医院、济宁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苏中华表示,青少年心理健康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基石。他建议发挥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队和社会组织作用,让多元心理健康服务走进家庭和社区。持续关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障儿童,努力用灿烂阳光更好温暖孩子的心。

慈善社工

让公益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德庆玉珍表示,要继续为困难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支持。通过帮助低收入家庭获得资源支持后,让他们成为更好的养育者,从而使其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教育。希望未来公益性服务可以惠及更多群众,真正让每个个体可以被看见和被支持。

壮大“为老”志愿服务队伍

山东省人大代表、荣成市引航爱心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尹力军建议,应该充分发挥志愿者力量,做好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建议继续提升“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水平,精准对接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在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同时,广泛设置志愿服务站点,壮大“为老”志愿服务队伍。

(张晶晶整理)

  • 关键字
  • 责编:段冬蕾

  • 微博推荐